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劍 吳厚春
?
分析電力通信綜合網管系統建設策略
王 劍 吳厚春
國網安徽滁州供電公司,安徽 滁州 239000
在整個通信網絡系統中,其系統是否能夠正常穩定的運行,取決于對綜合網管系統的管理。為了保證電力通信的發展可持續性,對電力通信綜合網管系統的建設作出長期探討是十分有必要的。
電力通信;綜合網管;通信發展;系統建設
為了滿足日漸增長的電力信息傳輸需求,電力通信業務已經向數字化的高速率高容量的業務發展,不再是單一的調度電話、低速率的遠程通道等。網絡結構也已從單一服務于調度中心的星形方式發展為多中心的網狀方式。網絡新技術與通信技術的融合,使得通信領域出現大量新設備。電力通信網絡的規模也逐漸擴大,設備種類越來越繁多,越來越復雜,組網越來越有靈活性。電力通信網有其自身特點,其各個級別人、機、線路等單位所屬的網絡管理與維護也相互獨立。管理一個如此廣而復雜的網絡,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具有綜合業務功能、綜合接入功能的網絡管理系統。[1]
隨著電力通信網不斷延伸和擴大,包括傳輸網、交換網、業務網、數據網、接入網等。通信網絡設備種類、數量繁多,承載的電路業務復雜,同時與之相配套的桿塔、管道、光纜等物理資源則更是繁雜且分散。而由于通信網絡中故障具有隨機性和頻繁性的特點,這些都給綜合網管系統運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具體表現如下:
(1)對于通信網絡資源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仍以手工管理為主,計算機管理為輔,電子化程度不高,資源管理各自為政,圖紙資料時效性差,不能及時反映網絡設備和系統的動態變化,無法實現網絡資源的動態更新,用戶對資源的查詢、分析、編輯、更新和統計不便,難以快速有效地進行通信網絡資源的規劃和調度,不利于信息資源的共享。
(2)當通信網絡資源發生故障時,比如光纜故障時,需要進行光纜路由路徑的重新選擇。目前現狀是運維人員通常需要翻閱大量的紙質資料來進行光纜路由路徑選擇,這就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準確性還得不到保障,效率十分低下。尤其降低了緊急情況下事故應變處理的能力,無法迅速準確地向上級決策部門提供電力通信網絡中故障信息的有效數據支持。
(3)對于通信網絡設備巡檢和維護,由于通信網絡系統的整體規劃圖和全網拓撲關系只有個別負責人員熟悉,而其他運維人員無法清晰地對設備拓撲有直觀的了解,給通信網絡設備的正常巡檢和維護乃至出現故障時的快速排查都帶來了一定困難。[2]
2.1 結構組成
電力通信綜合網管系統=采集層+管理層+服務管理層+業務管理層。
(1)元采集層即網元的數據采集以及接入;(2)網元管理層直接管理每一個網元設備,并且能夠為上級管理層服務,該層的基礎內容是面向設備、單條電路進行管理實現設備的維護;(3)網絡管理層的功能是協調網元之問的關系,管理網絡的能力,掌握網絡的性能、利用率等參數,同時也支持上層的服務管理;(4)服務管理層是用戶與網管人員之間的關系,管理物理或邏輯通道,記錄并統計接口、性能數據和服務;(5)業務管理層主要管理通信設備運行事項、決策、計劃、判斷等。
硬件部分包括網控中心硬件(服務器、工作站、網關等)、數據傳送硬件(交換機、路由器等)、數據采集硬件(采集器、變送器、控制單元等)。軟件部分包括系統軟件(操作系統)、數據處理軟件(信息服務、協議轉換、數據管理等)、應用軟件(應用平臺、數據查詢、工具及報表等)、數據庫(數據庫管理、維護、應用等)。
2.2 硬件配置
該系統的硬件部分包括中心站硬件和分中心站硬件以及監視分站硬件。中心站又包括監控子系統和管理子系統;分中心站包括監控子系統和管理子系統共用一套設備。
首先介紹中心站硬件配置。中心站綜合監視子系統至少需要發布告警短消息的短信模塊、數據采集設備和協議轉換器、接入分站數據的終端服務器、多機切換單元。此設備根據所接入網元數量的而配置相應數量的設備。
中心站管理子系統主要由數據庫/應用服務器主機、接口采集服務器、存儲設備、Wed服務器、病毒服務器和終端等設備組成,另外還包括交換機、防火墻、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數據庫/應用服務器通常采用雙機結構進行熱備組網。接口采集服務器用于連接接口適配器軟件模塊,通常由兩臺服務器組成支持冷備組網,同時配置雙以太網卡與交換機連接實現網絡雙路由。存儲設備利用綜合監視子系統磁盤陣列存放網管數據。Wed服務器配置雙網卡與交換機連接組成網絡雙路由。防火墻支持發布以及運行防病毒軟件。分中心站的同樣需要配置數據庫/應用服務器主機、采集服務器、存儲設備、Wed服務器、病毒服務器和終端等設備。
監視分站采用全分布式采集結構,如果分站容量不夠,可通過疊加單元來增加采集量。根據實際情況按要求配置數據采集、變送器、數據轉發,然后將數據送回中心站進行處理。站內的智能通信設備可通過通道直接送回中心站進行協議轉換處理。監視分站需配置終端服務器、采集器、變送器、協議轉換、網橋(將網絡通道數據轉換為2M通道數據,再利用提供的2M主用通道將數據送回中心站進行處理)、交換機、傳輸設備、數碼轉換設備。光纜監測系統由中心數據庫服務器、軟件系統、工控機、光時域反射儀(OTDR)、光功率計、光源、光開光模塊、分光器等組成。
該系統達成最終效果滿足于上述的需求,綜合網管系統具備開放、高效、安全等特點,具備易拓展的體系結構,營造一個系統穩定的運行環境。
(1)實現各種通信數據統計、設備檢修、狀態管理等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標準管理化建設的要求。
(2)構建全網的通信系統圖,增強通信管理輔助決策能力。系統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圖形化的通信網絡資源信息管理平臺,將通信設備線路通過圖形方式進行管理,直觀反映所有站點設備之間的拓撲關系。
(3)為電力通信網安全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實用性強系統的建立,節省了重復核對數據工作,減少了人力物力。同時,實時監控和統一調度網絡資源,并將多個對象無縫互連,具有良好的擴展性和靈活性。
以上搭建的電力通信網絡管理系統只作為建設策略動向,目前該系統還面臨實際應用的挑戰,部分問題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途徑,設備問的接口標準化程度不夠。但是,隨著電力通信網的發展,通信業務量的增長以及規模的不斷擴充,新一代的網元管理系統不斷出現,更強大的綜合網絡管理系統也應運而生。它既能夠對設備進行監控,還可以對設備性能、搭置及安全進行管理。
[1]趙麗華.本地傳輸綜合網管的研究與實踐[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07.
[2]王洪梅.SDH綜合傳輸網管故障管理集中監控的設計與實現[D].重慶:重慶大學,2007.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Power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Wang Jian Wu Houchun
State Grid Chuzhou Power Supply Company,Anhui Chuzhou 239000
In the who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whether the system can operate normally and stably,depend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ower communica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 long-term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electric power communication;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TN915.07
A
1009-6434(2016)6-0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