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患者身份識別是門急診輸液室護士進行各項護理操作前的一項重要的工作,患者身份的準確識別,是各項護理操作的前提。筆者就患者身份識別的現狀及進展作一綜述。
關鍵詞:門急診輸液室;身份識別
患者身份識別是指醫務人員在醫療護理活動中對患者的身份進行查對、核實的過程[1]。準確的患者身份識別是醫療安全的保障,是護理管理工作的重點。門急診輸液室是醫院對患者服務的窗口,高峰期患者多、環境嘈雜、護士工作繁忙,容易導致護士對患者身份識別錯誤,發生護理缺陷和糾紛。如何提高護士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減少護理缺陷的發生,是保證用藥安全和護理安全的前提[2]。本文從患者身份識別方法的現狀與進展進行綜述,以提高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現報道如下。
1 患者身份識別方法的現狀
1.1反問式查對、患方參與查對 對于信息技術較為有限的醫院,患者的身份識別采用人工核對的方式。門急診輸液室的患者來自五湖四海,使用的語言不盡相同,同名同姓或音同字不同的情況時有發生,容易導致護士對患者的身份識別錯誤。有學者對患者進行身份識別時,采用反問式查對和讓患者或家屬共同核對輸液瓶信息的方法,降低了護理缺陷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的醫患關系[3-4]。
1.2使用腕帶 患者標識腕帶( Patient Identification Wrist-band)是系在患者手腕上, 標有患者重要資料的身份標識帶, 被稱為患者第二身份證。患者腕帶上的項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年齡、診斷等信息,分為手寫型、標簽粘附型、計算機打印型、條碼和無線射頻腕帶,目前國內醫院使用的腕帶絕大多數都是直接書寫型腕帶, 只有少數醫院應用了條碼腕帶, 無線射頻腕帶的應用暫未見報道[5]。但由于佩戴腕帶后給患者的生活帶來一定的不便、腕帶過敏、患者思想認識不足等原因,導致患者佩戴腕帶的依從性減低。有學者通過使用質地柔軟不易過敏的腕帶、加強腕帶使用的監督管理、加強宣教等措施提高腕帶佩戴的依從性[6]。還有些學者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提高腕帶佩戴的依從性和護士靜脈輸液操作核對手腕帶執行率[7-8]。患者標識腕帶在國外也很常用,KP James,等[9]把患者標識腕帶運用在愛爾蘭急診部門患者的身份識別中。
1.3應用移動輸液系統 移動輸液系統是以醫院信息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為支撐平臺,以掌上電腦(PDA)為硬件平臺,依托條形碼技術、移動計算機技術和無線網絡技術實現電子病歷的移動化、護士對患者身份和藥物的實時雙重核對條碼化的醫療信息化輸液系統,依托無線呼叫技術實現護士對患者求助的及時響應。其組成包括數據庫服務器、計算機條形碼掃描機、條形碼打印機、企業移動數字終端(MC50)、叫號系統顯示屏、按鈴等。具體的實施方法如下:①排號、取號:患者到輸液登記處,護士刷患者就診卡,打印輸液號貼和輸液袋貼,輸液號貼上打印有患者二維碼、登記時間、座位號、姓名、性別、年齡、輸液號、就診卡號等信息,患者拿輸液號貼去輸液區相應座位上等候,護士拿輸液袋貼配藥。②擺藥、配藥:配藥護士核對輸液袋貼和藥物后認真配制藥物,用PDA掃描袋貼的二維碼,PDA自動記錄配藥護士的姓名和配藥時間。③靜脈輸注:注射護士掃描輸液袋貼,呼叫器呼叫患者的姓名及輸液號,電視屏幕也會顯示患者姓名及輸液號,患者到相應的注射臺,護士先反問式核對患者的姓名,再掃描患者手里的輸液號貼的二維碼,PDA 屏幕上顯示輸液的所有組方,然后掃描第一袋液體袋貼的二維碼,兩張信息匹配,PDA 在本次組方前打勾,并播放正確的提示音,如不匹配,在組方前打叉,播放錯誤提示音。護士把輸液號貼粘在輸液管茂菲式滴管上端,以免患者自行保管導致輸液號貼丟失或二維碼皺褶,影響下一次的掃描。如此時患者的輸液號貼已丟失,則應拿患者的就診卡到輸液登記處重新打印。④換瓶:在換瓶時,先反問式核對患者的姓名,再掃描輸液號貼和下一袋液體袋貼的二維碼,PDA屏幕顯示患者姓名、所有組方,如兩張二維碼匹配,在該組方前打勾,播放正確提示音;反之,打叉,播放錯誤提示音。⑤結束輸液:輸液完畢時,護士用 PDA 掃描輸液號貼的二維碼,PDA 屏幕顯示所有組方,如果當次液體全部輸完,點擊結束按鈕,表明液體全部輸完。如果還沒輸完,無法點擊結束按鈕。此時護士應查找原因,看看有無漏輸液體。在臨床工作中,有部分患者由于各種原因導致輸液外滲,護士將患者的針頭拔出,帶回注射臺,交代患者按壓針眼至不出血后重新穿刺。再次穿刺時,因輸液號貼已粘在輸液管上,患者的手里無輸液號貼,較容易發生患者身份識別錯誤。此時應反問式核對患者的姓名,并讓患者或家屬參與查對輸液袋貼的信息,確保身份識別準確后再穿刺。門急診輸液室患者流動性大,護士工作量大、繁忙,會產生疲勞和厭倦,容易造成對患者的身份識別錯誤。應用PDA后,護士的核對工作不僅僅局限于姓名、輸液號,更運用了先進的二維碼技術來確認患者的身份,確保了患者身份的正確識別,保證了正確的患者使用正確的藥物, 改變了傳統輸液流程中繁瑣的核對環節, 并有效杜絕了患者同名、同姓、姓名沒聽清等導致的錯用藥物的發生[10-12]。目前,PDA 仍有些不足之處,如電池電量存儲功能衰減快;對無線局域網信號要求較高,信號弱時,運轉速度慢,耗時長;無法對液體以及藥液進行掃描查對;無藥物配伍禁忌的提示等。
2 患者身份識別方法的進展
在臨床工作中,有個別患者由于醫保刷卡等原因,用別人的就診卡到醫院就診、輸液,如兒童用家長的就診卡、老人用年輕人的就診卡等。這時如用上述的方法無法識別出來,給護理工作帶來安全隱患,而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可有效的防范此類情況的發生。
