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區作為城市組成的基本單位,社區管理好壞決定了城市建設的好壞,目前社區管理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為適應城市建設和社區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社區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文章利用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方式闡述了當前哈爾濱市城市社區管理的現狀,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針對當前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城市;社區管理;問題;解決對策
社區主要是指任何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他們之間形成的共同體,隨著當前城市的發展,社區成為城市的基本單元,當前中國的城市管理都是以社區為基礎開展的。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社區管理所暴露的問題逐漸增多,作為城市的單位,社區發展也成為衡量城市治理的基本標準。
1 哈爾濱城市社區管理的現狀
2000年,哈爾濱市的城市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點逐步轉移到城市社區建設上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截止到2014年,哈爾濱共有城市街道辦事處111個,社區居委會799個,以下為哈爾濱城市社區管理當前發展現狀:
社區自治本質逐漸回歸。在社區本身逐漸發展壯大的同時,民間組織在協助社區管理的同時也讓居民逐漸加入對社區自治的過程中,讓居民參與民主的渠道不斷增多,讓社區的管理處在良性循環當中,逐漸回歸社區自治本質。
社區的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從市政府到區政府再到其他渠道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資金投入方式,不僅僅只是政府的資金投入,也吸收了來自社會其他資金的進入,使得哈爾濱市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共建。
社區工作人員福利逐漸完善。目前社區工作人員的工資水平逐年增加,社區干部的工資達到2900-3200元/月,而社區公益性崗位也達到了1480元/月,工資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并且今年已經為社區工作人員提供基本社會保障,以保證社區工作人員的基本社會福利。
2 當前哈爾濱市城市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街道辦事處與居民委員會權責劃分不清
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而街道辦事處,作為政府的派出機構,在政府與居民委員會之間僅起到上傳下達的作用,街道辦事處與居民委員會之間只是一種指導、扶持與監督的關系,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居民委員會只能向街道辦事處負責,而違背了居民委員會的對居民負責的自治根本。在實地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居民委員承擔相當多的行政任務和命令,當前社區承擔的政府職能達到了8大類30項,包括廉租房、計劃生育、老齡、環保衛生、婦聯、殘聯、養老醫療等。而由于當前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街道辦事處對居民委員會干預過多,也限制了居民委員會自治職能的發揮。
2.2 社區管理不明確
在哈爾濱現行的社區管理中,存在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管理交叉的情況,普遍存在相互推諉和推脫責任的狀況,例如樓道垃圾的清掃,公共場所垃圾堆放等問題,由于管理之間存在交叉,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在問卷調查過程中,34%居民對物業的管理不滿意,42%的居民對物業管理很不滿意,在哈爾濱的眾多的社區中,物業管理混亂、分散甚至存在一個社區由十幾個物業共同管理的情況,與物業之間的溝通不順暢也會影響社區問題的解決。
2.3 居民委員會人員年齡斷層嚴重,文化水平偏低
當前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的主要年齡都在40歲以上,學歷水平不高,以建北社區為例社區工作人員只有六人,年齡最高的50歲,只有一人37歲,其余都在40歲以上,年齡結構偏大,并且社區委主任中最高學歷只有中專,學歷水平偏低,隨著居委會承擔功能的多樣化,對于居委會工作人員自身素質和能力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對于居民委員會工作的誤解,以及當前居民委員會工資水平較低,對于本科以上的高素質人才沒有吸引力,導致居民委員會出現嚴重的年齡和學歷斷層,沒有年輕的血液加入,對于社區的工作沒有激情和創新。
2.4 社區養老福利進展緩慢
目前中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建北社區為例,建北社區的老年人數量為2360人,所占比例為25.3%,哈爾濱市的大部分社區的老年人口基本占居民人口的25%左右甚至更多,社區養老問題逐步成為社區管理的重點問題,當前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要求以社區為平臺,整合社區內各種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等服務。但是這種模式在哈爾濱的社區管理中也只停留在宣傳階段,由于社區資金不足,志愿服務專業性不強,無法保證服務的連續性,在實地調查過程中發現,居民對于加入志愿者組織的積極性不高,加上政府無法提供對服務崗位的相關培訓,所以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難以開展。
2.5 社區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當前哈爾濱市社區管理網絡化管理的硬件設備配備不足,一個社區的電腦配備數量有限,無法保證網絡化的正常運轉。在當前哈爾濱市的社區管理中,并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綜合信息系統,對社區居民的房屋、戶籍情況、基本信息無法準確掌握和及時變更,對于流動人口也不能及時登記,更無處查詢,而社區工作人員只能依靠紙質登記信息,這種滯后性的信息獲取渠道是居民委員會工作人員唯一方式,使得社區管理信息化建設嚴重落后。
3 哈爾濱社區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轉變政府職能,明確政府角色定位
按照政事分開的原則,理順政府部門、街道辦事處與居民委員會之間的關系,政府部門以及街道辦事處減少對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命令,充分保證社區自治權,真正發揮政府部門在社區管理中的指導和監督作用,讓社區從繁重的行政命令中解脫出來,為社區減負,讓社區能夠更好的行使自治權利,開展自我服務,把更多的精力和積極性投入到服務社區居民中來。
轉變社區的評比考核方式,明確評比標準,將社區居民滿意度而不是行政命令執行的好壞作為衡量工作優劣的標準,還應明確社區民居作為評比主體。
3.2 實現物業管理專業化,明確社區管理分工
實行物業管理專業化,社區“簡政放權”,社區內部基礎設施全部由物業進行統一管理,既能保證管理的效率,又能保證不會出現責任推脫問題,使居民的實際利益能到得到保障,而居民委員會只需對物業的管理進行監督并積極聽取居民的真實意見,并及時上報街道辦事處,以維護居民的利益,做好居民與物業之間的糾紛協調問題,在此過程中,社區需要保持與物業之間的良好關系,做到通力合作,防止管理職能交叉問題的出現,實現物業與社區管理的雙贏。
3.3 補充新鮮血液,提高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當前社區管理日益走向成熟,越加需要年輕人對社區的創新管理,所以要想吸引高學歷的人才的加入,需要提高工資水平以及基本的社會保障福利,保證穩定工作的同時,還能保證較高的薪資水平,只有保障基本工資水平,為社區工作人員提供完善的社會保障,才會吸引畢業大學生等文化水平高的年輕人加入社區隊伍中來,才能為社區隊伍補充新鮮血液,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
3.4 推動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加快志愿服務建設
積極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首先,政府應該加大對社區養老的資金投入,創辦老年食堂以及老年人活動室等養老基礎設施;其次,加大對志愿者隊伍的建設,建立一支專業人員與志愿者相結合的服務隊伍,一是公開招聘的方式進行招聘,政府對志愿隊伍定期進行專業培訓;二是設立社區公益崗位,通過政府購買專業化服務的方式,來加快哈爾濱市社區照顧養老模式在社區管理中的使用。
3.5 提高社區管理信息化水平
當前哈爾濱城市社區應加緊建設智慧城區綜合信息系統,此平臺上包括房屋管理、街道巷管理、基礎數據指標管理等,在人口管理方面包括戶籍人口、流動管理、境外人員管理等,社區能夠及時準確的查詢系統中的信息,并且系統能夠隨時更新,做到及時同步,保證社區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社區管理信息化水平還應加強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保證社區工作人員做到人手一臺電腦,每人都能夠及時掌握自己所管轄區域的信息,最后,還應做到社區綜合信息系統與轄區派出所系統、物業信息系統之間實現聯合,能夠實現信息共享,在處理問題及突發狀況時能夠最及時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