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春
紡織工程專業紡織加工化學教學的探索
彭元春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紡織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并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高校紡織工程教學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紡織加工化學課程作為大學紡織工程專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必修課程。承擔著將化學知識與現代化紡織技術相結合,研究和創造出新穎紡織面料,為紡織業的進步和促進產業發展提供全新的理論和技術支持的重要任務。但是,當前高校在紡織加工化學教學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從紡織化學課程設置和教學的實際出發,研究當前紡織專業紡織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方法以及基于實驗教學下的教學模式的分析,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教學成效,為高校紡織專業紡織化學教學提供參考建議。
隨著信息和技術水平的不斷革新,在當代的紡織印染工業工程中,廣泛采用化學加工的方法。這是因為在紡織工程加工過程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化學反應原理,很多材料需要經過化學處理。例如在加工過程中的染色、染料、粘合等功能。由此可以看出,紡織工業工程與化學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當前的社會發展,推進了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個學科之間的區分也逐漸開始變得模糊起來,相互滲透的程度也越來越高。紡織加工化學是高效紡織工程與材料化學之間的交叉學科知識,涵蓋了諸多的知識領域。是新環境下的必然產物。
紡織加工化學是連接化學基礎學科和紡織專業技術工程的紐帶,學生只有做好了紡織加工化學的學習工作,才能實現對紡織工程專業乃至于整個紡織行業有所了解。因此,作為紡織工程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紡織加工化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效課程設置中,紡織加工化學是作為學位必修課程而存在的,其課程內容的主要特點也表現出了抽象性、課程少而內容豐富、教學要求高等主要特點,如何做較短的教學時間內,為高校紡織工程專業學生在加工化學方面打下扎實的基礎,是每一名課程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尤其是今年以來,素質教育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很多學生開始刻意規避相對較難的化學,高校學生化學基礎整體較為薄弱。在這樣的環境下,無疑給紡織加工化學的教學又增加了不少的難度。
如前文所述,紡織加工化學是高效紡織工程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是高校學生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紡織行業的前提。因此,如何將基礎化學知識與前沿現代紡織工業技術結合起來是紡織加工化學課程教學的關鍵點。高校在授課的過程中,既要強化基礎化學的重要作用,同時還有結合現代紡織工程專業的主要特點,使得化學知識和紡織技術知識能夠相互滲透、相互支持。幫助學生利用化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紡織專業技術難題,這也就要求高校在設置紡織加工化學課程的時候,要因地制宜,結合紡織工程專業的特點和學生的化學知識背景,合理的設置和編排教學內容,由于紡織加工化學課程在內容上具有內容豐富、系統性強且多實驗、重理論。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將化學基礎知識的內容進行強化和壓縮,進而確保課程教學的順利完成。
高校紡織化工教學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精心準備課程內容,深入淺出,盡量將課堂上需要表達的化學知識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給學生,使得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高效教學老師在 上課之前需要參閱大量的教材和資料,對紡織加工化學知識進行整體、歸納和總結。由于紡織加工化學知識滲透了基礎化學知識和紡織專業技術知識等多方面的知悉體系,因此,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的脈絡和結構,通過形象生動的變現形式,把課堂的教學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理解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全面素質。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還需要及時幫助學生總結和歸納相應的化學知識和規律,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強化記憶,例如,根據材料的結構歸納其化學性質,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教學語言也是紡織加工化學教學中的最重要內容,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利用和組織語言技巧來傳授化學知識。將化學語言轉化成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與基礎化學知識進行穿插教學,避免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和重要前提,高效在紡織加工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生活中常見的生活現象與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結合,引發學生思考。例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詢問學生為什么在洗滌蠶絲和羊毛織物的時候要使用弱酸性的洗滌劑,而在洗滌含棉和含麻的衣物時卻要使用弱堿的洗滌劑。學生通過分析棉以及蠶絲羊毛之間的化學結構與性質的時候就會發現,蠶絲和羊毛蛋白質纖維含量較高,其耐酸性較好,因此在洗滌的時候選擇弱酸性的洗滌劑。棉和麻的化學性質與之相反。通過這樣的實際案例分析,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化學材料的性質以及生活現象。同時,也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紡織加工化學的教學離不開實驗。高效在教學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要加大實驗教學的力度和比重,通過有效的組織和實施實驗課程,強化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處理能力。在傳統的紡織工程專業教學中,紡織加工化學課程實驗教學一般停留在驗證性的實驗教學的基礎上。缺乏對實驗的自主設計以及綜合分析。老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提高解決化學問題的積極性為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綠色環保的紡織化學加工意識,培養綠色化學為前提的優秀紡織人才。
紡織加工化學是基礎化學學科與紡織工程技術相結合的課程,具有內容豐富、系統性、邏輯性以及課程時間緊等主要特點。對于從事高校紡織加工化學課程教學的老師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也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盡量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運用多種教學工具和教學題材提高課堂的教學成果。及時總結和歸納教學知識內容,重視實驗教學環節。強化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作者單位:濟寧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