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臨床上性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和補體檢測在腎病綜合征患者診治中的作用和意義。方法 選擇我院在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腎病綜合征患者(觀察組)和同期接收的50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對兩組研究對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A, IgM)和補體(C3, C4)水平進行檢測對比。結果 觀察組IgG和Ig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IgM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C3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4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與健康人群相比存在明顯的異常,對二者進行檢查有助于該病的及時診斷,并為臨床治療提供指導。
關鍵詞:腎病綜合征;血清免疫球蛋白;補體;診斷治療
腎病綜合征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而是腎小球疾病中的一組臨床癥候群,典型表現為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水腫伴或不伴有高脂血癥。目前,臨床上對腎病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無統一的認識,但多數學者認為該病的發生與機體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1]。實驗室檢查對腎病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指導意義,通常進行的檢測項目有尿常規、血生化測定、生功能測定和脲酶檢測等[2]。在本研究中,筆者為了探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補體水平與腎病綜合征的關系,對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5例腎病綜合征患者進行血清免疫學檢查和補體檢查,旨在為腎病綜合征的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觀察組所有45例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在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符合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3]且經臨床確診的原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對照組所有50例研究對象均來源于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體檢并自愿接受本研究的健康人群。觀察組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2.4±11.7)歲,對照組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齡18~71歲,平均年齡(43.5±10.8)歲。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入組后次日早晨空腹采集靜脈血5 ml,采用德國Eppendorf生產的臺式高速大容量離心機于4000 rpm條件下低溫(4℃)離心10 min,保留上層血清于-20℃低溫冰箱待測。采用免疫比濁法對兩組研究對象血清樣本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補體(C3, C4)進行測定,檢測試劑盒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檢測儀器為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系列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所有檢測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操作說明書和儀器標準操作程序進行。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9.0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免疫球蛋白水平檢測結果 觀察組血清樣本中IgG和Ig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IgM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補體水平檢測結果 觀察組血清樣本中補體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補體C4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診斷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主要依靠排除繼發性腎病綜合征,這是因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研究結果提示免疫機制,尤其是細胞免疫變化可能和發病有關,此外脂代謝紊亂,凝血因子的變化及大量蛋白尿亦參與本病的發生[4]。臨床上對腎病患者進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和補體檢測有助于疾病的鑒別診斷和對癥治療。
研究表明,凡能引起腎小球濾過膜損傷的因素都可以導致腎病綜合征[5]。病理學研究發現,人類腎活檢標本中存在免疫球蛋白、補體蛋白、淋巴造血細胞及與免疫沉積相應的電子致密物。對實驗動物模型研究結果的嚴密分析為腎小球病變的免疫學發病機制的認識提供了基礎,多種類型的人類腎小球腎炎由活化的免疫系統介導,腎小球病變的免疫學發病機制。抗體介導的腎小球病變主要是由B細胞參與的免疫反應所致,B細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與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呈遞的抗原相結合,T輔助細胞通過直接接觸或釋放可溶性的B細胞生長因子參與上述過程。在本研究中,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清樣本中IgG和IgA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IgM水平則高于健康對照,組間差異顯著(P<0.05)。IgG在在所有人體含有的免疫球蛋白中含量最高,當腎臟受損失也最容易通過腎臟濾膜丟失,因而濃度降低,通過對IgG水平進行檢測有助于判斷腎臟的損傷程度,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IgA在人體局部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是人體主要的免疫球蛋白,腎病綜合征患者IgA水平降低分析與腎小球發生局部彌漫炎性反應而介導的免疫反應有關。補體是一組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質,對免疫反應的發生具有雙重作用,它能阻止免疫復合物在組織的沉積,也能促進免疫反應。在參與免疫反應的過程中,補體C3被激活,從而導致C3的大量消耗,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血清C3水平降低。在本研究中,45例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補體C3水平明顯低于健康對照,提示患者腎臟可能處于活動病變區,需要及時進行介導治療。
總之,對腎病綜合征患者進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檢測和補體檢測,對腎病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和鑒別能夠提供一定的指導價值,從而有利于臨床醫師采取對癥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1]胡石煒,張道友.腎病綜合征凝血機制研究近況[J].重慶醫學,2012,41(20):2102-2104.
[2]張亞莉,高祎,郝大鵬,等.尿蛋白定量在腎病綜合征診斷中的意義[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002):192-194.
[3]王潮燕.原發性腎小球疾病分型與治療診斷標準專題座談會記要[J].中華腎臟病雜志,1998,9(2):131.
[4]劉偉敬,王剛,王淑君,等.輕微病變腎病綜合征免疫抑制治療經驗體會——單中心回顧性分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3(10):903-905.
[5]姜飛,俞東容,蔡麗麗.IgA腎病預后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14(11):1024-1026.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