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藏線西格段開通運營以來,我們的線路設備由原來的單線50kg/m標軌非電氣化鐵路更新為現在的雙線60kg/m無縫電氣化鐵路,設備增加了一倍,設備整修任務、標準及技術要求大幅提高,原來由工區自行檢查并整治的模式在目前的設備狀況下,根本無法實現。這幾年來,我們在實踐中逐漸提煉出了一套符合設備現狀的維修模式,就是積極推行“檢、養、修”分開維修模式。
關鍵詞:青藏線;設備;維修;模式
前言
青藏鐵路公司德令哈工務段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現有職工1080人,擔負著青藏線西格段K270+000至K720+000、敦格線k307+098-k507+299間鐵路線路、橋梁、隧道、涵洞設備的養護維修任務,管轄正線1062.734公里,站專特線125.665公里,道岔437組,橋梁270座/357906延長米,隧道9座/71173延長米,涵洞1134座/22539延長米,無人看守道口5處。
1 “檢、養、修”維修模式的理念
原有設備維修模式以段、車間、班組三級機構負責維修,車間主要職能以安全生產管理為主,現場安全、設備檢查、整治主要由工區負責組織實施,部分作業項目需利用列車間隔時間手工作業完成,這種維修模式存在以下突出問題:
第一,由于車間、工區管轄里程增多,車間、工區由原來的小管轄、小工區轉換為目前的大管轄、大工區,養護維修工作量增大,安全生產控制的難度越來越大,隨著列車運行速度的不斷提高和運量的大幅度增長,原有的設備維修模式不能使安全生產得到保證。
第二,傳統小而分散的維修組織形式作業效率低、效果差,正常維修秩序難以建立,造成設備欠佳、線路質量下降。
第三,檢、養、修合一的管理模式未將檢查從養修作業中分離,檢查和養修不能形成互補,難以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設備狀態,不利于成段、有計劃地安排設備整治,加之設備數量的增加,在實際工作當中無法操作。
第四,日益增長的運量與運輸能力的矛盾更加突出,能利用列車間隔進行作業的時間越來越短,對工務維修管理體制如何實現減少作業點、實行集中天窗修、服務鐵路運輸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此,按照總公司、青藏鐵路公司關于實施設備維修改革的工作部署,根據《鐵路線路修理規則》第2.3.7條“線路設備維修實行檢修分開制度”,以及第2.3.8條“綜合維修組織形式中”的“當大型養路機械維修不能覆蓋時,由工務段按檢修分開的原則組織綜合維修和質量驗收”的規定,我們確定的維修理念是:以大型養路機械為主,重點對線路高低、水平、軌向、曲線正矢進行全面整治,解決大部分主要的線路病害,對于大型養路機械不能覆蓋的如連接零配件、扣壓力、鋼軌整形、焊縫打磨、鋼軌硬彎、線路外觀等問題,我們大力實行“檢、養、修”分開維修模式,對線路設備進行有計劃、有重點地整修,進而實現線路設備質量的穩步提高。
2 “檢、養、修”維修模式介紹
青藏線西格段開通運營以來,我們的線路設備由原來的單線50kg/m標軌非電氣化鐵路更新為現在的雙線60kg/m無縫電氣化鐵路,設備增加了一倍,設備整修任務、標準及技術要求大幅提高,原來由工區自行檢查并整治的模式在目前的設備狀況下,根本無法實現。這幾年來,我們在實踐中逐漸提煉出了一套符合設備現狀的維修模式,就是積極推行“檢、養、修”分開維修模式。
2.1 推進設備檢查機制變革
我們的設備檢查職能由動、靜態兩方面組成:
靜態檢查方面,一是突出檢查在線路維修中的重要地位,對檢查監控車間職能進行了拓寬,將線路檢查與養護維修分離,增設了2個檢查監控工區、3個軌檢組,抽調業務骨干利用軌道檢查小車對全段正線進行檢查,線路車間、班組配合同步檢查(車間干部、工班長參加)。二是站專線、道岔、曲線正矢由線路車間按照《修規》規定安排檢查。三是單線區段由線路車間自行安排檢查。每月將靜態軌道檢查小車檢查結果匯總形成“缺陷報告”,同時反饋至線路車間、班組、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及線路技術信息科,超過臨修標準的病害由車間、班組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超過保養的設備病害納入設備病害數據庫,由調度指揮中心進行全面分析,線路技術信息科根據靜態分析報告作出準確判斷并合理下達設備維修計劃。
設備動態檢查方面,主要以軌檢車、便攜式添乘儀、路用列車、車載添乘儀、人工添乘檢查結果為依據,以軌檢車檢測數據為主,由調度指揮中心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出每月全段線路重點病害區段、病害類別以及TQI值的主要因素,以分析報告的形式反饋至線路技術信息科,線路技術信息科根據動態軌檢車分析報告合理下達維修計劃。通過動靜態檢查、分析的有力互補,實現對管內設備的全方位檢查和監控。
設備檢查方式變革的優點是:
第一,我們由段統一安排設備檢查的做法,解決了車間、班組“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
第二,實施檢養修模式以后,段對設備檢查數據的全面分析及維修任務的合理下達,使設備整修工作更加科學有序。
第三,實施檢、養、修以后,段上統一安排設備檢查的做法,為車間節省了大量的設備檢查時間,使車間能夠騰出精力投入設備的養護維修工作當中。
2.2 強化設備檢測數據分析
為了切實提高設備檢查分析的質量,我段于2013年4月1日正式成立了安全生產調度指揮中心,負責對各級檢查監控信息進行收集、建立臺賬和專業分析,并及時傳遞和反饋設備數據分析結果,追蹤Ⅰ級及以上偏差和影響整體TQI值的各種因素,確定維修工作的重點,進而為設備的養護維修提供科學準確的理論依據,提高科學養修能力。
