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曼
在永恒平淡中求新
——某省20xx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項目簡介
吳曼
預算執行審計是1995年《審計法》頒布以來每年都必須開展的一項法定性、程序性的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怎樣開展預算執行審計,更好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財政體制改革保駕護航,為地方政府依法聚財、依法理財、依法用財提供更為科學、合法、合理的依據,是財政審計工作者必須面對的永恒主題和現實挑戰。本文通過對某省省本級年度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項目開展情況的總結,提出在永恒平淡中求新這一主題,旨在探討有效提高預算執行審計工作科學化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財政審計是指國家審計機關根據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對國家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實施的審計監督,是國家審計的本質要求。根據《審計法》的規定,我國國家審計機關的財政審計包括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和下級政府預算執行與決算審計。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各級政府事權劃分的進一步科學和明晰,財稅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已成為財政審計的主要方式。
本級預算執行審計是指各級審計機關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的審計監督。根據《審計法》第四條、第十七條規定,各級審計機關在政府行政首長和上級審計機關的領導下,每年要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監督,向本級人民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提出關于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結果報告,并受政府委托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關于本級預算執行情況的審計報告。
預算執行過程就是各級政府籌集、分配、管理和使用預算資金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許多單位,既有具體組織執行預算的財政部門,參與預算執行的稅務、海關和國庫等系統,還有其他使用預算資金的部門和單位,甚至接受補助的下級政府。而且這些部門和單位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擔負的職責不同,業務內容不同。因此,這就決定了本級預算執行審計范圍的廣泛性,也決定了預算執行審計業務內容的豐富性。
財政部門負責的組織本級預算執行的工作,是整個預算執行的主導環節,這也決定了財政部門預算執行審計在整個預算執行審計中處于主導地位,是預算執行審計的核心。
(以某省20xx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項目為例)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的本質要求,我們在施行預算執行審計十年來,在財政審計工作中邊實踐、邊探索、邊創新,不僅把“上審下”和“同級審”有機地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了審計機關在摸清家底、揭露問題、促進規范、完善制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動了財政改革的步伐。通過開展預算執行審計,較大地促進了地方政府依法聚財、依法理財、依法用財和以財政水平的不斷提高。
財政審計是國家審計的永恒主題。近年來,雖然財政審計的組織方式有所改變,審計的重點有所調整,我們仍然要把維護財政安全、防范財政風險、促進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規范財政管理、促進國家財政政策得到有效落實作為財政審計工作的根本目標。
平淡中求新多年來,預算執行審計以真實性、合規性、合法性為審計的主要目標,是與財政現狀相適應的,審計取得巨大的成效,證明了審計目標的正確性。但是在多年的財政審計后存在這樣一些現象:查出的問題越來越少、審計報告越來越短、揭露的問題大同小異,年年同級審,年年老一套,在思想上產生了厭戰情緒,有人甚至對年年進行財政審計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這些現象都說明在對財政審計重要性的認識還需進一步加強,必須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進一步加強財政審計,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廉潔政府、責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民主法制建設、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提升我們國家審計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工作。隨著公共財政和陽光財政的逐步建立,部門預算、轉移支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支付等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財政的收支逐步公開化、透明化。如果預算執行審計繼續僅以真實、合法、合規作為主要目標而不作適當調整,那么審計的成效將越來越差。鑒于此,我們在總結開展“同級預算執行審計”十年經驗的基礎上,堅持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突出每年的工作重點,即:從關注一般預算資金向關注全部政府性資金轉變,從財政收入和支出審計并重向以財政支出審計為主轉變,從側重解決微觀層面問題向注重研究解決宏觀層面問題轉變。
在對某省20xx年度預算執行審計中(即對某省財政廳及涉及財政資金的省直各部門單位),我們改變了以往以收入和支出為主及收支并重為重點內容的審計方式,把財政資金的分配作為審計重點,從預算管理、編制、批復入手,實行科學管理,明確審計目標,緊緊圍繞加強財政預算管理,完善預算制度,規范資金分配渠道等內容,從財政體制和財政績效的高度整合審計信息并加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揭示財政體制深層次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在審計過程中,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揭露和查處重大違法違規和經濟犯罪線索,一手抓揭示和反映財政體制性缺陷,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全面提升財政審計的質量和水平。
我們制定了內容明確、操作性強的審計實施方案,采用了總預算會計計算機輔助審計、分析性復核、抽樣審計等審計方法和手段,分預算管理審計、專項資金(轉移支付)審計、財政部門預算執行情況審計三大版塊展開工作。
在采取上述方法后,預算執行審計收效明顯。我們把預算管理審計比作一件衣服的領子,采取抓重點拎“衣服領子”的方法,把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預算編制不科學和不準確、預算指標未下達、預算未細化、預算中未完整列報中央轉移支付、財政不規范批復預算和預算指標調整存在隨意性、無預算撥款等問題逐一指出。
那么我們是怎樣進行審計的呢?
