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景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大中專教材循環使用現狀和發展淺析
王 景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8)
本文全面解讀了教材循環使用的基本內涵及意義,介紹了目前國內外循環教材使用的基本現狀,深度剖析了目前現狀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并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提出了對策性的建議。
大中專教學;循環使用;配套設施;電子書包
教材循環使用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甚至在部分發達國家已經成為了學生習慣性的生活行為,而我國長期以來一直是處于教材私有制、一次性消費的狀況。
1.1教材循環使用的定義與基本前提
教材循環使用并沒有準確的官方定義,就目前國內現狀而言,筆者所說的教材循環使用就是指傳統的紙質教材在學生之間先后循環利用的過程,但是對于國外發達國家而言,教材循環使用已經突破了傳統的紙質媒介,包括了以電子為媒介的數字教科書。作為循環教材的基本前提是要求課本保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與整潔性,因此要求學校和學生對課本要愛惜愛護,確保循環的可能性。
1.2國內外教材循環使用的現狀
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里,教材循環使用已經形成了一種傳統和社會習性。例如在美國、澳大利亞、英語等發達國家的公立學校中,教科書是學校的財產,學生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學生可以向學校借取,但仍需要返還;如果丟失或損壞是需要賠償的,同時學生也不能在教科書上任意的書寫劃線,要確保教科書的整潔無損。在私立學校中,學校是允許學生私人購買教科書,學校教師教學也不完全依賴于教科書,老師會發放一些輔助性的學習資料替代教科書的用途,而且國外的教科書一般定價教高,以美國為例,傳統的課本平均費用達到75美元至100美元,所以學生往往在使用完后會賣給二手書店,學生們也會習慣性在二手書店購買循環使用的教材,可以說這些國家的教材循環使用已經形成了一種社會性的習慣,教材循環使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深入人心。
在我國,大中專教材還未實行教材循環使用,但是中小學已經推行多年,早在2004年國家就已經提出鼓勵教材循環使用。2008年國家正式推行中小學教材循環使用的政策,建立了部分科目免費教科書的循環使用制度。經過幾年來政策的推廣與執行,我國在中小學教材循環使用上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些進步和成績,但是大中專教材的循環使用仍未施行。
1.3教材循環使用的意義
教材循環使用可以說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事,特別是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全球學生人數最大的國家來說,具有特別的深遠意義。
1.3.1教材循環使用最為直接的體現了經濟價值
教材的循環使用從經濟角度來說,可以為國家和家庭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減輕國家和家庭的教育支出成本,是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價值再生的過程,特別是對國家而言,有效降低了國家政府采購課本成本,據不完全統計,循環教材的使用每年為政府節省超過10億元的教材采購支出。
1.3.2教材循環使用有利于節約和有效利用社會資源
我國造紙與印刷業仍然處于工業技術相對落后的階段,我國在教材原材料上的浪費更多于發達國家,對國家的再生資源的浪費明顯過重。據數據顯示,如果課本連續使用5年,至少可節約528萬噸文化紙、20萬公頃木材、52 800萬噸純凈水、633.5萬噸煤、158.4萬噸化工原料,對我國這樣一個森林資源并不豐富、人均資源相對貧乏、自然環境較為脆弱的發展中大國來說,這將對我國家資源的循環和可持續利用起到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1.3.3教材循環使用有利于培養學生責任感
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由于對學習的興趣不是很高,一部分學生在領到課本之后,很少時間去進行閱讀,甚至一些學生一個學期下來都不會翻閱幾次,最后很多教材都會被扔在角落或是在畢業時被廢品收購,或是當垃圾處理,造成了很大的浪費。課本循環使用能夠有效地約束學生珍惜和愛護課本,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節約資源的意識,形成愛護公共財物,節約自律的好習慣和行為。
2.1配套設施嚴重阻礙了循環教材使用的發展
配套設施的欠缺主要體現在印裝質量與衛生消毒兩個方面,我國的印刷工業印裝水平離先進技術水平具有一定差距,這就決定了我國教材的本身在循環利用上存在著一定的硬傷。換言之,我國教材本身的印裝質量不如國外發達國家好,在循環使用過程中更容易造成課本的損壞或者缺失。此外,我國衛生保障相對滯后,醫療設備與能力遠遠無法滿足全國循環教材消毒的基本要求,因此循環教材缺乏嚴格的消毒管理措施,衛生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2.2出版商和學校缺乏積極性
