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宣鋼煉鐵廠通過入燒含鐵原料性能進行優化配礦,通過對其理論與實際上進行具體分析,研究,以確定最佳原料結構,在保證燒結礦質量的同時降低了燒結礦成本。希望通過文章的研究,能夠給相關方面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上帶來一定的啟示和借鑒意義,以供參考。
關鍵詞:冶金性能;互補;搭配
前言
近幾年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降低成本成為鋼鐵企業提高效益的最佳選擇。通過對比煉鐵成本,降低入燒原料成本,能夠有效降低煉鐵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對入燒原料性能進行仔細研究,然后合理配礦,確定最佳原料結構,在保證燒結礦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入燒成本。
1 入燒結構確立的理論基礎
宣鋼燒結礦屬高堿度燒結礦,其礦物組成主要是磁鐵礦、赤鐵礦、鐵酸鈣、硅酸鈣和少量的玻璃相,由于燒結中MgO、Al2O3的存在,礦物相中還含有少量尖晶石(MgO·Al2O3)、鈣鎂橄欖石(CaO·MgO·SiO2)等礦物。目前原料條件下,宣鋼360m2燒結機燒結礦的礦相分析為:主要鐵礦物是磁鐵礦,晶形為半自形、它形晶,其次是赤鐵礦。赤鐵礦多為原礦顆粒,呈蜂窩狀結構,在孔洞邊緣有少量骸晶狀赤鐵礦。粘結相礦物有鐵酸鈣,晶形為板條狀和少量的樹枝狀,與磁鐵礦形成熔蝕交織結構,硅酸二鈣為針狀,穿插生長在礦物縫隙間,大面積的熔蝕結構導致還原性較差。基底為硅酸鹽玻璃相,有裂紋。主要礦物含量為:磁鐵礦50-55%、赤鐵礦8-15%、鐵酸鈣20-25%、硅酸二鈣10%、硅酸鹽玻璃相3%(含量為目估法)。
相關研究認為,從燒結礦的礦物組成來看,理想礦物組成應為:原生赤鐵礦一般占25-30%左右,這些未礦化的赤鐵礦在粘結相中將起到核心和骨架的作用。鐵酸鈣占30-40%,為主要粘結相。比較可知,宣鋼燒結礦的赤鐵礦含量、鐵酸鈣含量相對偏低,后續宣鋼在配礦時考慮合理控制Al2O3/SiO2比(0.1~0.2,宣鋼為0.35左右)和進口粉配比,以發展鐵酸鈣粘結相。
2 燒結用原料基礎冶金性能研究
從2011年以來,宣鋼燒結主要使用的進口粉有:澳粉(揚迪、PB、FMG、紐曼、麥克粉等),巴西粉(巴標、卡粉),其基礎冶金性能如表1所示。
過高或過低的同化性能、液相流動性對燒結礦質量都會產生不利影響,那么在明確了各種礦粉的優劣勢,在燒結生產進行配礦時,應遵照不同性質的鐵礦粉搭配使用原則,以達到互補的效果。
圖1給出了基于不同種類鐵礦粉燒結基礎性能互補的配礦法的示意圖。
按燒結基礎性能的不同分為A、B、C、D四大類(A、C代表同化性或液相流動最好和最弱的,B、D代表較好和較弱的鐵礦粉),中間線為適宜的燒結基礎性能。按照“互補”搭配原則可將具有不同燒結性能的鐵礦粉改善至較為適宜的水平。A搭配B、C搭配D,均不能調整到適宜水平,而A搭配D、B搭配C,B搭配D、A搭配C均可通過不同的搭配比例,調整到適宜的水平。
宣鋼所用進口粉平均同化溫度為1199℃,楊迪的同化溫度最低,可以與同化溫度高的卡粉搭配使用;PB粉同化溫度較高,亦可以與同化溫度低的FMG、楊迪粉搭配;巴標粉同化性居中,在燒結配料中可適當增大比例。在有精粉存在的情況下,揚迪、FMG比例可以適當下調。