首先從根本上了解預算管理的重要性,其實質是中央與地方、國家與企業、個人的分配關系。因此,我們以財政部門收支審計為基礎,上下延伸。向上延伸,就是審計財政資金分配過程,向下延伸,就是在財政部門收支審計的基礎上,把審計重點向各個職能部門的部門預算延伸。
如關于預算未細化問題的審計:
20xx年初,某省省財政在上報省人大20xx年度省本級地方財政收入預算草案及省本級財政支出預算草案時,是按照預算科目的“類”級來編制的,未細化到“款”級和“項”級。根據《xx省省級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第七條:“……省級預算草案的支出部分應當列至款級科目,重大的列至項級科目;經常性支出應當按省級一級預算單位編制,建設性支出、基金支出和對下一級的補助支出應當按類別以及若干重大項目編制”的要求,財政在編制預算時,應按照《預算法》第四十七條“各級政府、各部門、各單位的支出必須按照預算執行”的規定,將預算編制細化到款級和項級,加強完善預算管理,進一步強化和推行細化預算,合理進行預算分配,確保預算全額落實到具體項目和單位,從而規范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增加預算透明度。
國家審計是法制的建設者,我們一直希望通過預算執行審計,真正發揮其國家經濟管理重要手段的職能。為此,我們始終努力通過自己的工作使預算管理做到:符合國家的法律規定;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有統一的預算體系、統一的預算分類、統一的財政制度,能夠真實準確地反映政府收支的規模、內容、性質;
將預算公開,便于人大和社會公眾對財政業務、政府收支活動進行監督,有利于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預防預算分配過程中產生腐敗現象;建立財政資金績效評價制度,提高財政運行效率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為財政政策的良性運行提供有力保證。
我們在對某省20xx年度省本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中,就促使財政圍繞審計反映的問題,從規范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加強預算資金分配和管理等方面入手,逐步改進和完善預算編制,加強資金管理等審計建議,成為政府加強財政管理的重要手段,成為人大監督財政收支的重要依據,為某省的財政工作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在20xx年x月將該次審計出的應作未作省級一般預算收入3257萬元;在上年農業稅經費結余508.45萬元的情況下,某省財政20xx年仍安排937.5萬元預算,造成該項資金結余1199.73萬元;以及未將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2295.16萬元作一般預算收入的專項收入等問題寫入本級《審計結果報告》、《審計工作報告》,并通過《某省日報》向社會進行了公告,社會影響較好,得到了某省人大常委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審計部門進一步加大了審計工作力度,依法查出違紀違規問題,為維護財經秩序,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廉政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對于我們提出的細化預算編制,強化預算資金撥付,深化預算執行真實性,促進預算管理規范化法制化的審計建議給予了充分肯定,在以后的預算執行審計方向上應以此為重點深入展開。
自20xx年預算執行審計后,在財政審計中形成了以預算管理審計、專項資金(轉移支付)審計、財政部門預算執行情審計為重點的審計模式,并逐年在此基礎上深入拓寬,開創了預算執行審計的新局面,成為轉變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方式的分水嶺。
(作者單位:貴州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