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
從互聯網到車聯網關鍵技術淺析
劉洋
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北京 100029
隨著“互聯網+”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技術應用在車聯網中,已成為這個時代汽車行業的主題,然而面對國內車聯網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的要求,淺析了車聯網發現中的信息安全、網絡環境、技術能力與創新等關鍵問題,并提出了車聯網發現的應對策略。
車聯網;物聯網;互聯網+
2010年10月28日,第一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傳感網)大會上,汽車移動物聯網(車聯網)項目被列為國家重大專項第三專項中的重要項目。2016年4月16日,國內首個長距離無人駕駛汽車順利抵達終點,完成了從重慶到北京4天總行程2000公里的測試任務[1]。曾幾何時,油耗、安全、環保、舒適等車輛核心指標,正慢慢進行改變,車載互聯網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汽車行業的主題。君不見,曾經被各大車企用來吸引眼球的智能科技,已經成為其“言必稱“的東西。
關注汽車聯網化進程的人士,想必一定對于安吉星、Carlife和Carplay等車聯網系統并不陌生。如果說曾經大家對頗有點奇思幻想的車聯網技術處于懵懂的狀態,那么經過近幾年的普及和炒作,已經讓大家很清楚地明白這其實就是互聯網時代人車互動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2]。
目前我國的車聯網產品還比較單一,大多數車聯網相關產品都是基于車載娛樂形成的,同質化情況比較嚴重。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缺乏網絡高科技技術,互聯網企業還沒有完全深入車聯網領域,整個行業沒有形成統一標準。因為這些原因的存在,我國的車聯網目前還沒有形成高智能產品,未來發展之路仍需深入思考[3]。
車聯網是一個新興產業,正在逐漸的普及和應用,但是從目前舉辦的“2016中國車聯網應用產業大會”上獲悉,真正達到車聯網水平的汽車還不足4%,信息安全、網絡環境、技術能力與創新等問題是車聯網面臨的最大挑戰。那么,這些難題究竟是如何影響車聯網的發展呢?
3.1 信息安全問題
信息安全問題是車聯網最大的攔路虎。去年9月29日360舉辦的車聯網大會上,網絡安全專家現場破壞了比亞迪的車載智能系統。另外,特斯拉不久前也召回了一批帶有安全漏洞的汽車。對于傳統汽車來說,車載網絡是一個靜態的、獨立的以CAN、LIN總線技術為核心的局域網,在總線協議設計之初并未考慮到車外網絡互連的問題,通信上的設計缺陷、黑客技術的提高、應用場景爆炸化的發展,都導致了車輛目前無法安全有效防止外部攻擊,所以車聯網的發展不僅僅是互聯網的一個應用拓展,也要基于車輛本身的特性進行融合,如何在外部網絡接入設備上參考目前互聯網的安全技術進行數據的出、入的安全保障,在車輛內部對于傳統的CAN、LIN總線數據進行數據加密,多角度、多維度進行安全認證,將是車聯網發展要突破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3.2 網絡環境問題
網絡環境是車進行聯網的基礎,如果連網絡接入都難以保證,那么人、車、終端就無法通過網絡協同起來,道路基礎設施的復雜元素,大量的靜態、動態信息的感知,數據的傳輸、挖掘與計算,智能決策,遠程控制等都無法對用戶提供支撐,來實現豐富個人的汽車生活。對于傳統的互聯網行業來說,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布局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更新,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達到一個較高水平的高帶寬覆蓋,所以,如何有效的利用傳統網絡資源,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跨入“互聯網+”時代是車聯網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3.3 技術研發能力與創新精神
技術研發能力與創新精神一直國內企業的短板,傳統車企很難獨立的進行車聯網技術的開發,不少汽車公司趕進度、弄噱頭,全盤參考國外的應用設計,“山寨”、“逆向”的元素隨處可見,拾人牙慧。除此以外,汽車電子從原來的以機械、安全為主,轉變為強調系統整合能力,以及車與車、車與環境之間的協同交互,而在其中起到關鍵作用的各類傳感芯片、控制芯片的設計與制造基本都被國外廠家所主導,雖然國內在芯片設計和開發上已經具備一定水平,但是自主可控可管的問題仍然嚴峻,所以如何提高國內企業的軟、硬件技術能力,開發出適用中國市場的新技術、新產品,引導車聯網行業從宏觀的概念推崇,轉向到微觀的設計實現,也是車聯網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
面對潛力驚人的車聯網市場,應當采取多方聯動的方式,國家層面上來進一步加強智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互動。企業層面上從技術、信息安全、用戶體驗等方面入手,并積極探索全新商業模式,形成車聯網生態系統聯盟,同時切實保障信息安全,有效防止黑客攻擊等威脅。
未來車聯網發展趨勢瞬息萬變,找準發力點,將用戶體驗融入產品開發,才能更好地提高產品美譽度,讓車聯網行業成為國家下一個經濟增長點。
[1]Kevin C.Lee,Uichin Lee,Mario Gerla,et al.Geo- Opportunistic Routing for Vehicular Networks[J].IEEE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0(5):164-170.
[2]程剛,郭達.車聯網現狀與發展研究[J].移動通信,2011,35(17):23-26.
[3]宋超,劉明,龔海剛.基于車流信息的車載自組織網絡路由協議[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9,26(12):4672-4675.
U495
A
1009-6434(2016)05-008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