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敏
桂林市道路貨物運輸行業管理存在問題及完善對策
馬慧敏
道路貨物運輸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行業,肩負著支撐經濟發展、服務百姓民生的重要使命。目前,道路道路貨物運輸行業正步入集約整合、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的重要時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點,本文試圖以桂林市道路貨物運輸行業管理為例,探究其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希望能借此對我國道路貨物運輸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一點助益。
截止2016年底,桂林市(含11縣6區)共有業戶數12819家,營運貨車31300 輛、167799個噸位,從業人員4.9萬余人。全市預計道路貨運量 6019萬噸,貨運周轉量1241352萬噸公里,同比增長5.43 %和4.64%。同時通過桂林市道路運輸業務管理系統進行了市區貨運數據清理工作,依法依規注銷貨運業戶268家。市區貨運企業由原來的552家整合到現在的284家,營運貨車9499輛,其中危險貨物運輸業戶8家,危貨車輛586輛。
桂林市道路貨物運輸業的相關法規體系還不夠健全完善,主要依據國家頒布的統一管理辦法來監管道路貨運市場,由于缺乏針對桂林市實際情況的專門性的條例與辦法,導致市場監管存在乏力的現象,再加之為數眾多的小型企業安全意識低,為盡可能增加利潤,無資質非法承運、貨品混運、超限超載等情況仍然很常見。
貨運企業對推進集約化、規模化、公司化、專業化和網絡化“五化”經營管理認識不足,觀念淡薄。
貨運企業特別是危貨企業安全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安全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教育沒有開展常態化的培訓工作。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投入少,抗風險能力比較弱。
貨物運輸企業基礎管理薄弱,不能適應現代信息化、網絡化科技管理手段。道路貨物運輸企業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較低,不能滿足現代物流的發展需求。現代物流的人力資源就是將環境、政策、資本和技術整合到一起,并有效占領市場的綜合型人才,而這正是桂林市道路貨運企業目前發展物流最缺乏的資源,人才的匱乏已成為發展物流的瓶頸問題。
加強行業發展指導。制定實施《桂林市道路貨運行業發展指導意見》,指導貨運行業按照“集約經營,規范發展;優化結構,專業發展;市場導向,適度發展;合理布局,協調發展”原則,加快調整行業結構、企業結構、經營結構和運力結構。狠抓源頭的規范化管理,嚴把貨運市場準入關,不斷促進道路貨運行業健康、安全、優質、有序發展。
加快行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做好貨運行業轉型經營工作,積極引導道路貨運企業向集約化、規模化、公司化、專業化和網絡化“五化”發展之路,要通過轉型發展,優化行業的“三個”結構調整,縮小桂林市特別是各縣(區)貨運企業經營結構不合理和“多、小、散、弱”的差距,優化貨運企業經營結構,全面實現公司化、專業化經營管理。在培育若干家龍頭示范貨運企業和企業樹立“品牌”經營意識的同時,抓好各縣(區)品牌創建意識,更新經營理念,加快“五化”管理進程,真正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要求。
科學合理調控運力。根據桂林市貨物運輸市場需求,為滿足市場需要,及時做好運力結構合理調整,繼續實行擬購車輛承諾制和新增貨運車輛達標審核制;鼓勵企業投入科技含量高、節能環保的大重型車輛、廂式貨車、特種專用貨車特別是專用危貨車和甩掛汽車投入運輸市場,積極推廣甩掛運輸試點單位的先進經驗,大力發展集裝箱運輸和掛運輸,爭取在掛甩運輸方面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增強貨物運輸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優化配置運力,減少運力浪費,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
進一步推進物流業發展,積極培育城市配送業發展,加強物流人才引進。一是積極引導貨運企業整合資源,延伸物流服務功能,重點抓好“物流園區”建設和業務指導工作。業務指導貨運站場改造,以發揮其功能作用,利用貨運站場拓展物流業務,促進傳統貨運業向現代物流業轉型。二是隨著中心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時快捷滿足中心城市生產生活物資的需求,引導管理規范,誠信度高,有實力的貨運企業發展城市商品物流配送。三是根據桂林市物流管理人才匱乏的現狀,注重物流人才的吸納和做好物流人才的系統培訓工作,在重點貨運企業培育物流人才,以點帶動行業物流人才全面提高,提升管理水平和經營能力,適應現代物流業發展要求。
提高行業管理效能。強化對危貨車輛的安全監管,著力提高應急保障能力。為確保安全監管到位,要求所有危貨車輛安裝GPS衛星定位系統等先進技術;對不符合安全運輸要求的危貨車輛絕不允許準入市場。積極引導危貨運輸向屬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舉辦危貨運輸企業負責人及骨干人員培訓班,要求企業開展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督促企業完善各項安全生產管理規章制度,并充實內容;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對危貨運輸車輛安全專項整治,以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的格局。
針對近幾年來頻頻出現的自然災害、突發事件以及交通戰備等的需要,為實施救援提供保障,制定和完善各項應急救援預案,充實細化內容,三級快速有效啟用預案,儲備充足的應急運力,積極應對,要建立一支高效有力的應急救援處置保障隊伍,積極做好防范工作。
加強行業標準化、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按照交通運輸部、區交通運輸廳“一規、二標”要求(即:《道路貨物運輸服務規范》、《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記分考核標準》和《道路危險貨物運輸企業質量信譽記分考核標準》),細化和充實桂林市的規范和考核標準,對照其規范和考核標準,對企業進行嚴格的規范化管理和實施嚴格的考核,以進一步提高企業質量信譽度;認真組織市區道路貨運企業開展《質量信譽考核》工作[3],以通過考核實現考核率達100%。全面啟用桂林市道路運輸業務管理系統辦理貨運業務,實現道路運輸經營許可、道路運輸證配發、年審、換證等貨運業務的網上辦理,減少審批環節,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實現貨運管理公開、公平、公正。同時,業務指導縣所的標準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繼續引導貨運企業安裝使用信息管理系統鼓勵部分有實力的企業聯合建立物流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桂林市道路運輸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