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可持續發展理論和關鍵指標法,針對陜西省交通運輸指標現狀和全民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研究了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發展指標體系構建問題。文章首先分析了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指標體系的現狀,進而構建了“三通、三覆蓋、四降、五提升”等15類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發展關鍵指標體系,最后給出了加大對指標體系的宣傳與貫徹力度、檢驗指標合理性、完善交通運輸服務標準體系、加大對交通運輸人才和人員培養和培訓力度和加大交通運輸科技投入力度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文章對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價值。
關鍵詞:指標體系;交通運輸;小康社會;關鍵指標法
1 指標體系構建
通過訪談、交通部相關文件結合陜西省作為科技大省等實際情況,著重篩選體現全面建成陜西省小康社會交通運輸發展的基本要求和體現社會服務的陜西省公路、水運綜合性關鍵交通指標。主要利用魚骨圖法和關鍵指標法,確定“三通、三覆蓋、四降、五提升”15類指標作為全面建成陜西省小康社會交通運輸發展的關鍵指標,如表1所示。
2 對策措施
2.1 加大對指標體系的宣傳與貫徹力度
依據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相關文件,根據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發展指標要求,加大對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交通運輸發展指標體系的宣傳與貫徹力度,在實踐中形成倒逼機制,針對區域內的薄弱環節,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確保指標的全面按期完成。
2.2 檢驗指標合理性
針對具體情境所設計的指標體系,在實踐中不斷進行修正和驗證,檢驗各個指標的適用性,能否代表我省的交通運輸能力水平,以保證交通運輸各項指標的合規性、方便性和統一性。對于在實際使用所涉及的指標變動和指標不適用問題要經過嚴格的辯證和反復的檢驗,以確保能按時完成各項目標,實現惠民、便民等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交通運輸目的。
2.3 完善交通運輸服務標準體系
建立健全覆蓋面廣、門類齊全的交通運輸服務標準體系,頒布一批服務質量標準,規范服務行為,強化服務質量監管。不斷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標準規范、增強科技支撐、加強道德建設、提高隊伍素質,努力構建安全可靠、便捷暢通、經濟高效和綠色低碳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著力解決服務質量標準缺乏、服務質量監督不到位等問題,使人民群眾切實享受到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成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交通運輸保障。此外,應提高調度指揮能力、強化裝卸作業組織、加強指標系統分析、強化考核和施工管理幾方面加強運輸組織管理。
2.4 加大對交通運輸人才和人員培養和培訓的力度
建立健全陜西省交通運輸部門人才工作協調機制,強化交通運輸行業科技創新意識,加強在交通運輸行政執法人員、青年人才培養、優秀人才評選等方面政策的有效銜接,強化項目、人才、基地的統籌安排,優化人才成長環境。完善陜西省交通科技人才庫,對科研項目進行監督和指導。
2.5 加大交通運輸科技投入力度
完善交通運輸科技協作機制,強化地市之間、單位之間在科技資源、重大項目上的共享和合作,鼓勵組織開展聯合技術攻關,支持科研院所、大專院校、交通企業等強強聯合,形成交通運輸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促進交通運輸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注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充分用好技術展覽、技術論壇等平臺,深化交通運輸科技的對外交流。適時開展規劃評估與調整,逐項抓好規劃任務的落實。
3 結束語
文章構建了陜西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通運輸發展指標體系并給出了加大對指標體系的宣傳與貫徹力度、檢驗指標合理性、完善交通運輸服務標準體系、加大對交通運輸人才和人員培養和培訓力度和加大交通運輸科技投入力度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
參考文獻
[1]馬曉河.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型城鎮化道路研究[J].中國物價,2014(8):20-25.
[2]姚恩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的阻礙力量及解決的對策措施[J].新經濟,2014(20):95-96.
[3]陳潤羊.建設新農村,促進西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4(7):91-94.
[4]趙會忠.公路交通發展指標與國民經濟的關聯度分析[J].蘭州學刊,2008(12):72-73.
作者簡介:徐希娟(1971-),女,漢,陜西蒲城人,博士,西安公路研究院正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工程。
李永飛(1977-),男,漢,河南臨穎人,博士,西安郵電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