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B型鈉尿肽(BNP)與血清糖類抗原125(CA125)在診斷急性心力衰竭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于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衰患者60例,按照紐約心臟學會(NYHA)分級,分為心功能Ⅱ、Ⅲ、Ⅳ級組,另選同期健康體檢者20名作為對照組。將各組的BNP、CAl25值進行比較,分別與超聲心動圖參數做相關性分析;并觀察二者與隨訪3個月出現的惡性心血管事件(難治性心力衰竭、惡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心臟性猝死)及急性心衰再住院的關系。結果 ①與對照組相比,心衰患者BNP及CA125水平明顯升高,且隨NYHA心功能分級增高而逐漸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②BNP、CA125與左室射血分數(LVEF)呈負相關(r值分別為-0.610和-0.637,P<0.01),與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587和0.382,P<0.01),與肺動脈壓呈正相關(r=0.483和0.466,P<0.01);③采用ROC曲線分析BNP和CA125在預測心衰預后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發現, CA125比BNP能更好的預測預后。結論 急性心衰患者BNP、CAl25水平升高,CAl25可作為診斷心衰的重要指標,對于預測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急性心衰;BNP;CA125;射血分數;預后
心力衰竭已成為一項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是當今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B型利鈉肽(BNP)與心衰的診斷、病情評估和預后預測具有相關性。近年來陸續報道CA125水平變化與心力衰竭患者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測定急性心衰患者BNP與CAl25水平,并分析與心臟彩超參數相關性,探討BNP與CAl25水平在急性心衰的診斷和預后中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2月~2015年6月60例于承德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就診的急性心衰患者(排除急性冠脈綜合癥、肺炎、肝腎功能衰竭、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齡46~80歲,平均(66.0±8.5)歲,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9例,高血壓心臟病5例,風濕性心臟瓣膜病9例,擴張性心肌病24例,酒精性心肌病3例。均符合美國 Framingham 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按NYHA分級分心功能Ⅱ、Ⅲ、Ⅳ級。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進行隨訪,平均隨訪時間3個月。
對照組為同期我院健康體檢者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齡46~75歲,平均(62.0±8.0)歲。
1.2方法
1.2.1 BNP的檢測方法 應用美國Triage MeterPro熒光免疫分析儀進行檢測。
1.2.2血清CA125的檢測方法 采用德國羅氏Cobas e 601 全自動化學發光免疫儀及配套試劑。
1.2.3超聲心動圖檢查 采用荷蘭飛利浦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查。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表示,比較采用非參數秩和檢驗,相關關系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 BNP及 CA125 對于預測心力衰竭預后的敏感性及特異性的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心衰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 BNP和CAl25水平與心功能關系 心衰組BNP與CAl25水平均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1),心功能Ⅱ級與III級、Ⅲ級與Ⅳ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3 BNP、CAl25與LVEF、LVEDD、肺動脈壓的相關性 急性心衰患者BNP、CAl25水平隨著LVEF降低而逐漸升高,與LVEF呈負相關(r值分別為-0.610和-0.637,P<0.01),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與LVEDD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587和0.382,P<0.01),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與肺動脈壓呈正相關(r=0.483和0.466,P<0.01),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4 BNP和CA125在預測心衰預后的臨床價值。BNP在心衰預后預測中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806,95%的可信區間(CI)為0.699-0.914,P<0.01;CA125在心衰預后預測中的AUC為0.943,95%的CI為0.891-0.996,P<0.01。BNP在大于641.5pg/ml時在預測心衰預后的敏感度為86.2%,特異度為71.3%;CA125在大于48.2U/ml時在預測心衰預后的敏感度為1,特異度為80.6%。見圖1。
3 討論
BNP是利鈉肽系統的組分之一,已證明BNP水平與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呈正相關,2001 年歐洲心臟病協會在其制定的心力衰竭指南中,已將腦鈉肽水平作為心力衰竭診斷的客觀指標之一。目前廣泛應用于心力衰竭的診斷、治療及預后,但其亦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研究[1-3]表明血清CAl25水平在心衰患者升高明顯,且與心衰嚴重程度密切相關。然而具體機制尚不明確。推測可能在心衰形成過程中左室充盈壓增高及TNF-a、IL-6和IL-10等細胞因子刺激作用,促使間皮細胞產生CAl25。Ordu S[4]等則認為液體潴留刺激漿膜可能激發間皮細胞產生 CA125。也有可能與體內神經-內分泌的系統有關。
本研究表明心衰患者BNP、CAl25水平較對照組均升高,且與心衰嚴重程度密切相關,二者與心功能分級、心臟彩超指標均具有相關性,這與Vizzardi E[3]、Rong X[5]等研究結果相符,證明BNP和CAl25用于心衰的診斷具有很好的精確度和陽性預測值。
本研究采用ROC曲線分析BNP和CA125對于心衰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發現CA125比BNP預測價值更高,與Nú?觡ez J[6]研究結果一致,然而本研究樣本量相對較小,隨訪時間較短,得出結果可能受影響。
綜上所述,CA125 水平同 BNP 一樣,可作為反映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一項實驗室檢查指標,而且聯合CA125與BNP在心衰患者的臨床診斷、預后風險評估方面可能具有更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如何準確區分升高的CA125水平與心衰的確切關系,尚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那劍,白元.新型心力衰竭標志物-CA125[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4,3(35):193-196.
[2]Yilmaz MB,Nikolaou M,Cohen Solal A.Tumour biomarkers in heart failure:is there a role for CAl25[J].Eur J Heart Fail,2011,13:579-583.
[3]Vizzardi E, D'A loia A, Curnis A,et al.Carbohydrate antigen 125: a new biomarker in heart failure[J].Cardiol Rev,2013,21(1):23-26.
[4]Ordu S, Ozhan H, Alemdar R, et al. Carbohydrate antigen-125 and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compared in heart-failure prognostication[J].Tex Heart Inst J,2012,39(1): 30-35.
[5]Rong X, Yunke Z, Guoping L, et al.Clinical and prognostic value of elevated CA125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Herz, 2014,17. [Epub ahead of print]
[6]Nú?觡ez J, Nú?觡ez E, Sanchis J, et al. Antigen carbohydrate 125 and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serial measurements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following an episode of acute heart failure[J].Int J Cardiol,2012,159(1):21-28.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