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我們對于地球上的資源的利用也越來越廣泛。同時,在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方便快捷的同時,各種資源也在不斷的減少。森林資源是重要的資源之一,通過森林我們得到了很多我們想要的東西,森林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不同的材料。然而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增加,森林資源已經面臨著短缺的問題[1]。
關鍵詞:北方;植樹造林;技術分析
前言:為了增加我國的森林資源,不僅要去保護及合理利用現在的林業資源,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實施植樹造林等措施去發展我國的林業產業。北方地區由于氣候與土壤等的原因,林業產業發展的趨勢較為好。為了更好更快的利用這個優勢,需要對北方的植樹造林技術進行實際具體的分析,才能有更好的發展[2]。
1.種植之前的整地活動
在種植樹苗之前,需要對種植地進行處理,使其更適合樹木生長。很多的荒地因為長期沒有使用,所以會長出許多的植物與荒草,這時就需要對這些影響樹苗種植的植物進行去除,一般去除的方式有幾種。第一是進行火燒,這種方法適合于枯草之類易于燃燒的植物。對于那些不適合火燒的雜草,可以采用化學方法和人工方法,使用除草劑等化學藥品將綠色植物殺死,之后再將死亡的植物人工收集并去除。不過一般來說,人工方法需要的成本的較高,不適合大范圍植樹造林地區采用。在清理雜物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某些特殊的地區進行翻整。這樣才能讓樹苗能夠正常生長,有的較為板結的土壤根本無法進行生長。
2. 植樹造林的具體措施
2.1.播種造林技術
播種造林包括撒播,塊播,穴播和條播。撒播是最為簡單便利的一種植樹造林的方式,它主要就是將樹苗的種子按照一定的距離直接撒到地面,撒完之后不覆蓋土壤。這種方法雖然快捷方便,但是同時缺點也較多。如種子容易隨雨水流失,易被動物吃掉,出苗率較低等。這種方法所需的勞動力不多。條播是指將植物種子撒出后,在種子表面覆蓋一層土壤,然后壓實。穴播一般適用于地形較為復雜不平整的地區,一般方法是規定一定的距離,然后弄出適宜的小穴,將種子放入小穴中,一般每一個穴放置6-9顆種子,之后再用土壤覆蓋。塊播就是指在整塊土地上撒播種子。以上的四種方法就是播種造林方式,播種造林方式較為快捷,需要的勞動力也較小,同時還剩去了育苗的過程。但是同時,這種方法對于種子和土地的要求是較高的,種子需要有較高的發芽率,同時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一般來說,播種的方式需要浪費大量的種子,同時發芽率有一定的限度。但是在那些較為偏遠,交通不發達,同時勞動力也不充足的地區最適合使用播種造林方法。此方法適用于核桃等適應能力較強,極易發芽的樹木的造林,因為一般的種子發芽的條件較為苛刻。
2.2.植苗造林方法
植苗造林就是指先進行樹苗的培養,再將樹苗轉移到種植地區。植苗造林方法穩定性較好,樹木的生長率較高,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小。但是,該方法需要先進行育苗,同時苗木的存貯,運輸,種植等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育苗需要多余的資金投入,場地的租用,技術人員等等的問題都需要著手解決。因為幼苗較為脆弱,容易折斷,容易脫水,根系也極容易脫落等,所以在幼苗的運輸和種植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這些問題。因為植苗造林方法對地形等的要求較低,所以該方法是植樹造林運用最廣泛的方法。我國的育苗技術也在逐漸的成熟,很多常見的樹種都可以大量的培育,技術等的也在不斷的改變。在幼苗的運輸過程中,要注意給幼苗即使補水,注意不要產生擠壓等。在將幼苗種下后,還要加強管理,定期給幼苗澆水,要阻止鳥獸等的動物對幼苗的傷害。只有當幼苗長到一定的地步,幼苗才具有較強的抗擊外界的能力。
2.3.分殖造林方法
分殖技術是最近幾年興起的技術,它是指利用現成的樹木作為肥料以及生長基地。分殖又叫嫁接,分殖的作用是為了節省育苗這一步驟,分殖不僅合理利用了空間,還可以節省很多資金。但是該技術需要專業人員進行,需要一定的林業技能,分殖造林的成功率較高,費用少,時間也較短。
2.4.插條造林方法
插條方式特別適用于一些樹種,它不僅不用種子,同時育苗的時間也較短。只是該方法受季節因素的影響,插條一般只有在春季和秋季才能進行,這樣樹木的枝條才可能成活。因為春季和秋季一般是植物新陳代謝的季節,這樣的話樹種即使沒有根部,同樣可以通過枝條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營養,并逐漸長出根系。用于插條的枝條也是有要求的,枝條一般是一年到兩年生的,太老的太嫩的枝條都不能選。將枝條插入蓬松的土壤中,澆上足夠的水,同時用塑料膜將土面籠住,這樣做可以保持土壤的水分不會過快蒸發,同時保證枝條能夠長出根系。當枝條長出葉子之后,就可以將枝條移植到種植的地方。
2.5.插根造林方法
插根就是指將樹木的根木放入土壤中,根系便會逐漸長出枝條。與上面的插條方法大體一致,插根也需要在春季或者秋季進行。進行插根的根系一般要比1cm還要粗,將根系剪成合適的張度,插到土壤中,一定要注意要讓根部的上部也就是長枝條的部位向上,繼續長根的部位要朝下,要不然根系就不可能成長。
3.結語:
在北方實行植樹造林必須要因地制宜,如果不進行事先的調查與實驗,那么勢必會使得植樹造林方案無法正常進行,同時,還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國的北方地區地廣人稀,土壤的肥力十分高,所以對于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及其具有優勢的。為了提高效率,必須要對植樹造林地區加強管理,這樣才能實現最大的效益[3]。
參考文獻:
[1]李忠奎.中國森林資源價值研究[J].中國科技雜志,2015:100-112.
[2]東旺.關于北方植樹造林技術的分析研究[J].中國林業,2014:67-69.
[3]孫惠民.植樹造林的技術分析[J].中國林學,2015:1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