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探討了可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PHA)領域的研究情況,分析了PHA的研發應用熱點、發展趨勢、專利的申請情況趨勢及主要申請人的申請情況。
關鍵詞: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技術分析
聚羥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簡稱PHA)是一類由微生物合成的羥基脂肪酸組成的線性聚酯,是一種在適當的自然環境條件下,能夠被微生物分解從而變成低分子化合物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近年來,由于全球面臨資源不斷耗竭和環境日益惡化的威脅,開發利用環境友好的生物可再生和生物可降解PHA材料,有助于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逐漸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重視。
1 可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PHA)專利技術的統計分析
根據數據庫收集的文獻量及分布特點對中文和外文數據庫進行選擇,其中中文專利數據庫選擇CNABS數據庫,非專利數據庫選擇CNKI,外文專利數據庫選擇VEN數據庫。
1.1 可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PHA)全球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圖1為PHA全球專利申請趨勢統計圖。由圖可見,在1990年以前,申請量很少;1990年至1996年,申請量出現持續增長,這可能是受到全球的石油資源枯竭和石油昂貴價格的影響,全球掀起了可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發高潮;在1997-1999年間數據有所下降,這可能由于這期間石油價格并未大幅上漲,導致許多公司PHA相關項目的終止;從2000年開始,申請量再次持續快速增長,并在2012年達到頂峰,這與在能源危機的影響下,各國政府和各大企業再次重視PHA相關項目密切相關;2013、2014年的數據有所下降,這可能是由于一方面,其他新型可降解材料的出現,對該技術的研發熱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2014年申請的一些相關專利還未公開。
1.2 國內主要申請人
國內主要申請人排序:(1)清華大學(申請量64);(2)寶潔公司(申請量57);(3)東華大學(申請量43);(4)巴斯夫歐洲公司(申請量31);(5)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株式會社鐘化(申請量分別為22);(6)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申請量20);(7)諾瓦蒙特股份公司(申請量18);(8)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北京工業大學、深圳市意可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請量分別為16);(9)佳能株式會社(申請量15);(10)伊斯曼化學公司(申請量14)。
從上可以看出,主要申請人都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個別大公司。國內申請占比例最高的是清華大學,經過統計發現,這些專利主要出自清華大學的陳國強教授課題組,該課題組主要從事可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的合成及應用研究,特別是生物應用方面;申請量前14位中有6個來自國外的企業,國外大企業加強在中國申請專利,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其對可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的開發的重視。
2 可生物降解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應用專利與技術分析
2.1 生物可降解塑料
PHA 材料具有類似于塑料的物化性質,可以用作日常消費塑料制品或包裝材料,其替代現有大規模使用的石油來源的不可降解塑料,將會有助于解決如白色污染等環境問題。
美國專利(專利申請號PCT/US91/06299)通過在充分機械攪拌下熔融加工PHA/相容劑/聚合物組合物,得到一種呈溶液狀或極其均勻的小顆粒摻合物的均勻組合物,然后,用常規技術如溶液澆鑄、擠壓或吹管產生通常約0.01~2mm的均勻厚度薄膜,制備了可生物降解的薄膜產品。
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CN201410480237.4)制備了一種高強度可降解的3D打印材料,該高強度可降解的3D打印材料包括:100份的聚羥基脂肪酸酯/羥基磷灰石的復合物和0.2~2份的白蠟油,其具有可完全降解的同時,無酸性代謝產物的產生,能有效避免目前臨床上內固定材料所產生的無菌性炎癥反應并發癥的發生,同時,羥基磷灰石可有效提高內固定材料的機械強度,擴大目前臨床上內固定材料的使用范圍。
2.2 生物醫療應用
PHA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高附加值的細胞組織工程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CN00123465.X)涉及一種由包括生物降解高分子聚羥基脂肪酸酯的組合物制成的神經再生誘導支架,神經再生誘導支架組合物具有雙層孔結構、材料中包含有促進神經再生功能的生長因子或細胞、且在離兩端為2.5毫米處有2-4個直徑為0.2毫米的小孔,其用于各種斷離周圍神經的修復重建。
PHA也可以用作藥物的緩釋載體。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CN00122863.3)制備了一種長效環孢素釋放體系,包括環孢素和藥物載體聚羥基脂肪酸酯,二者的重量比為0.1∶0.9-0.9∶0.1,釋藥周期為一周到一年,可用于眼科預防和治療高危角膜移植后的排斥反應,同時也可用于慢性葡萄膜炎、白塞氏病等眼科自身免疫性疾病。
2.3 作為生物能源的應用
PHA本身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于制備生物燃料。如果能夠利用活性污泥生產等廉價的方式獲得PHA,將能使其開發成為一種有競爭力的生物燃料。
中國專利(專利申請號CN201010540208.4)將打撈后太湖藍藻經預處理后,與厭氧微生物菌群在酸化罐內混合并通過厭氧發酵產氫,氫氣經排水集氣法收集;酸化罐內的發酵液經泵打入偶聯的好氧發酵罐內產生PHA。其成本低,生產的PHA可作為一種有競爭力的生物燃料使用。
2.4 PHA手型單體的應用
PHA 的單體多為手性的(R)-3-羥基脂肪酸,可以作為手性合成的前體,用于多種抗生素和維生素等的合成。韓國專利(專利申請號KR10-2000-0026158)以順方向插入的編碼聚羥基烷酸(PHA)生物合成酶的基因和編碼胞內PHA解聚酶基因的重組質粒,以及通過將所述質粒導入E.coli中并培養重組微生物制備了光學純(R)-羥基羧酸。
3 結束語
基于PHA的研究、生產和應用開發是一個高科技、綠色、可持續的產業鏈,隨著石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和國家對能源安全的重視,以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的PHA材料逐漸為政府和企業界日漸重視。國內對PHA微生物生產的研究也正逐步降低材料成本,同時一些高附加值的應用開發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逐漸與國際前沿靠攏,一些大型發酵企業也加入到PHA的研發和生產中,推動了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因此,進一步降低PHA的生產成本和拓寬其應用領域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焦點。
參考文獻
[1]王國影,劉長莉,盧麗霞,等.生物合成聚羥基脂肪酸酯(PHAs)的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7):10960-10962.
[2]李懋,王朝云,呂江南,等.可生物降解材料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合成與應用概述[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34(12):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