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在本科教育中越來越得到大家重視,我們在臨床醫學專業外科學教學中開展了以學生為主導的PBL教學法,探索教學方法的改革。實驗組實施以學生為主導的PBL教學法教學完成外科學實習課程的全部教學,對照組使用傳統的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學法完成外科學實習課程的全部教學,分析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及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結果實驗組學生均優于對照組。
關鍵詞:PBL教學法;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育
醫學院校的本科教學方法多種多樣,近年來,如何找到一種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成為大家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專業性很強的外科學實習更是大家關注的方向。基于問題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模式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有很大不同,這種教學方式于1969年由美國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上世紀80年代后在北美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近年來PBL教學在各個專業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我們2012年~2014年對沈陽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實習生在外科學的實習教學進行了嘗試,收到了一些效果,但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3年~2014年在外科實習的沈陽醫學院183名學生。隨機分為18個實習組,其性別、年齡和入學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單號組采用傳統的LBL教學方法作為對照組,共90名學生,雙號組采用PBL教學方法作為實驗組,93名學生。實驗組采用以學生為主導的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學習,知識流向模式為教師與學生雙向互動,分\"根據資料提出問題、查閱資料和臨床實踐、學生解答問題教師總結\"三個階段教育。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授課主體為教師,知識流向模式主要由教師向學生單向。
1.2效果評價 外科學實習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和出科考試對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評價。調查問卷:①是否熟悉了PBL教學方式;②PBL是否能較傳統教學提高自學能力;③ PBL是否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④PBL是否增加了學習興趣;對以上統計結果計算出比率。出科考試分兩部分,一部分理論考核題,另一部分為臨床病例分析題。
2 結果
試驗組93名學生問卷調查中,94.6%(88人)同學認為他們基本熟悉了PBL教學方式,91.4%(85人)認為PBL較傳統教學能提高自學能力,89.2%(83人)認為PBL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96.8%(90人)認為可增加學習興趣,見表1。
3 討論
在課堂學習了理論課之后,臨床實習是每一位醫學生能夠成為合格醫生的關鍵學習階段,是由課堂理論學習走向臨床實踐工作的第一步,也是將書本的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工作經驗相結合,鞏固基本理論學習的重要階段。外科臨床實習作為外科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和提高醫學生運用所學理論進行臨床實際綜合運用的重要階段,近年來,如何提高實習階段的教學效果成為臨床教師關注的問題,怎么教學才能讓更好地完成從學生到醫生的轉變是我們在醫學教育一直探討的問題。在以往的LBL教學模式下,我們發現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雖然對書本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并不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很好的運用于實際病例,特別是對患者的診治與臨床操作。這樣培養出來的醫學生畢業以后基本沒有獨立診治患者能力,一旦走上工作崗位,也只能紙上談兵,不知所措。
近年來,我們實驗性開展了以學生為主導的PBL教學,在外科臨床實習中,PBL教學方法的運用使我們感到眼前一亮,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還鍛煉了自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在一定程度是獨立的完成診治患者的任務,這與國內外其他的報道是一致的[2]。我們的研究發現兩組學生在理論考試成績和技能考核成績方面,實驗組學生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總的來說,對于書本上需要記憶的理論知識和綜合思維能力兩個方面,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我們也曾經對外科學的骨科實習部分進行過統計,結果是PBL組和LBL組學生理論考核平均分結果無顯著性差異(P=0.09),而在臨床病例分析題綜合能力測試中,PBL組的學生平均分顯著高于LBL組學生平均分,兩組統計學結果有顯著性差異(P=0.01),這可能是因為學習時間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遺忘較少所產生的結果,說明兩種方法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短期效果一定程度上是相同的,但PBL教學使學生產生的記憶更長久,在實踐技能考核方面占有絕對優勢。同時,我們的研究發現94.6%的同學認為他們基本熟悉了PBL教學方式,91.4%的同學認為PBL較傳統教學能提高自學能力,89.2%的同學認為PBL能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96.8%的同學認為可增加學習興趣。這些數據表明,在外科實行PBL教學是符合學生要求并且有效的。
我們的研究中,兩組學生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不大,特別是理論考核成績,最高分和最低分幾乎相同,說明教學方法僅僅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能力才是學習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同時,PBL教學法還還存在著一些共性的問題[3],首先,實習小組人數較多,無法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課堂陳述等鍛煉,無法充分講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案。其次,PBL教學所用時間較LBL教學要長,按照教學大綱規定的學時進行,難以使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想法,討論深度不夠。
參考文獻:
[1]O Neill P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2000,34(8):608-613.
[2]Langelotz C,Junghan T,Gunther N,et a1.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surgery.Increased motivation with less teaching personnel? [J] Chirurg,2005,76(5):481-486.
[3]Dolmans DH,De Grave W,Wolfhagen IH,et a1.Problem-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c,2005,39(7):732-741.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