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建設項目比較薄弱的環節就是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方面。《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對環境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環境評價工作者在確定定量評價方法,確定主要評價對像和科學的監測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文章從水文地質等專業的分析地下水環境的角度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要求分析影響地下水環境評價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地下水;環境;評價;影響
引言
地下水不僅是市民和工農業主要用水來源,還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地評價地下水環境有利于對地下水環境污染有效的防治,及時對地下水資源進行保護,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我國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處于探索階段,我國加大對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的指導,明確地下水環境評價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準確把握地下水環境評價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并提出相應解決措施,以期提高地下水環境評價水平。
1 開展地下水評價工作的關鍵
1.1 確定評價地下水環境具體范圍
評價地下水環境的具體范圍包括地下水污染范圍及地下水環境的現狀。地下水環境的評價范圍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評價等級而定,等級越高則評價范圍越大。地下水環境的評價范圍首先要明確所要檢測的水文地質單元的評價范圍。若只是單一的水文環境單元內的影響評價,水文地質單元的分布的面積大小決定評價范圍的大小。若是評價項目的水文環境單元的范圍過大,包含多個水文環境單元,那么評價范圍則以《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所規定的范圍為準。我國的水文地質圖基本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評價工作范圍也可以依據水文地質資料來確定具體的空間范圍。如評價區域的影響范圍需要根據地下水補徑排的具體情況,以所處水質單元為中心,適度擴大向補給、排泄等方面的徑流評價范圍。
1.2 地下水環境現狀的勘查范圍
評價地下水環境的勘察范圍中的地區評價與水文地質條件和當地的建設項目有著直接的關系。復雜的水文地質環境要求評價工作者充分利用水文資料對地下水環境的現狀進行全面的勘測。如復雜水文地質條件和區域廣的地下水環境的評價等級為一級的情況下,需要根據評價工作目標、項目特點和調查對象的水文地質資料等方面的內容進行勘察。調查地下水環境現狀首先對范圍內的水文地質環境開展小范圍的補充調查,宏觀把握調查區域的水文地質的基本條件,根據調查的結果,分析調查區域的地下水環境現狀與污染情況,并以污染源為主要調查對象展開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分析。
1.3 評價地下水環境現狀的方法
常用的地下水水質現狀評價方法采用的是標準指數法。這評價方法雖然查明了目前的地下水環境污染濃度和因子,但是不能展現建設項目中的隱藏污染因子和己有污染因子之間聯系規律和污染物遷移規律,也不能評價到該區與以往的地下水污染歷史和污染程度的背景值,不能完善全面的評價地下水環境現狀。而通過比較所監測的地下水水質和污染現狀,根據不同時期的地下水水質的歷史數據進行比較,全面分析污染源的污染途徑與趨勢是評價地下水水質現狀的關鍵。
1.4 布置建設地下水水質監測點
布置建設地下水水質監測點可以采集不同深度的水樣可以了解地下水污染情況,分析污染物流動的趨向規律。水質監測點需要設置在地下水的徑流、排泄區補給等潛水含水層,承壓含水層的水質監測點只要監測排泄區和補給區。布置在補給區的監測點的監測目的是監控污染源,防止污染源擴散,徑流帶的水質監測點著重建設在各個水層水力密切聯系的地區。污染嚴重的水源地區是地下水質監測點必須設置的區域。未發生顯著變化的地區和水層的監測點可以適量減少。較差的工作設施條件的地區,也可以降低水層檢測的要求。監測不同含水層的水質現狀和水化學特點是定深取樣的目的,依據監測孔所揭露含水層的層位確定取樣深度。可收集一到兩個不同深度的水樣和多個水層連通匯聚處的地下水水樣,有利于隨時觀察地下水的水溫在深度變化下的水質情況,分析地下水水質變化是否與地下水水溫和深度有關,并對其設計最適宜采取水樣的深度。
2 關于地下水水量的評價問題
2.1 評價地下水水量的幾種方法
實際的地下水水文情況與資料記載的水文地質數據有著或大或小的差別。因此要對調查的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評價進行精確的分析,采取多種評價水量的方法對地下水水量精準的計算,以期得到精準的勘查結果。測量計算地下水水量一般采用解析法、數值法、水均衡法、開采試驗法、水文分析法、水文地質類比法和數理統計法等方法。根據評價方法的使用條件和適用范圍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方法進行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測量地下水水量,盡量使評價方法符合實際水溫地質條件。如解析法不宜用于勘測巖溶地區的水量。地下水水量的數值模型的構建需要運用多種計算方法對水量進行綜合評價分析才能使數值模型貼近實際情況。下面是幾種常用的評價方法的使用條件和使用范圍。
(1)數值法。地下水水量評價方法中適應性最廣的數值法。在充足的水文地質參數和清楚的水文地質資料的條件下是使用數值法勘測地下水水量的前提。計算出的數值構成的模型跟實際情況的差別越小,計算結果就越精確。靈活利用歷史水文資料對檢測范圍進行模擬刻畫,所以數值法測量的含水層性質和地質結構的準確性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數值法計算出的精確的數值構建出的地下水水量模型評價有利于判斷地下水引起的地質災害和流場變化。地下水排泄區、徑流帶、補給區等監測點都要在模擬區的覆蓋下。若檢測區域缺乏水文地質鉆孔、水文地質參數資料有限的區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縮小監測模擬范圍,降低數值法計算數值構建模型的難度。
(2)解析法。解析法是利用井孔涌水量和達西定律等方程運算地下水水量的方法,因為使用解析法計算地下水量的前提條件比較嚴苛,要考慮到水質、地下水呈現什么樣的幾何形狀邊界等多方面的條件,所以解析法計算的結果只具有參考性的價值。
(3)水均衡法。采用水量均衡方程計算水量的方式即是水均衡法。水均衡法具有使用簡便、原理簡單明白、適用于多方面評價水量等優點。水均衡法在得到勘查區域確切的降雨滲透、蒸發、入滲的數據等條件下的計算結果是比較接近實際情況。所以水均衡法計算的數據結果可以作為評價水量的參考數據。
2.2 獲取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數據
評價區各地下含水層和地表水之間的水力聯系可以通過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顯示出來。可以根據地下水水位動態監測數據分析地下水流向、發展趨勢。由于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周期短,無法檢測全年地下水的水文情況。因此,對于地下水環境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的區域,可以根據以前的地下水監測數據與短時間內所監測計算出的數據結合起來分析目前地下水水文地質的變化。
3 結束語
地下水作為市民和工農業主要用水來源,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應以發現地下水水污染的問題、估算地下水的發展趨勢、積極防治地下水污染問題來展開。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又能夠加強專業素養,熟練使用各項勘查地下水環境的技術與分析方法,正確地判斷地下水環境的實際情況。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是我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政府重視地下水環境評價方面的人才培養與科學技術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龔星,陳植華,陳彥美.冶金類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方法探討[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02-108.
[2]龔星,陳植華,孫璐.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若干關鍵問題探討[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3,2:95-99.
[3]任改娟,胡春雷,齊海云.礦區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關鍵問題探討[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5:33-3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