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的不斷發展,交通運輸的需求日益增多,道路的修建也相應地增多。但是道路數量的擴充不免帶來噪音、灰塵增多的弊病。隨著我國建設生態環保型城市的理念提出,在道路的建筑上也逐漸融入生態理念,運用生態技術來使道路的功能性與生態環保性共同實現。努力使道路在運輸更加便捷化的前提下,還為城市的綠化環保做出了貢獻。文章主要闡述了現如今一些城市道路設計的生態環保理念和技術。
關鍵詞:城市道路;生態理念;技術
前言
城市的道路建設既負擔著城市經濟發展的重任,還對人們的出行安全與便捷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城市的道路建設一直是大眾所共同關注的問題。在健康生態環保理念不斷提及的今天,道路的設計施工也逐漸融入了生態理念,提升城市道路設計的環保性,盡量減小道路交通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用現有的生態環保理念和不斷更新的環保材料技術來引導城市道路的建設與發展。
1 城市道路中的生態理念
1.1 基礎環保理念
基礎環保理念主要包括保護性理念、恢復性理念、本土化理念等?;A環保理念中的本土化理念是指要尊重本城市的歷史、自然、人文,結合城市的特點,實現道路設計的最優化,與城市的特性最大化地貼合。比如土質較為疏松的地區,如果進行大型的道路工程建設,后期的雨水季節就很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現象,所以要考察好地質、土壤、氣候等因素。如果一定要修建,要做好后期防護工作、補救工作。比如后期恢復對植被的破壞,或者將施工前的地表土保存好,在施工后鋪在表面盡快恢復環境。在道路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已修建好的建筑物,尤其是要盡量考慮歷史遺址、自然保護區等等有特殊意義的區域保護問題,要把傷害降到最小。道路路線的規劃選擇上要科學合理,避免重復現象。要采用簡潔的路線線形還要優化道路線位和合理配置道路等級,這樣也能盡量地降低工程量和建設長度。
1.2 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理念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指要以人民群眾的利益需求為本。道路的設計要符合交通駕乘人員的心理需求,使得駕乘人員在行駛中感受到便捷、舒適是道路建設追求的標準。在道路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周圍居民的生活環境,要考慮到施工過程對他們生活造成的影響,要將這些影響盡量降到最低。比如在施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灰塵,要做到科學灑水來降低灰塵;施工過程還會產生大量的噪音,會對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居造成困擾,所以要對大型機械安裝消音的裝置;在施工中還要注意化學物品的使用,避免對施工地點的空氣、土壤造成傷害。還有施工中的建筑材料堆放和路面占據導致的交通不便、路面不平都存在著安全隱患,所以要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和通行安全。在道路的設計中要考慮到行人、司機、公交車、私家車等各個方面的需求,盡量協調滿足各方面所需。比如在考慮行人的通行上,要在結合通行需求和道路的設計上適當地建立過街天橋??沙掷m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在城市道路的設計上還是要滿足這個理念。城市道路的可持續性主要表現在道路結構、生態、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可持續性發展。還有在材料的選取上最好多使用可再生能源。在道路設計上除了保證道路通暢,還應該在道路兩側自然景物的變化上多加考慮,減少行駛中的單調感,可以多采用弧線型設計等。
1.3 經濟性與功能性統一的理念
經濟性與功能性統一是指要在實現城市道路功能的前提下,充分考慮道路修建的經濟投入,要實現經濟投入與功能實現的完美統一。城市道路的具體功能要按照具體的不同道路等級劃分來確定,比如主干路和次干路、支路等都承擔著不同的交通功能。在設計上也不能隨意套用其他城市的道路設計,要考慮本城市道路承擔的功能?,F在的城市道路功能不僅僅局限于交通運輸,還要融入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等生態理念。道路建設的成本投入主要表現在:道路建設中的材料消耗、人工費用、后期道路的維護費用、車輛在運營時期的成本。所以要控制經濟投入要從這幾方面下手。協調功能性與經濟性也是在道路設計中的難點,但實現它們的協調統一是道路設計追求的目標。比如在道路路線的選擇上,在考慮速度和各方面條件后,要盡量簡化路線,這樣既能滿足需要,也能節省成本。
2 城市道路設計中的生態技術
2.1 環保路面技術
現在低碳環保是各行各業發展的大勢所趨,各種新技術、新材料都層出不窮,在交通行業也出現了許多適合生態環保發展理念的新型路面。環保路面技術都是針對以往到現在一直存在的路面不環保問題而設計的新型路面技術,主要包括排水降噪瀝青路面、溫拌瀝青混合料技術、彩色瀝青路面技術。排水降噪瀝青路面很好地解決了道路排水不便、噪音大的問題,改變了以往道路排水不暢,路面雨水堆積的問題,也是為道路兩旁的居民營造了一個較為安靜舒適的環境。溫拌瀝青具有節能明顯、減排效果顯著、施工靈活方便、延長路面壽命、施工時間短等優良性能。彩色瀝青路面技術主要是起到了裝飾路面的作用,改變了以往單調的灰色路面的傳統,起到了美化環境的作用。而且彩色路面還能有警示效果的作用,還能減輕司機的疲勞駕駛等。
2.2 路面再生技術
路面再生主要包括瀝青路面再生和混合路面再生。路面的設計壽命是有限的,在達到設計壽命的年限后需要進入大型或者中型的維修期,每次翻修都會有大量的瀝青或者混合材料廢棄,數量之龐大。為了減少資源浪費,路面再生技術就是把翻修中廢棄的材料二次利用。再生技術按照溫度要求可以分為熱再生和冷再生。在發達國家,公路再生技術已經成為了他們公路建設和維修養護中最常用的技術,普及度極高,近幾年在我國也得到了重視和廣泛關注。再生技術的主要功能有修復路面的病害、恢復路面的物理性能、恢復平整度等等。這是一種能大量地節約原材料的一種技術,而且綠色環保,也達到了節約成本的功效。
2.3 環保設施
在環保設施方面主要是解決噪音和路面排水的問題。噪音污染已經成為了世界四大環境污染之一,務必要得到有效控制。噪音對人們的聽力有損傷、對睡眠造成干擾、還影響人的生理健康。解決路面噪音問題可以通過建造隔聲的屏障、種植綠化帶、安裝一系列消音器材。但其實根本上要解決噪音問題,還是要從噪音源出發,機動車的消音器和喇叭等要符合國家標準。路面排水問題在南方多雨地區尤其突出,主要是路面積水和路面水損壞現象。要解決路面排水問題主要是要保障排水通暢和雨水的循環利用。道路排水主要包括路面排水和路邊排水,在道路設計的時候就要充分考慮本城市的下雨量,再以此為依據安排排水的溝槽、材料的透水性等等。水資源的緊缺問題一直備受關注,道路雨水的利用實現了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比如將路面積水引入景觀設計中,既實現了環境的美化,又實現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還可以收集路面的水用于道路旁的綠化灌溉??傊龊糜晁占ぷ鳎拍芨玫貙崿F雨水的循環利用。
3 結束語
城市道路的生態化建設是未來的道路發展方向,在實現道路功能的同時,還保證了城市的健康環保,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城市道路設計中,從理念到技術上都要以生態環保為標準,以新興的研發科技為支撐,促進城市道路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希瑟·金凱德·萊瓦里奧.雨水設計——雨水收集貯存中水回用
[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2]鄭曉光,徐健,姚長征.生態道路的建設理念以及實施技術[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1(8):24-26.
[3]張崇厚,高曉磊.中國北方城市道路橫斷面的生態設計[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