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土壤污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由于土壤污染存在的隱蔽性、長期性和潛伏性,不僅通過食物鏈的富集作用給人體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而且對國家農業的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因此文章主要闡述、分析土壤污染主要來源及產生的后果,并提出幾點相應的防治措施,為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土壤污染;防治措施;農藥;地膜
引言
肥沃的土地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由于工業化、農業集約化、城市化發展速度過快,許多沒有經過處理的污染廢棄物正在向土壤環境轉移[1],每年因土壤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200億元[2]。黨中央和國務院因此對土壤環境高度重視,提出了土壤環境保護的任務和目標,并頒發了相關的工作通知,以此引起社會的積極響應。我國現階段仍是發展中國家,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土壤污染無疑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阻礙。所以必須要清楚認識土壤污染的現狀,并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為穩定、持久的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 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及種類
1.1 農藥對土壤的污染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國農藥產量居世界第二位,年使用量約130萬噸[3],根據殺滅的生物對象,農藥可分為除草劑、殺鼠劑、滅菌劑、殺線蟲劑及殺蟲劑,其中在各種生產過程中使用量最多的是殺蟲劑、滅菌劑和除草劑,而這三種也是最容易造成土壤污染的。農藥進入土壤中通過大氣揮發、水分淋失、太陽輻射分解、土壤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等形式作用后,仍有部分保留于土壤中,這些農藥殘留有些只保留幾天,而有些甚至在土壤中可以保留3-15年。土壤是所有生物生存環境的基礎,一旦農藥進入土壤,土壤中的農藥被作物吸收后,經過食物鏈的傳遞并富集下來,最終被人體食用,有害物質使人體遭受到侵害甚至會導致死亡;同時也傷害了土壤中的其他生物群,土壤中殘留的農藥,經雨水循壞從而引起水質污染,造成大量的藻類及魚類死亡。以此看來,殘留的農藥使得整個生態系統的良好循環受到嚴重破壞,政府部門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農藥對土壤更大的污染。
1.2 農用地膜對土壤的污染
我國農膜年產量高達百萬噸,且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4],土壤中農膜使用量也不斷增大,殘留在農田中的塑料地膜不斷累積,年殘膜量高達42%。也就是說在我國有一半的農膜都殘留在土壤中,這無疑對土壤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殘膜對土壤環境的危害具體表現在塑料農膜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條件下是難以分解的。殘膜留在土壤中,改變了土壤的孔隙結構,阻礙了土壤中水分和肥料的運移。土壤含水量下降,土地抗旱能力減弱,土壤鹽漬化情況加重,土壤通透性下降,微生物活動受到影響,阻礙了作物正常的生長代謝,最終使得作物減產。
1.3 化肥對土壤的污染
中國農田的氮肥使用量居世界首位,但其利用率很低,不能被植物全部吸收[5],氮為30-60%,磷為3-25%,鉀為30-60%。沒有被植物及時利用的養分通過徑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蝕等方式污染土壤。長期過量而單純施用化學肥料,會使土壤物理性質發生惡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團上有機、無機復合體的銨離子量增加,并代換Ca2+、Mg2+等,使土壤膠體分散,土壤結構破壞,土地板結,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成本、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施用于農田的氮肥,有相當一部分以有機或無機氮形態進入土壤,氮化合物轉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而未被植物及時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膠體吸附的形式存在,就會隨下滲的土壤水轉移至根系密集層以下而造成污染。此外化學肥料的生產過程中添加了各種特殊的微量成分,當這些微量元素累積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對作物會造成傷害。再者,施肥方法的不當也會造成土壤造成污染,常用撒施為主的方式,以此加劇了肥料的流失,其余大部分都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板節和酸化。為了防止土壤的污染,應對施用的化學肥料進行控制和管理。
1.4 廢水對土壤的污染
廢水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初雨徑流入排水管等其他的無用水,都是經過一定技術處理后不能夠再循環利用的水。廢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對土壤造成污染,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處于增加趨勢。相關調查顯示工業“三廢”污染耕地1000萬hm2,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330多萬hm2。化工和礦工企業廢水未達排放標準或沒有進行清污分流,城市生活污水沒有進行處理,直接進行排放致使周圍的水資源受到污染,然后灌溉到農田,因為土壤吸附等作用而留存于土壤中,農作物大量富集廢水中的有害物質,從而影響到食用者的健康。
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
2.1 引導科學用藥,推廣低害農藥
科學使用農藥能夠發揮其消滅病蟲害的作用,那么如何科學的使用農藥呢?首先,農藥使用者嚴格按照農藥相關管理規定,對農藥的運輸、保存、嚴格要求,使用者必須了解農藥的使用時間、使用范圍及次數等;其次政府部門應積極倡導并鼓勵科研人員研發出低毒、高效、低殘留環境友好型的生物農藥,培育抗蟲抗病性強的作物新品種;再者利用科學的方式幫助農業勞動者防治病蟲害,邀請專業人員講解如何耕作栽培、育種等技術,如何利用生物、基因技術及物理方法防治有害生物;最后是關于已經受到農藥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向土壤增施綠肥,以此減少農藥進入作物的概率。
2.2 制定殘膜標準,推廣揭膜技術
農膜殘留在土壤中危害這么大,應將農膜殘留量制定一個標準,如果超出這個標準將受到什么樣的懲罰,有關部門應盡快制定并實施,從而讓治理農膜污染走上一個法制化的道路;農膜的使用是為了作物更好的生長和發育,所以在作物收獲之前就可以揭膜,選擇合適時間揭膜能夠抑制病蟲害,促進作物根系的發育,實現作物增產;研發易降解膜是解決農膜危害最為直接的辦法,逐步實現可降解無污染的生物地膜替代現有的聚乙烯農膜。
2.3合理施用有機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有機肥料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能夠有效地改善土壤中的有機質和養分含量,增加土壤膠體數量,提高土壤的吸附力,減少農藥的流失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給予農戶有機肥料的補貼,并大力推廣肥料混施方法,通過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配施以此降低無機肥料的使用。
2.4 嚴控污染水源,實現預防效果
控制廢水污染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其源頭治理,對化工廠、醫院及人民生活排放的水進行動態控制,嚴格監督,促使相應的單位管理部門嚴格執行排放標準。由于廢水種類繁多,如果不同來源的廢水混在一起,所含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再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有毒物質,所以相關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嚴格檢測再進行評價處理,以此預防廢水對土壤的產生污染。
3 結束語
土壤決定了農業的產量和質量,面對土壤污染的現狀,應引導農業勞動者科學使用農藥,鼓勵研發低毒、高效、低殘留的農藥;開展合理的除膜技術,使用可降解農膜;科學施用有機肥,實現有機無機并施,提高土壤肥力;嚴控污染水源實現從源頭切斷污染這些措施來減少土壤的污染。讓我們秉持“預防為主”的環保方針,防治土壤的污染,實現土地的合理利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家的繁榮昌盛。
參考文獻
[1]莊建玲,陳芹,陸其通.東海縣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4,4:47.
[2]高錦卿.土壤重金屬污染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220+225.
[3]陳剛,劉西超,王靜.農藥對土壤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3,10:218+220.
[4]林玉鎖.我國土壤污染問題現狀及防治措施分析[J].環境保護,
2014,11:39-41.
[5]熊嚴軍.我國土壤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8:294-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