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生產要素成本的提升,浙江中小外貿企業的廉價成本優勢逐漸減弱,迫使中小外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跨境電商目前已成為其發展的內在需求,文章針對浙江中小外貿傳統企業轉型跨境電商時出現的瓶頸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為中小企業在跨境電商發展中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1 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現狀及特征
隨著勞動力資本、租賃土地、技術能源等生產要素成本的極速提高,浙江傳統中小外貿企業的廉價成本優勢在不斷減弱,中小外貿企業的發展達到一個瓶頸階段。而與此相較,由于跨境電商本身所具有減少中間環節,打破常規壟斷,節約交易成本,大大有利于在效率與費用方面加強中小企業的競爭優勢,提高外貿企業的利潤率。轉型跨境電商,儼然已成為浙江中小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浙江省出口7944.2億元,相較增長2.3%,其中跨境電商出口13.2億元,同比增長了144.4倍。隨著浙江傳統外貿企業的轉型升級,2015年上半年出口商品結構化優勢明顯,已漸漸從“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發生轉變。在此大背景下,浙江中小外貿企業如何把握跨境電商這一新興趨勢,利用此技術與手段來提升企業內部競爭力,增收海外市場銷量,對公司的長遠發展著實具有重要意義。
綜合分析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商發展狀況,主要呈現出幾個特征:(1)交易多邊化。中小外貿企業在跨境電商的交易過程中,其信息流、資金流及物流等方面呈多邊性,并呈網狀結構,能夠實現與其他國家間的直接貿易。(2)單位小批量。由于中小外貿企業本身結構的局限性,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交易模式還是企業與單個消費者之間的貿易往來,雙方交易的大多是小批量或是單件的貿易產品。(3)訂單高頻度。訂單交易高頻度也正是在中小外貿企業在發展跨境電商小批量訂單的前提下,企業或個人消費者因互聯網帶來的采購方便,進而增加了兩者在跨境貿易中發生的頻率。
2 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問題分析
2.1 產品同質化較嚴重,企業網站成效較差
浙江傳統中小外貿企業跨境出口產品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兒童玩具、日常用品、服飾、機械等勞動密集型的產品。這類產品所包含的技術含量不高,產品之間同質化嚴重,差異化程度甚小,在生產價值鏈中處于低端,極其易受到海外市場的競爭沖擊。此外,由于經濟實力有限,沒有足夠能力建設網上商城,浙江傳統外貿企業主要借助第三方電商平臺進行跨境交易。但凡建立了自己企業的網站,又因企業網站功能簡陋,信息匱乏,不能足夠吸引用戶的瀏覽,致使企業網站上線后成效也不太理想,形同虛設。
2.2 復合型的人才短缺,平臺發展起步緩慢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項新興產業,從業人員要對于外貿業務操作及電子商務運營都有涉及。而就目前而言,浙江高校對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還處于摸索階段,與企業也缺乏切實有效的合作,還沒有形成產學研共建的職業化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大多跨境電商企業傾向于“拿來主義”的人才戰略,不愿犧牲更多培訓成本去鍛煉員工,眼中一直盯向富有實戰經驗或直接能夠上手的跨境電商人才,而這種人才少之又少,進而大大影響了跨境電商平臺的深入發展及中小外貿企業向跨境電商轉型。
2.3 跨境物流發展滯后,運輸體系亟待發展
目前B2C模式下的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方式有三種:海外倉儲、聚集后規?;\輸及國際快遞。對于中小外貿企業而言,國際快遞為主的運輸體系是主要物流選擇,然而這種物流運輸在運作中有費用昂貴、運途周期長等不良因素,長期必然制約跨境業務發展。由此看來,我國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物流企業發展大大滯后,與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相適應的國際物流運輸體系有待發展,來提升跨境電商物流企業在行業服務的能力及水平,為中小外貿企業提供匹配其自身需求的便捷化、專業化、效率化的物流解決方案。
2.4 跨境交易信用不佳,轉型升級融資困難
因為跨境電商是基于在互聯網的商務模式,由此產生的消費者及企業信用不一也成為其發展中的瓶頸因素。并且在外貿實操當中,由于地域、文化等不同,缺乏一致性的信用標準,跨境電商行業市場秩序參差不齊,影響了浙江外貿企業的整體形象與信用。一方面是信用問題,中小外貿企業還由于管理不規范、效益不穩定等原因,很難得到資本市場的及時關注。中小外貿企業的狀況完全達不到大銀行設立的信用標準,而民間融資又存在風險大的問題。融資困難已經成為制約其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因素。
