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了解沈陽市沈河區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現狀,提出預防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意見和建議,為開展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早期干預及有關部門制定疾病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對沈陽市沈河區7所幼兒園3~6歲2326名兒童進行身高、體重測量,以年齡同性別身高(長)別標準體重值>20%,并排除病理性肥胖作為診斷標準。結果 沈陽市沈河區學齡前兒童超重的發生率為13.07%,其中男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均高于女童,但無統計學意義。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隨年齡遞增而增高,6歲達最高值。結論 沈陽市沈河區學齡前兒童單純性肥胖癥的發生率較高, 且隨年齡遞增而增高,應加強學齡前期干預,控制兒童超重和肥胖發生。
關鍵詞:超重;肥胖;檢出率;學齡前兒童
肥胖是一種熱量代謝失衡,導致全身組織過度增生,體重超常的一種疾病。肥胖與胰島素抵抗、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冠心病等代謝綜合征的發生密切相關。肥胖和超重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增長,已構成目前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1]。曾有文獻報道,中國2~4歲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從2004年的6.6%和2.2%上升至2007年的15.4%和6.6%,上升趨勢明顯[2]。目前中國兒童的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現狀十分嚴峻,認識兒童肥胖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已成為兒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內容。為了解沈陽市沈河區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現狀,提出預防學齡前兒童肥胖的意見和建議,為開展兒童肥胖的早期干預及有關部門制定疾病預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于2014年3~6月對沈陽市沈河區7所幼兒園學齡前兒童進行體檢,同時調查超重和肥胖兒童發生狀況,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沈陽市沈河區共抽取7所公辦園2326名3~6歲健康兒童,在3~6月份統一進行身體健康檢查, 其中男童1238人(占53.2%),女童1088人(占46.8%);3歲組557人(占23.9%),4歲組 658人(占28.2%),5歲組677人(占29.1%) ,6歲組434人(占17.9%)。
1.2方法 兒童身高、體重測量均由經統一培訓的專職兒童保健醫生按照兒童健康檢查服務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測量,體重記錄以千克(Kg)為單位,至小數點后1位。身高記錄以厘米(cm)為單位,至小數點后1位。
1.3 肥胖的診斷和分度 同年齡同性別身高(長)別標準體重值:>15%為超重,>20%為輕度肥胖,>30%為中度肥胖,>50%為重度肥胖。排除繼發性肥胖以及患有消化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激素類藥物治療等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男女童不同年齡組間肥胖發生率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不同性別及年齡的肥胖檢出率 2326名3~6歲學齡前兒童中,肥胖人數為179人,肥胖檢出率為7.69%。肥胖男童為97名,肥胖檢出率7.83%,其中3~4歲組肥胖男童17名,肥胖檢出率5.88%,4~5歲組男童27名,肥胖檢出率7.92%,5~6歲組男童31名,肥胖檢出率8.31,>6歲組肥胖男童22名,肥胖檢出率9.36%;肥胖女童為82名,肥胖檢出率為9.05%,其中3~4歲組肥胖女童15名,肥胖檢出率5.60%,4~5歲組女童25名,肥胖檢出率7.88%,5~6歲組男童24名,肥胖檢出率7.89%,>6歲組肥胖男童18名,肥胖檢出率9.05%,男童肥胖總檢出率高于女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不同性別及年齡組超重發生情況比較 2326名 3~6歲學齡前兒童中,超重人數為304人,超重檢出率為13.07%。其中超重男童為163名,超重檢出率13.17%,超重女童為141名,超重檢出率12.96%。每個年齡階段,男童超重檢出率均大于女童,但無統計學意義。學齡前男女童超重檢出率均隨年齡遞增而增高,男女童增長趨勢較為一致,不同年齡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學齡前兒童肥胖程度構成比 學齡前兒童肥胖程度以輕度為主,占61%,其次為中度和重度肥胖,分別為26%和13%,見表3。
3 討論
肥胖不僅導致兒童的生活質量明顯降低、還對兒童健康帶來諸多影響。它可以引起有氧活動能力減弱、脂代謝紊亂、兒童心肺功能下降、高血壓,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哮喘、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等其他代謝性疾病以及心理行為損傷,而且增加了成年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發生的危險。1986年以來,我國肥胖兒童的發生率也以年平均9.1% 的速度急劇增長[3]。兒童單純肥胖癥已成為我國乃至全球普遍關注的社會健康問題。本次調查學齡前兒童2326名,超重兒童304人,檢出率為13.07%,男女童分別為13.17%和12.96%,肥胖兒童179人,檢出率為7.69%,男女童分別為7.83%和7.54%。低于新西蘭的男女童超重檢出率16.9%和19.6%,肥胖檢出率13.8%和18.7%[4]。與上海、大連等城市超重和肥胖患病率接近[5-6],高于2006年沈陽市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7],提示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逐年增加,但增速緩慢,趨勢平穩。
本次調查發現男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高于女童,且不同年齡段男童的超重和肥胖檢出率均高于女童,這一調查結果與國內報道一致。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隨著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6歲兒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最高,達13.07%和7.69%。與我國近年多數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兒童肥胖發生發展的三個關鍵時期中,學齡前期作為脂肪重聚期,是最重要的時期,此期越早,持續時間越長,青春期最終的BMI越高,成年期肥胖的檢出率越高,成年期出現代謝綜合征等健康危險的可能性越大,相關疾病發生率、病死率越高,是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肥胖早期控制的第二道防線。學齡前兒童單純肥胖相當一部分則由生后3~4歲發生的肥胖延續而來,學齡前期是發展認知、形成各種習慣和行為的重要階段,也是建立和培養正確營養意識、良好飲食行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關鍵時期,該時期兒童的可塑性最強,因此學齡前期進行肥胖干預,有效性和針對性均較高,是預防和控制兒童肥胖乃至全人群肥胖的關鍵時期。本次調查還發現,學齡前期肥胖以輕度肥胖為主,占61%,與國際報道相一 致[8]。
綜上所述,本區學齡前兒童超重和肥胖檢出率與我國一線城市相仿,呈逐年增高趨勢,隨年齡遞增增高明顯,學齡前兒童肥胖已成為我地區日益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婦幼保健部門應廣泛開展針對家長及兒童的營養教育和健康教育,提高家長對肥胖危害性的認識程度,家長對兒童的不良飲食結構、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進行正確的指導,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減少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發生與發展。最終達到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學齡前兒童肥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湘云,陳榮華,趙正言.兒童保健學[M].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319-328.
[2]Sun Guiju,Jia Genmei,Peng Honglei, et al. Trends of Childhood Obesity in China and Associated Factors[J].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2015,24(2):156-171.
[3]黃益德,蔡黎新.中國兒童肥胖問題及健康促進對策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7):3039-3041.
[4]Rajput Nitin,Tuohy Pat,Mishra Suryaprakash,et al.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4-5-year-old children in New Zealand: Results from the first 4 years (2009-2012) of the B4School Check programme[J].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2015,51(3):334-343.
[5]倪波.大連市集居兒童單純性肥胖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8):4706-4708.
[6]董媛,王佳蕾,吳玲玲,等.上海市中心城區幼兒園兒童超重和肥胖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環境與職業醫學,2013,30(9):668-672.
[7]常虹,楊柳,崔琴子,等.沈陽市城區0-18歲兒童單純性肥胖癥流行病學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09,24(2):234-237.
[8]Asheley Cockrell Skinner,Joseph A. Skelton.Prevalence and Trends in Obesity and Severe Obesity Among Children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9-2012[J].JAMA Pediatr,2014,168(6):561-566.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