循環教材的推廣嚴重影響了教材“食物鏈”的獲利群體,教材的利潤空間本身就很小,現在又要循環使用,每年教材的需求總量趨小,其利益受到損害,所以出版商積極性不高,教材難以出精品,也無法為循環教材提供更有利的質量支持。此外,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為教材的循環使用投入額外的資金與精力,要添置保管循環教材的圖書館或者倉儲間,要配備專業的管理人員發放、收回、保管教材,教師要教育、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保持書本整潔等。不少地方的教育部門和學校對這些“額外”的投入與付出感到難以承受。
雖然目前我國教材循環使用仍然面臨著諸多困難,步履蹣跚,但是這一政策仍然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也是未來教科書使用的大方向。我國可以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經驗,根據自己國內國情,創造和摸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路線。
3.1加強對社會的思想引導,樹立正確的教材循環使用意識
通過多種途徑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循環教材推廣的氛圍,特別是學校要制定相關規定,組織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爭取學生的理解與支持。在日常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愛書護書意識和衛生習慣的教育和引導,通過環境教育及道德教育使學生真正明白教材循環使用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最終成為一種自覺行為。同時,宣傳循環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的重要性,確保子孫后代資源的持續利用,借此爭取全社會接受教材循環使用并增強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責任意識。
3.2建立健全教材循環科學有序運行的保障機制
政府要從國家層面建立起教材循環科學有序運行的保障機制,要成立相應的監管部門,制定和完善教材循環使用的相關管理制度,并確保政策和制度的落地執行,做到政策不變相,制度不折扣。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相應的制度,特別是學校要建立起發放、回收、管理、存儲于消毒等全流程的監控機制,要規范教材循環的管理,全方面保障教材循環使用的順暢進行。
3.3進一步提升循環教材中的配套設施
國家要打造和推動循環教材的精品工程,進一步提高教材內容的質量與教材的印裝質量,要加強與提高對循環教材的驗收標準和準入門檻,延長循環教材的使用壽命。同時嚴格衛生防疫制度,進一步加大對落后和貧困地區的衛生防疫設備的投入,比如:適當配備流動式的圖書消毒車,這樣才能有效減少循環教材中可能出現的衛生安全危機。
3.4確保一定投入,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
必要的投入是教材循環得以進行的最重要條件,投入的關鍵要把握好兩個點,一個是適當保護出版商的發行利益,一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其自身積極轉型,調整產業結構,消化和減少循環教材對其帶來的利益損失;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不同形式對其上下游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幫助其改善設備,提升技術。另一個是提升學校積極性,可以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按比例對學校進行相應教材管理、消毒設備等的資金投入建設的補貼,全面加強學校對循環教材的管理工作。
3.5推動電子教材開發,豐富循環教材體系
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和科技發展特征的需求,加大對電子教材的開發,完善和補充循環教材。電子教材具有紙質教材不可比擬的優勢,其更新速度快、管理便捷、操作簡單,并且可以省去紙質教材衛生消毒等環節,國家新聞出版行業早已明確提出了推動電子書包的發展,進一步提高教材資源的重復使用率,有效推動節能減排,形成內容豐富、互動性強、易于學生使用、符合學生閱讀習慣的數字教學出版體系。
循環教材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輕家庭負擔、培養學生環保與責任意識等,這些有利之處已經為未來的教材使用發展確定了發展方向。面對目前循環教材使用的發展瓶頸,相關人員只能認真面對,循序漸進,才能為循環教材的發展開拓出一個更大的空間。
主要參考文獻
[1]楊慧.教材循環使用問題調查[J].中國環境管理叢書,2006(2).
[2]代小菊.義務教育階段循環教材使用之探討[J].當代教育科學,2006(2).
[3]王俊宏.電子書包:正在走進教室[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02-06.
[4]楊九詮.2008年教材政策檢視[J].出版參考,2009(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53
G642.3
A
1673-0194(2016)16-0232-02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