3 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對策分析
3.1 加大產品研發力度,有效推廣企業網站
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要做好產品的選擇與研發。產品的選擇是離不開深入調研的,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深入開展市場調查,包括產品性能、目標市場、競爭對手、消費偏好等,推出具有特色化的產品,并加速產品的更新換代,進一步滿足消費需求。同時,企業還必須加強網絡等硬軟件基礎設施的投入與建設,明確網站自身定位,完善網站的功能,提高全方面的售前、中、后服務。在網站上及時更新有效企業信息,包括產品更新及營銷活動更新等,通過新時代4E營銷體系全方位開展營銷策略。
3.2 加快培育復合人才,提升業務運營能力
跨境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與雇傭成效是決定企業能否在跨境電商這條路走長遠的關鍵。浙江傳統中小外貿企業要轉換人才思路,積極與浙江省高等院校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多個校內外實訓基地,共同建立跨境復合型人才培養機制。除了培訓人才外,還要進一步提升業務人員的實際運營推廣能力。一方面,要在產品標題的擬定、產品圖片的處理等方面做好編輯,提供產品的網絡曝光量。另一方面,推廣引流,借助SNS、論壇、Facebook等社交媒體進行互動推廣,提升產品形象。
3.3 完善配套物流設施,積極對外開展合作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要加快跨境電商模式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創新。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價值挖掘,解決交易環節中的現實問題,實現物流服務精準化與智能化,為浙江中小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此外,充分發揮國際浙商的優勢,促進物流業跨境發展,實現深度合作。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要盡可能利用僑商在國際的營銷渠道、平臺市場及物流倉儲等條件,加快國際貿易物流平臺建設,進而為境外客戶提供全方位的貨物配送服務。
3.4 營銷良好市場環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跨境電商信用體系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門要針對浙江中小外貿企業建立跨境電商信用公共服務平臺,確保跨境電商的健康良性發展。同時,中小外貿企業也要樹立誠信的意識,積極配合參與電子認證與網上的信用評價。面對融資困難的問題,政府要進一步存進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外貿企業搭建各類融資服務平臺。此外,大銀行適當放寬信用額度與信用標準,讓更多中小外貿企業能夠有機會去獲得跨境融資,進一步推動外貿的轉型升級。
4 結束語
隨著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其逐漸成為浙江省外貿發展的新機遇。同時,浙江中小外貿企業的跨境電商轉型升級也迫在眉睫。提高在效率層面的發展機制,增強海外出口的競爭優勢,將對保持浙江外貿穩定增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認識浙江中小外貿企業在自身產品、網站建設、人才培養、物流設施、信用體系及融資等方面的問題,繼而繼續尋找解決各方面問題的突破點,提出有效的建議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彌補不足,突破瓶頸,通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分析為促進浙江中小外貿企業的跨境電商轉型升級提供可行性論證。
參考文獻
[1]沈靜芳.淺析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J].中國市場,2015(28).
[2]張秀美.浙江中小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遇到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23:289-301.
[3]黃冬梅,湯天啊.浙江傳統中小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瓶頸及對策研究[J].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120-124.
[4]翁春穎.寧波中小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4,5:47-48.
[5]張春玉.跨境電商視角下的中小外貿企業發展策略[J].改革與開放,2014,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