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八干渠是廊坊市區的一條主要排水渠道,擔負著廊坊市城市排水和廣陽區農田排水任務。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廊坊城區的不斷擴大,八干渠排水任務逐漸變化為農田排水范圍日益縮小,城市排水范圍逐漸擴大,由原來的自然農田排水逐步轉移到城市管道排水。八干渠中段渠道穿越“夢廊坊”文化產業園項目,“夢廊坊”文化產業園是由河北省與文化部合作的省部合作項目,是廊坊市委打造“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八干渠改造工程的建設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八干渠;城市排水;夢廊坊;改造工程
八干渠是廊坊市區的一條主要排水渠道,起源于鳳河右岸的堤口村,經麻營、東戶屯、李莊、許各莊,于大南旺東南進入天津境內。八干渠從堤口~天津河北界全長20.215km,控制排水面積47.8km2。近年來,隨著廊坊市城區的不斷擴大,八干渠所擔負排水范圍內的排水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農田排水范圍日益縮小,城區排水范圍逐步增大,到目前,城區排水面積已經達到了32km2,占總排水面積的67%,區內由原來的自然農田排水逐步轉移到城市管道排水。八干渠位置圖見圖1。
1 工程建設背景
由于新城區規劃,八干渠中段部分穿過夢廊坊文化產業園紅樓夢圓項目地塊。“夢廊坊”文化產業園以“融合的世界、融合的文化”為主題,圍繞“文化·休閑·商務”三大功能,建設“和諧世界、生態文化、健康養生、休閑度假、劇創中心、文化村、雜技演繹”七大主題園區,形成以文化為牽引、參與體驗為特色的文化休閑產業新模式,打造京津文化旅游第一站,形成世界級大北京文化休閑商務區。“夢廊坊”文化產業園是由河北省與文化部合作的省部合作項目,由新奧集團負責規劃建設,是廊坊市委打造“環渤海休閑商務中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廊坊市城鄉規劃局廊規意〔2014〕18號文件,關于夢廊坊文化產業園紅樓夢圓項目地塊八干渠事宜的意見,市政府于2012年2月審批的《夢廊坊文化產業園規劃方案》中,八干渠采取暗涵形式。建設方應先征求市水務部門意見,如水務部門同意,八干渠改造可按照已批準的規劃方案實施。根據廊坊市建設局關于“夢廊坊文化產業園紅樓夢圓項目地塊”八干渠事宜的回復,八干渠從北至南沿線有6孔市政排水口,定期或不定期不同程度的向渠道中排放污水,造成渠道水體嚴重污染,原則上同意采用暗涵方式。
2014年6月19日,廊坊市水務局組織有關單位及專家在廊坊召開八干渠(八干渠紅樓夢圓段)改造工程項目建議書評審會議,同意《八干渠(紅樓夢圓段)改造工程項目建議書》采用地下方涵的設計方案。考慮工程及城區規劃的整體性,八干渠改造工程的實施是必要的。
2 設計瀝水
八干渠是廊坊市區的一條主要排水渠道,起源于鳳河右岸的堤口村,經麻營、東戶屯、李莊、許各莊,于大南旺東南進入天津境內。八干渠從堤口~天津河北界全長20.215km,原控制排水面積47.8km2。八干渠北環路以上承擔的除澇區域面積為13.6km2,排水分區范圍見圖2。
設計瀝水從三方面進行分析,現狀條件下設計排澇流量(北環路以上)、規劃條件下設計排澇流量(北環路以上)及北環路以下流量。
2.1 現狀條件下設計排澇流量(北環路以上)
本次采用《河北省平原地區中小面積除澇水文修訂報告(2002年10月)》(以下簡稱“除澇手冊”)中的方法對排澇流量進行計算。計算方法包括設計暴雨、產流和匯流計算三部分。
根據我省平原地區暴雨特性分析可知,一般一次暴雨的歷時多為3d,設計暴雨時段取年最大3d雨期控制;經分析不同標準的流域設計點暴雨采用“除澇手冊”中的年最大3d暴雨等值線圖進行查算,流域設計面暴雨由設計點暴雨乘以點面折減系數得到,點面折減系數采用“除澇手冊”中的河北省平原地區點面折減系數。經綜合分析,設計條件下將年最大3d降雨分為兩次計算,一次為年最大24h雨量,位于第三日,占年最大3d雨量的80%;一次為年最大三日雨量減年最大24h雨量,兩次間隔為12h。八干渠設計暴雨成果見表1。
暴雨徑流關系分區根據“除澇手冊”中的“河北省平原地區水文分區圖”確定。本流域位于Ⅱ-1區,查該區暴雨徑流關系(P+Pa~R)即可求得各標準的次暴雨徑流深。
匯流計算采用“除澇手冊”中的排澇模數計算公式。