宣鋼所用鐵礦粉液相流動性平均范圍在2.2-2.7之間,不同的鐵礦粉液相流動性差別很大,且同一種鐵礦粉在不同的溫度下差別也很大,如PB、半自熔精粉、FMG粉。半自熔精粉的液相流動性指數隨溫度的變化非常接近,在使用過程中互換性更強。大多數鐵礦粉液相流動指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在燒結溫度變化過程中,不同種類的鐵礦粉液相流動指數對溫度的變化率(敏感性)存在差異。
從流動性指數測定時的溫度區間(1280℃-1320℃)看,PB粉、半自熔精粉、FMG的液相流動性增幅很大,而卡粉、巴標粉、楊迪增幅較小,這說明前者對溫度的敏感性較大,而后者較小,半自熔精粉在低溫段更敏感,PB粉則在低溫、高溫段均敏感,FMG則在高溫段較敏感。
楊迪的液相流動指數最大,敏感度較小,該礦在燒結配礦中可與液相流動指數較小的卡粉搭配;PB粉的液相流動指數在低溫段偏小,燒結過程中在低溫區難于生成液相,而且由于對溫度的敏感度很大,液相流動很不均勻,不利于燒結成礦過程,故應控制其使用量,同時注意與液相流動對溫度的敏感性小、低溫段液相流動指數較大的鐵礦粉(如楊迪)搭配使用;巴標粉的液相流動指數值居中,敏感度很小,說明其在燒結過程中液相流動均勻,在燒結配礦中可大量使用。
半自熔精粉的液相流動指數較大,敏感度也較大,在配量較高(注意其中TiO2對燒結礦質量影響)時,應注意與液相流動指數小、敏感度小的鐵礦粉搭配使用。
低鈦酸精液相流動指數較大,含SiO2較高,在燒結過程中,有利于燒結液相生成,其氧化放熱,也有利于降低燃耗。全自熔精粉液相流動指數較小。
3 燒結進口粉和精粉主體結構框架的確定
在燒結生產進行配礦時,首先要考慮鐵礦粉理化性能滿足生產的需求,同時,應遵循不同性質的鐵礦粉搭配使用的原則,以達到互補的效果;梳理從2011年以來高爐順行期對應的燒結原料結構,確定燒結進口粉主體結構框架如下:
10%FMG+60%PB粉+20%巴標粉+10%卡粉
在燒結生產中,考慮半自溶精粉、低鈦酸精粉相流動指數較大,含SiO2較高,全自熔精粉液相流動指數較低,25%半自熔精粉,50%低鈦酸,25%自熔;有關精粉性能、進口粉與精粉結構搭配方面,后續需進步深入研究。
4 經濟粉的性能
目前,在燒結生產中已經使用的經濟粉有:蒙古粉、馬來西亞粉、南非粉。(如表2所示)
蒙古粉:化學成分適中,燒損小;粒度組成差,<3mm粒級僅為48%,>10mm約占20%,不利于粘附其它粒子;1280℃時流動性指數很高,極易生成液相。
馬來西亞粉:品位偏低,SiO2含量略高,Al2O3極高,燒損較高;粒度較細,不利于制粒;1280℃時流動性指數較好。該礦粉的使用量會因其SiO2含量過高而受到限制。
南非粉:品位較高,SiO2含量偏低,TiO2較高;粒度較細,不利于制粒;1280℃時流動性指數較低,屬高熔點物質。該礦粉的使用量會因其SiO2和TiO2含量而受到限制。
近兩年,蒙古粉在36m2、86m2燒結機按4%配加,在360m2燒結機控制在2%以內,馬來西亞粉由于水分大,進廠后晾曬參與小混料平鋪,配比不超2%,南非粉在36m2、86m2燒結機按4%配加,在360m2燒結機控制在2%以內。
5 結束語
宣鋼煉鐵廠在立足降低鐵前成本的基礎上,通過對原料基礎冶金性能的研究,利用原料基礎冶金性能互補的原則優化入燒原料結構,逐步降低高價位外粉,提高當地精粉用量,在穩定燒結外粉主結構,保證燒結各項質量指標的前提下,合理配加經濟粉,實現降低鐵前成本的目的。
作者簡介:王艷(1981,1-),工程師,冶金工程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