2.1指紋識別 指紋識別是依據不同個體手指上的皮膚紋路在斷點、圖案以及交叉點等方面各不相同,并具有惟一性和終生不變性的特點,是進行身份鑒定的一種方法和技術[13]。我們可以通過比較其指紋信息和預先保存的指紋數據是否一致,即可驗明正身。指紋識別技術是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具有易攜帶、易采集、不易丟失、不可復制等特點。國內外許多科學研究表明,生物識別是現今現代化、數字化生活中最高級別的安全密鑰系統,在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中,指紋識別技術是目前對人身安全最不構成侵犯、方便、實用、可靠和價格便宜的一種技術手段,也是最具有典型性和最有應用前景的生物識別技術[14],廣泛應用于金融、IT、安防等鄰域。在護理鄰域,有學者應用指紋識別儀對精神病患者進行身份識別,以提高精神病患者身份識別的依從性、降低缺陷率、節約成本、提高患者的滿意度[15]。在門急診輸液室,吳響,等[16]開發了基于指紋識別技術的智能輸液系統,但尚未見應用于臨床的報道。
2.2人臉識別 人臉識別技術是計算機圖像處理、圖形構造、模式識別、計算機可視化、人體生理學和認知科學等多個技術和領域的復合技術。人臉識別可以分為二維人臉識別和三維人臉識別,其中二維人臉識別技術已經趨于完善,而三維人臉識別技術由于其數據的復雜性和采集、處理技術的困難,其還遠遠沒達到應用的要求[17]。人臉識別是生物特性鑒別技術的一個主要方向,相對于其它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如指紋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人臉識別技術是最直接、最自然、最容易被人接受的。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公安部門的犯人管理、信用卡驗證、醫學等領域。有學者把身份識別和人像采集技術應用于輔助生殖醫學患者的身份識別,無1例出現患者身份識別錯誤[18]。在門急診輸液室,但尚未見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識別輸液患者的報道。
總之,門急診輸液室患者的身份識別方法有多種,目前主要包括反問式查對、患方參與查對、使用腕帶和移動輸液系統查對,以后有望把指紋識別和人臉識別應用于門急診輸液患者的身份識別中。反問式查對、患方參與查對、手寫型腕帶簡單易行,但準確率相對較低,其它方法準確率高,但需要一定的設備,我國當前不可能在所有的醫院采用。《患者身份識別制度》中明確規定:“至少需采用兩種患者身份識別的方法”,所以上述幾種方法需配合使用,以確保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確保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王旭.護理活動中患者身份識別方法的缺陷分析與對策[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3):348.
[2]謝瑛,王芳.識別患者身份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19(17):81.
[3]馬小花,石萍.患方參與查對在小兒門診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6(3):106-107.
[4]李桂寶,文勇,許素芃,等.患者參與身份識別在門診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12,19(17):81.
[5]王小芳,李銳,馬婷婷.患者腕帶技術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1,26(17):88-90.
[6]曹云.條碼腕帶佩戴依從性差的原因及對策[J].全科護理,2014,12(33):3141-3142.
[7]尹建紅,張紹果,蘇琳.品管圈在提高病人腕帶佩戴依從性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7):2672-2673.
[8]吳蘭英,趙鳳娥.品管圈活動在提高護士靜脈輸液操作核對手腕帶執行率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0):4629-4631.
[9]K. James,D. Connaughton,J.Yates,et al.Compliance with use of patient identification wristbands in an lrish emergency department[J].European Geriatric Medicine,2012,3(Suppl 1):131.
[10]陸小英,張玲娟,劉燕敏,等.門急診移動輸液系統在三級醫院的應用體會[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3(29):62-63.
[11]黃霜霞,吳圓春,梁金清,等.移動信息系統優化輸液流程對門急診輸液室質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3):1184-1185.
[12]鄢戀.門診移動輸液系統有效干預護理查對差[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1):5151-5152.
[13]楊嵐.淺析指紋識別技術及其應用[J].吉林工程技術學院學報.2014,30(9):88.
[14]袁小凱,蒙家曉,關澤武.基于指紋識別技術的雙重身份鑒別系統實現[J].設計與研發,2014,4:11.
[15]徐彬,沈念紅,胡筱峰,等.指紋識別儀對精神病患者身份識別管理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22(8):704-706.
[16]吳響,劉菁,將璐.基于指紋識別技術的智能輸液系統的開發[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2,33(7):20-23.
[17]夏振杰.基于人臉識別技術的身份認證系統實現簡介[J].科技信息,2010,5:44.
[18]時嫻.指紋識別和人像采集技術在輔助生殖醫學患者身份識別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8):64-65.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