根據上述設計暴雨、產流計算成果和排澇模數計算公式,計算八干渠不同標準設計排澇流量,成果見表2。
2.2 規劃條件下設計排澇流量(北環路以上)
根據廊坊市規劃設計院2013年11月編制的《廊坊市北部新區規劃》,位于六干渠南側的北部新區建成后,將變為4.68km2的雨水通過市政管網排至六干渠和八干渠,最終均匯入八干渠。所以本設計對北環路以上段八干渠排水流量進行重新計算。按照《廊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30)綱要》,六干渠以北和八干渠以東部分雖現為農田,但已將其規劃為生態綠地。
北環路以上段八干渠除澇區域分為兩部分計算:一是六干渠以北和八干渠以東部分,除澇面積為8.75km2;二是六干渠以南至北環路部分,除澇面積為4.68km2,已經規劃為廊坊市北部新區進行城區建設。
由于萬桐公路以北的瀝水均可以流入鳳河,故本次設計不考慮萬桐公路以北區域。因此六干渠以北和八干渠以東的除澇面積為8.75km2。采用“除澇手冊”對此段八干渠流量按農田排水進行計算。根據《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50805-2012),將八干渠規劃標準定為20年一遇,規劃條件下生態綠地部分設計排瀝流量為12.09m3/s。
規劃北部新區排入六干渠和八干渠的設計流量直接采用《廊坊市北部新區排水規劃》成果,分別為8.52m3/s和8.99m3/s。
規劃新區排入六干渠和八干渠的設計流量直接采用《廊坊市北部新區排水規劃》成果,分別為8.52m3/s和8.99m3/s。生態綠地部分20年一遇設計流量為12.09m3/s,則八干渠北環路以上規劃條件下設計排瀝流量為29.6m3/s。
2.3 北環路以下流量
根據廊坊市規劃局提供資料和排水分區圖,八干渠西側部分城區瀝水均由北環路泵站、步行街泵站、永豐道泵站和李莊泵站排入八干渠,排入八干渠的流量直接采用泵站的規劃流量;雙斜線區域由于沒有進行城區規劃,瀝水均自流進入八干渠,所以采用《除澇手冊》按20年一遇標準計算排澇流量。八干渠北環路以下部分的排水分區圖見圖3。
最終確定八干渠各段排水面積和排水流量見表3。
3 工程方案設計
3.1 方案主要內容
渠道填埋:將新開路(7+818)至文化藝術中心涵洞入口(8+118)段渠道進行填埋(長度為300m)。
調整線路并改為暗涵:在匯源道與八干渠交口上游修建涵閘,沿八干渠中心線修建涵洞,穿越新開路之后沿紅樓夢圓圍墻繼續修至文化中心涵洞入口。新建涵洞總長度為880m。
對原有建筑物的拆除:為了使新建涵洞與文化藝術中心涵洞更好的銜接,需拆除文化中心涵洞進口涵閘和30m涵洞;本工程還需要拆除東尖塔跌水閘。
3.2 主要建筑物結構設計
暗涵為本次工程的主要建筑物形式,其建筑物結構設計采用雙孔箱涵結構設計計算。計算原則按矩形框架設計、計算,框架的軸線以構件混凝土斷面的重心軸線為準。進行超靜定結構內力效應分析時,按全截面考慮。
4 結束語
工程建成后,該工程將成為城市排水設施的一部分,為城市水環境系統、城市供水排水系統及改善城市人居環境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仲兆偉.城市暗涵隧洞施工技術示例——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緊急供水工程[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2.
[2]楊帆.廊坊市環城河道水系景觀的規劃與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3]熊啟鈞.涵洞[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
[4]GB50201-94防洪標準[S].
[5]GB50286-2013堤防工程設計規范[S].
[6]SL265-2001水閘設計規范[S].
[7]SL619-2013水利水電工程初步設計報告編制規程[S].
[8]河北省防洪規劃[S].
[9]廊坊市水利勘察規劃設計院.廊坊市區河渠防洪排水規劃[S].
2005.
[10]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北省平原地區中小面積除澇水文修訂報告[S].2002.
作者簡介:朱曉娟(1979-),女,職稱:中級,職務: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