◎張群
營改增后企業財稅的挑戰與減負增效策略
◎張群
營改增徹底打通了增值稅的抵扣鏈條,避免了重復征稅,有利于減輕企業的總體稅費負擔,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2012年試點以來,我國順利推進營改增稅制改革,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為此,本文介紹了營改增稅制改革的背景,分析了企業財稅面臨的挑戰,并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企業財稅的減負增效策略,以指導企業正確面對新稅制、新環境、新挑戰。
2015年,我國企業總稅率為67.8%,遠遠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企業生存日益艱難。實施營改增有利于改變企業稅負普遍過重的現狀,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但是,企業應對不力的話,稅負可能“不減反增”,給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帶來沉重壓力。如何快速適應新的稅制環境,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是企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營改增是指將征收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征收增值稅。2012年1月開始,我國在上海等部分城市的部分行業開始了營改增試點,2013年把試點擴展到全國,之后試點行業逐漸增加,到2015年底覆蓋了“3+7”個行業,2016年5月1日起我國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實現行業領域的全覆蓋。據國稅總局統計,2012年到2016年6月底,我國營改增試點已累計減稅4848億元。營改增是我國一項重要的稅制改革措施,可總體降低企業稅賦,并促進第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為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營改增改變了重復征稅、無法抵扣、無法退稅的弊端,企業得以大大減輕稅務負擔。營業稅適用稅率一般為3%、5%,而增值稅是3%、6%、11%、13%、17%幾檔稅率,無疑增加了納稅成本,因此企業必須從供應商處取得足夠的增值稅發票,這為采購和財務管理增加了難度。另一方面,實施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且納稅申報更為復雜,短時間內企業往往難以適應統一的稅收政策。而且,在稅制調整期間,稅務部門會加大對營業稅的清理與追繳力度,從實際情況來看,2016年前7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營業稅實際增長18.4%,這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資金負擔。
重視稅務風險評估,提高財務人員綜合素質。營改增整體上是減稅的改革,據測算,營改增的總體減稅規模高達1.1萬億,這是我國政府實現減稅降負的大手筆。企業應積極做好營改增的應對工作,對財務人員加強業務技能培訓,使他們迅速適應新稅改環境及相關業務流程。涉稅工作專業性較強,企業應設立專職稅務工作崗位,由專人負責稅務信息數據收集、稅款計算、稅務申報繳納、發票領購等涉稅工作。財務人員應加強與各個業務部門的聯系,全面掌握相關稅務信息,主動配合前端業務工作,并積極參與到管理活動中,為稅收籌劃提供專業意見。企業要重視對稅務風險的內部評估和控制工作,指派專人對稅務處理、計算、申報等進行全面監督和審查,以進一步規范稅務工作,有效規避各種稅務風險。
完善稅務處理流程,全面提升會計核算水平。稅務工作具有嚴謹、規范、細致的特點,企業應更全面認識自身經營發展情況,結合稅務風險評估結果,加強會計核算和內部控制,規范發票管理、稅款計算、納稅申報、稅款繳納等涉稅工作。企業必須改革計價模式,完善會計核算內容,設置相應的會計核算科目,使各稅收款項能夠清晰明確。在賬務處理方面,要完善整個處理流程,注意與之前收入及成本費用記賬核算的區別,通過準確核算各類稅額、編制財務報表來全面提升會計核算水平。要及時對進項稅進行認證和抵扣,嚴格按照會計核算程序開展納稅籌劃,以保證納稅活動的合法性,盡可能降低會計核算系統不健全、進項稅無法抵扣所帶來的不必要損失。
加強稅務信息溝通,注重供應商及發票管理。財務部門需要與主管稅務機關密切溝通,及時掌握增值稅最新稅收政策和動態,“吃透、用好”政策,為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出力獻策。企業應對原材料供應商進行認真、全面、系統的篩查,與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加強合作,確保能夠取得符合規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進項稅的抵扣額。對于合同管理以及發票的購買、開具、傳遞、管理等環節,企業應當制定嚴格的規章和流程,保障整個過程和形式的規范性。企業要改變傳統發票管理模式,大力推行電子發票,在發票申請、認購等環節進行網上認證,這樣可極大程度地節約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辦事效率。在日常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企業要保證所購進物資的物流、發票流、現金流相符,確保“三流一致”,順利實現抵扣。
主動做好納稅籌劃,積極落實企業涉稅工作。財務部門要充分利用現行稅收政策,統一規劃納稅籌劃事宜,采用節稅、避稅、分散、轉移、增加費用等手段,主動做好納稅籌劃工作。企業可充分發揮所購入固定資產在增值稅抵扣環節的作用,適當購入自動化機械設備,從而增加進項稅抵扣,提高生產效率,從總體上降低稅負。在采購管理工作中,企業可采取集中采購或批量采購的方法,以擴大對供應商的話語權,確保高質低價,還能保證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資金具有較強的時間價值特性,企業應盡快取得進項稅發票,盡量延遲開出銷售發票,以增加現金流量,延緩當期應繳納的稅款。營改增后,企業應將優勢資源集中投入到主營業務當中,并把非主流業務外包出去,這樣既能優化成本費用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又能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切實減輕經營負擔。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要依法納稅、合理避稅,必要時可聘請納稅籌劃專家進行指導,以盡可能降低稅務風險,獲得最有效的納稅籌劃方案。
營改增從供給側促進產業升級,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突破口。經濟新常態下,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應順應時代發展形勢,密切關注稅收政策及行業動態,抓住稅制改革帶來的機遇,在變革中謀求發展,全面提高會計核算水平,加強供應商及發票管理,并善于有效運用納稅籌劃政策優化成本結構,降低稅收負擔,實現效益性增長的目標。
(作者單位:鎮江市排水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