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陽
?
光纖通信技術的應用及發展分析
孫朝陽
河南省信息咨詢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8
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以及通信需求不斷增長的今天,對通信行業提出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光纖通信技術在我國已經經歷了超過30年的研究以及應用歷程,該通信技術的誕生以及發展屬于電信行業的一次革命性發展,這種通信技術能夠優化信息傳輸質量,同時減少可能出現的串擾問題,可以獲得非常理想的實用效果。在此就光線通信接入技術應用發展展開分析,以便更加深刻地了解光纖接入技術。
光纖通信技術;技術應用;發展前景
通信技術在其誕生之初就吸引了大量技術投入,在這數十年的社會進步中,更是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之后,光纖的誕生使得通信技術又出現了令人可喜的“躍進”。這種新載體利用光波,在各傳輸媒介之間實現了信息的高效、快速傳播,其巨大的潛力更是直接推動著通信行業加速發展。可以說,光纖通信技術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未來將向著更加完善的通信體系發展。
光纖通信是指以光波作為傳遞信息的載體,以光纖作為傳遞媒介的通信方式。其主要核心是光纖這種傳輸信息的玻璃材料。光纖通信需要一系列的條件,[1]如光纖光源和光檢測器。光纖光源是光纖通信傳輸的前提,而光檢測器則是光纖的接受的前提。處于其中的則是光纖這種介質。作為一種介質,光纖有專用和通用的劃分。而光纖通信按照不同的分類方法可進行不同的分類,其中按用途可以劃分為通信用的光纖與傳感用光纖。光纖通信和傳統通信相比,具有玻璃特性。光纖通信是絕緣體,并且低損耗,通信容量比微波通信容量要大。此外,光纖通信保密性強,占地空間小。
2.1 保護輸電線路
例如,某單位主要是為煤礦提供電力,需要電網具有較強的可靠性,所以該單位關注繼電保護,并且重視對動作可信賴性的保障。一旦系統出現故障,就會立即采取切除的解決辦法,避免繼電保護出現拒動。這樣一來,通過縱聯保護,高壓電網的運行就可以得到保障。縱聯保護的原理是通過通道使處于線路兩段的保護裝置交換增長信息。通過故障信息的進一步交換,可以對故障的種類進行初步的判斷。
2.2 實現光聯網
光的分插復用器(OADM)和光的交叉連接設備(OXC)均已在實驗室研制成功,前者已投入商用。實現光聯網的基本目的是:①實現超大容量光網絡;②實現網絡擴展性,允許網絡的節點數和業務量的不斷增長;③實現網絡可重構性,達到靈活重組網絡的目的;④實現網絡的透明性,允許互連任何系統和不同制式的信號;⑤實現快速網絡恢復,恢復時間可達100ms。光聯網已經成為繼SDH電聯網以后的又一新的光通信發展高潮。
2.3 光纖接入
而光纖通信技術是指在光纖最大傳播效率的前提下,實現信息最大化的輸送,使人們在光纖通信技術下享受光纖所帶帶來的大容量和高效率的信息傳輸。如果說波分復用(WDM)技術是在主干道上的光纖技術,那么光纖接入技術就是在接受末端的技術。波分復用(WDM)技術是一個運輸的過程,而只有在接收端被良好的接收,我們的大數據生活才能成為可能。光纖接入技術在目前而言,分類較多,有FTTB/FTTC/ FRRCAB以及FTTH等,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FTTH技術,即光纖到戶技術。[2]在我國,FTTH技術發展最廣泛,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甚至網吧,都制定了相關的建設標準。
3.1 實現全光網絡
可以說,全光網屬于光纖通信的未來。這種全光網絡通過光節點代替原來的電節點,并且節點間也均為全光化,需要傳送的信息通過光的形式實現傳輸以及交換,而交換機處理具體用戶信息的時候,不再依據比特,是按照其波長來選擇路由。現階段,該課題受到了廣泛的關注,盡管依然處于發展初期,可是已經明確知道了全光網的巨大發展前景。克服電光瓶頸是未來光通信有效發展的一種必然選擇,同時也屬于未來信息網絡的一個核心。
3.2 光孤子通信
進行超大容量傳輸的時候,這種孤子傳輸技術能夠顯著改善色散給容量和信息傳輸距離帶來的影響,可以從根本上對信息傳輸質量進行有效的改善,這對通信建設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3]。孤子傳輸技術里面的孤子具有非常強的抗干擾性,可以對極化模色散產生抑制作用,同時能夠通過光纖非線性來平衡色散,加大無中繼具體傳輸距離。盡管孤子技術依然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攻克,可是在人們的努力下,孤子技術一定在以后的大容量、長距離以及高速全光通信里面,尤其是在未來海底光通信系統里面,有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光纖通信技術是信息技術的重要支撐平臺,在未來的信息社會發展過程中,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扮演的角色也將越來越重要。從現在的中國通信技術發展來看,不管是光纖通信技術還是主流技術,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其作用只會更加明顯,而且能夠得到廣泛普及,人們期望的全光網時代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得以實現,信息通信將會呈現出高速便捷的模式。
[1]李巖.探討光纖通信技術的應用及未來發展趨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5):48-49.
[2]王樹占,李娟艷,王佳敏.光纖通信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電子制作,2015(16):149.
TN929.11
A
1009-6434(2016)01-0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