第一,在調度指揮中心設置軌控組,對各種資料進行匯總,加強軌檢車、添乘儀、軌道檢查儀等設備檢查數據的綜合分析,改變了過去不同科室、車間單一分析、檢查數據綜合利用率低的現狀。
第二,針對每趟軌檢車檢測結果,形成了專門的設備動態分析報告,重點加大對TQI值、不良處所、重點區段的分析力度,為全段月度維修任務的下達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第三,建立了添乘儀數據庫,及時收集公司領導、公司業務部室、段領導及業務科室添乘數據,建立專業數據庫,有針對性的篩選、分析、下達整治計劃,杜絕了過去“一有晃車就通知、車間、工區圍繞晃車轉”的粗放管理模式。
2.3 創新線路設備維修模式
著力轉變傳統維修模式,對大型養路機械不能覆蓋的整修項目,我們大力實行以“項目修、集中修、專業修”為主要內容的“三修”維修模式。
項目修方面:因為全線大型養路機械作業完成以后,已經對高低、水平、軌向、曲線正矢等項目進行了全面整治處理,如果繼續安排人工進行重復綜合維修,既無法有效提升大型養路機械作業質量,又勢必造成人力和時間的大量浪費。為此,我們著重對大型養路機械不能覆蓋的項目開展項目修。另外,我們根據設備實際情況,結合動靜態檢查和分析資料,對幾何尺寸單項超標區段、聯結零件作用不良區段、線路外觀不良區段等,下達單項維修任務,由所屬車間組織各工區進行單項項目達標整治??紤]到我段線路設備實際情況,在雙線地段主要實施了以整治“軌距”、鋼軌整形打磨、焊縫打磨為主的項目修,并兼顧扣壓力、外觀標志等項目的整治,什么項目質量差就著重整修什么項目,提高了線路設備的整體維修水平。
集中修方面:因為我段線路設備處于高原凍土路基,沼澤路基病害、凍害、沙害、水害共存,線路隨著季節的轉換變化很大,如果按照原有工區管轄進行整治,工區整治的人力、物力、時間都顯得“杯水車薪”。為此,我們針對線路變化較大的設備區段,不再以工區為單位下達整修計劃,而是以車間為單位下達維修計劃,車間集中人力、物力對季節性、區段性病害如凍害、路基下沉、沼澤路基病害、沙害等進行全面整治,在最短的時間內確保重點病害、季節性病害得到及時有效的整治,確保行車安全。今年以來,對青藏線西格段K535至K545凍害區段全面實行了集中修,效果明顯。另外,我們利用周六、周日的時機,安排車間組織各工區留守值班人員對允許速度小于60km/h的站線、專用線、支線開展有計劃的集中修理,使站專線設備保持了安全可靠。
專業修方面:道岔由于連接零配件多,幾何尺寸變化頻繁,晃車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為此,我們大力實行專業修模式,在各車間分別抽調業務技術骨干組建專業設備整修小組,對道岔、重復性晃車進行了不間斷地整治和處理,同時開展專業技術攻關,大幅減少了重復性晃車,道岔設備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
2.4 積極推進“檢、養、修”模式的“3.2.2”工作法
在現有的人員、機具、設備嚴重不足的條件下,為了使“檢、養、修”維修模式順利實施,實現“檢、養、修”的真正分開,我們逐步摸索出了一條符合實際工作的“3.2.2”工作法,“3”即為周一至周三大力開展以提升不良區段設備質量為主的項目修、集中修、專業修維修任務,“2”即周四至周五處理添乘儀、軌檢車、人工添乘、車載不良處所的晃車,大力開展設備保養,落實周整治計劃;“2”即周六至周日開展以整治站專線設備質量為主的綜合維修。通過實行“3.2.2”工作法,一方面,使大量的設備動靜態檢查數據和分析結果,能夠快速、有效地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為設備整修工作提供了一個科學的操作平臺,另一方面,使生產力組織更加科學、合理、有序,杜絕了“一有晃車就處理,整天圍著晃車轉”、“無計劃、打亂仗”等實際問題,進而使設備維修工作逐步進入科學化軌道。
3 取得的成效
3.1 資源效能充分利用
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物力資源都各盡所需,全段各部門、干部職工,都本著專業負責、崗位負責、分工負責的原則,各盡所能。同時,配強了機械設備、優化了生產機構,根據設備數量和分布情況對人員進行了有效的調劑,使人力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3.2 設備質量明顯提升
自2013年實施檢、養、修維修模式以來,我們的設備質量有了明顯提升。青藏西格段下行線均公里扣分由2013年5月份的4.28降至2015年12月份的1.27分,TQI值由2013年5月份的6.55降至2015年12月份的5.92,上行線均公里扣分由2013年5月份的3.88降至2015年12月份的1.12分,TQI值由2013年5月份的6.85降至2015年12月份的5.88。
3.3 工作職責清晰明確
無論是崗位職責還是“檢、養、修”的范圍職責都重新進行劃分和明確,使設備的檢查、養護、維修工作分離但不脫節,環環緊扣、相互補充,避免了責任不明、作業漏項、設備漏檢、推諉扯皮、落實不力等慣性問題。
3.4 監督職能充分發揮
檢查監控工區通過對設備的全面檢查,加之段專業機構的科學分析,使全段干部職工對管轄設備質量做到了心中有數;段安全質量檢查部門根據職責分工,積極履行安全監督職能,對慣性違章違紀、嚴重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檢查和整治;技術管理部門相互配合,加強設備的檢查分析和維修計劃的合理下達,并對設備維修工作進行了全方位的技術指導,使設備維修更加科學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