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景觀生態學已經在全國的環境治理方式當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國內的各大城市當中,出現了很多在景觀生態學理念之下的城市景觀設計建筑物,不僅成為了人們的旅游休閑場所,也成為了現代城市當中的一種文化象征。但是在我國的很多工業城市中,存在很多露天的采礦工業,在此種背景之下的礦山地質環境,已經成為了很多工業城市環境治理當中的重中之重。文章首先對景觀生態學和礦山地質環境的質量問題進行了概述;而后對景觀生態學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當中的理念進行了分析;最后對其產生的社會價值做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景觀生態學;礦山地質;環境治理
隨著我國經濟的大力發展,我國的工業也在不斷的進行發展當中。與此同時,生態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以及采礦對環境帶來的破壞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并且由于礦產資源位置的不可選擇性和國內現有的技術水平,如果在一個地區當中進行采礦生產,對景觀生態環境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會導致礦區的生態環境嚴重惡化。因此,必須在景觀生態學的基礎上,對礦山地質環境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
1 景觀生態學概述
景觀,即為土地和土地空間上所擁有的物體共同組成的綜合體,就被稱為景觀,也可以稱之為一種地表現象。屬于一種人類在發展變化過程中創造出的一種工藝品。在帶來財富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意識形態。在現代的景觀設計當中,更多的融入了豐富的形式語言,強調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必然聯系,構成了景觀生態學。在對整體建筑進行設計規劃的時候,要考慮到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從而使得建筑和自然環境形成相互協調的關系[1]。
2 礦區環境質量問題
在很多采礦工業區,出現了很多的地質環境質量問題。
首先,土地沉陷積水問題。在一個地區,進行采礦業發展的時候,大多屬于多煤層開采的形式,煤層大多是中、厚煤層,在長期采礦的情況之下,就會形成大量的地表塌陷的現象。當雨季到來的時候,地表塌陷會引起農田生產的地表積水。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農田減產,對農村經濟效益造成了極其不利的影響。
其次,在采礦區必然會產生廢矸石,而對于廢矸石的排放一般會采取露天堆放的形式進行堆放。廢矸石長期露天堆放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有毒氣體,并且會產生很多的粉塵,對周圍環境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與此同時,露天堆放的廢矸石在雨季的時候,經過雨水的沖刷之后,就會產生很多有毒的金屬物質,久而久之就會隨著雨水的降落而流入到地表水當中,對地下水和水循環系統造成相當不利的影響[2]。
3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當中的景觀生態設計
3.1 地形的治理與利用
在對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之前,首先要對當地的地形進行良好的治理改善,結合當地的邊坡生態環境和廢棄的地形地貌特征進行綜合治理。在對邊坡地形進行治理的時候,不僅要使得邊坡的生態環境得到穩定科學合理的發展,還要保證在對邊坡實行美化綠化等生態工程的時候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對于邊坡的穩定治理,要根據當地的地質環境的相關要求進行合理整改。與此同時,還要使得植被可以完全覆蓋在邊坡上方,保證邊坡的整體穩定性。
在一些地區還存在著廢棄地區,對于此種情況下的土地,也要進行合理的改善,但是要在尊重原有地貌地形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治理。對于路面和坡度相對較大的地段可以適當的改造。一般情況下,對于縱向坡度的整治一般都在10°到15°之間,必要的時候還需要配置擋土墻和排水系統來進行配套設施的完善。
3.2 植被的選擇和景觀的綠化
在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過程中,綠色植被的選擇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需要根據不同的地質條件和環境因素,來選擇不同的綠色植被進行種植。礦山地區的地質環境條件一般會呈現出邊坡巖石裸露、地形凹凸不平、石渣過多甚至成堆擺放以及土地肥力不夠的特點。在這種地質條件下,一般需要采取耐寒、耐貧瘠的植被來進行種植,還要和當地的氣候條件相適應。在對植被的種植過程中,采取的工藝有噴播、魚鱗坑穴植、以及苗木補植等方式進行。在廢棄的地區一般都會采取混播和混種的方式來進行植被的種植。除此之外,綠色植被的選擇也是一項重要措施,選用綠色植被進行綠化,在進行土壤改良、環境修復方面都有著顯著的效果。
3.3 場地特色景觀的營造
一直以來,采礦都是人類古老的一項專業之一,展示著人類發展的進程。在采礦區,可以對工業歷史和文化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和分析。因此,可以在礦區進行場地特色景觀的營造。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地形地貌來進行景觀改造,使得人們有一個休閑娛樂的場所。其次,還可以根據當地的地質環境,來對當地的地質遺址進行充分的挖掘。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在改善礦區地質環境的同時,也可以對當地的地質遺跡進行充分全面的挖掘并且進行分析,充分發揮當地的營造內涵。另外,還可以對當地的地質遺跡進行專項保護,礦山屬于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人類重要的礦業資源,可以在當地建立起礦山公園。通過礦山公園的建立,在保護礦業資源的同時,還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當地的旅游業的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當地的綠色資源情況,對周邊的居住環境進行行之有效的改善。
3.4 園林造景
在對礦區地質環境進行改造治理的時候,可以充分的吸收傳統的中國景觀,將中國的古典園林思維進行充分的融合滲透,比如建筑小品、九曲回腸、花木配置、亭臺樓閣以及塑像雕刻等,再賦予形象生動的內涵比喻以及象征。通過此種方式,不僅僅體現了在園林景觀設計中因地制宜的原則,還可以將中國傳統的古典文化進行良好的融入,從整體上提升了礦山地區的內涵。比如,可以將地表凹陷的礦山地質區改造成一個景觀湖或者人工湖,寓情于景;在邊坡地區可以設置半懸空式的棧橋等[3]。
4 生態景觀學在礦山地質改造中的社會價值
對于礦山地質環境的綜合治理,可以實現礦山地區的可持續發展,對社會、經濟以及環境都會產生相當顯著的效益。通過對礦山地質環境的綜合治理,可以有效的改善礦山地質當中沉陷區的居住環境,為當地的居民建設出一個環境優美的居住環境,可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在經過礦山地質綜合治理之后,可以使得原本的地質環境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使原本臟亂差的環境變得綠意盎然,在生態效益方面有著相當大的成效。與此同時,在經過整治之后的礦山地質區,可以使得當地居民的收入得到很大的提高。比如,通過治理之后,獲得耕地315.6ha,魚塘36.62ha,每年的魚塘按照每年每畝可以收入2000元,耕地每年每畝可以收獲600元,每年當地的居民可以收獲394.06萬元的收入,在經濟效益方面也有著巨大的貢獻。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礦山地質環境的治理不僅僅可以消除由于采礦帶來的地質災害,對周邊的環境進行大力改善的同時,還可以利用對生態景觀來對周圍的相關產業進行帶動,對于我國的城市建設方面有著很多積極的影響。在利用景觀生態的理念對礦區地址環境進行建設營造的時候,還要不斷地進行完善和創新,積極吸收國內外的各種成功經驗,從而推動全社會的經濟建設發展和生態環境相協調,推動和諧社會的大力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敬軍,陳子玉,蔣波,等.景觀設計在廢棄露采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的應用[J].中國礦業,2011,7:55-58.
[2]周錦華,胡振琪,王樂杰.景觀生態學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的應用[J].煤炭工程,2007,10:24-27.
[3]薛建,胡國長,王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中的景觀營造及其模式探討——以江蘇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4,33:11790-11793.
作者簡介:張楠(1980,5-),男,漢族,大學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房建工程、市政、水利、工業、礦山等方面工程咨詢和招投標代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