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分析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使用養心湯進行增減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接收的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患者128例,平均將其分作對照、研究兩組,對照組選擇逍遙散對64例患者給予對癥治療,研究組選擇養心湯對64例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對比兩組的療效。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是96.88%(62/64),對照組總有效率是85.94%(55/64),比較發現,研究組治療情況優于照組,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 養心湯運用在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治療中,可起到補腎充精、安定心神、疏通肝郁之功效,促使病癥盡快治愈。
關鍵詞: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養心湯;加減治療;效果分析
臨床上將心臟植物型神經功能失衡統稱為“心血管神經癥”,其主要病狀有心悸、胸悶、心區疼痛、乏力、失眠等,是一種功能性的神經病癥[1]。中醫藥學將以上病癥歸類于“怔忡”、“胸痹”、“驚悸”“不寐”等病理范疇中。更年期女性的內分泌功能系統容易出現紊亂現象,以致心血管神經組織發生病變,該病的病發率比較高[2]。本文選擇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接收的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患者128例,探究養心湯與逍遙散對其進行增減治療的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患者128例,將其分作對照、研究兩組,各組64例,對照組:年齡在46~58歲,平均(51±4.61)歲,病程為2個月~6年,包括19例心區疼痛,30例心悸,15例胸悶,并發病狀情況為:32例焦躁不安,24例多夢失眠,21例食欲不振,5例身發虛汗,對照組選擇逍遙散對患者給予對癥治療;研究組:年齡在47~59歲,平均(52±3.98)歲,病程為1個月~5年,包括21例心區疼痛,29例心悸,14例胸悶,并發病狀情況為:30例焦躁不安,25例多夢失眠,24例食欲不振,7例身發虛汗,研究組選擇養心湯對患者給予對癥治療。兩組患者以上臨床資料比較沒有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觀察。
1.2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逍遙散對64例患者實施對癥治療,藥物配方為:25 g柴胡、20 g合歡花,18 g當歸,15 g遠志、15 g陳皮,15 g赤芍,15 g薄荷,12 g丹參、12 g桔梗,10 g香附、10 g枳殼,10 g川芎。針對大便不暢者加入18 g柏子仁,胸悶或胸痛者加入12 g瓜蔞,咽干口苦者加入5 g黃連,汗液多發者加入25 g浮小麥,頭昏耳鳴者加入15 g枸杞子、15 g山茱萸,四肢發涼者加入10 g吳茱萸。服1劑/d,30 d為1療程,持續口服1~3個療程。用藥期間不使用其他的藥物,避免進食刺激、辛辣類食物。
1.2.2觀察組 采用養心湯對64例患者實施對癥治療,藥物配方為: 30 g酸棗仁、30 g生牡蠣、23 g延胡索、25 g茯神、15 g郁金、12 g枸杞子、15 g白芍、12 g制何首烏、12 g當歸、12 g香附、10 g黃連、10 g醋柴胡、6 g甘草。針對心煩易燥者加入12 g牡丹皮、12 g梔子;胸悶易嘆息加入20 g郁金、25 g重香附、10 g紫蘇梗;盜汗濕熱者加入20 g鱉甲、12 g地骨皮、15 g麥冬、15 g浮小麥;嚴重失眠者加入12 g柏子仁、15 g夜交藤;胸肋脹痛者添加15 g柴胡、15 g延胡索、12 g佛手;面色泛白、氣血不足者添加15 g當歸、15 g白芍、12 g白術、12 g熟地黃、12 g黨參。配方確定后,服1劑/d,煎服2次/d,15 d為1療程,持續治療1~3個月,用藥期間不使用其他的藥物,避免進食刺激、辛辣食物。
1.3療效標準 治愈:治療后,患者心悸、心區疼痛、焦躁、胸悶、濕熱盜汗、食欲不振、多夢失眠等病癥完全消除,并且3個月之內并無病情復發狀況;有效:治療后,患者心悸、心區疼痛、焦躁、胸悶、濕熱盜汗、食欲不振、多夢失眠等病癥有所消減;無效:治療后,患者心悸、心區疼痛、焦躁、胸悶、濕熱盜汗、食欲不振、多夢失眠等病癥沒有顯著改變。總有效率=(治愈例+有效例)/組例數×100%[3]。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全部數據均采用SPSS 20.0版統計軟件予以處理,采用χ2檢驗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量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P<0.05表明對比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總有效率是96.88%(62/64),對照組總有效率是85.94%(55/64),比較發現,研究組療效比對照組好,組間差異較大(P<0.05),見表1。
3 討論
心血管神經系統的綜合型臨床病癥,通常由于患者自身壓力過大或受到外界劇烈刺激所致[4]。患者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配合、協調活動受到影響,使交感神經出現亢進現象,引發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之間的失調病狀,從而出現心血管的神經性病癥。心血管神經癥多發于女性更年期,因為女性處于更年期時,體內雌激素減少,植物神經的原有功能逐漸失衡,致使代謝受阻。中醫藥學中認為,更年期有關病癥以治“虛”為主,病狀根源在于腎虛,并牽涉到心、肝及脾臟[5]。
患有心血管神經癥的女性患者多見心悸、胸悶、心區疼痛、焦躁不安等病狀,中醫學中將其納入胸痹、脅痛、心悸等病理范疇[6]。該病牽涉心、肝、腎三個器官,本源在于腎,而表征在于肝、心,患者腎精虛弱,引發胸抑肝郁、虛火上旺,針對此癥,應以清心寧神、疏肝順氣、補腎益精為主[7]。本研究中,研究組選用的養心湯配方中有當歸、白芍、延胡索等藥,起到活血、理氣、消痛等功效;枸杞子、制何首烏用以益精補腎;黃連、酸棗仁、生牡蠣、茯神等藥可寧神養心,郁金、酸柴胡、香附等有疏肝解郁之效。以上中藥混合聯治心血管神經癥,可發揮補腎充精、安定心神、疏通肝郁的治療效果[8]。
經治療后,此研究中研究組的總有效率是96.88%,對照組總有效率是85.94%,研究組明顯高過對照組(P<0.05)。這說明,將養心湯運用于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系統的綜合病癥治療中,具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董艷華,王秀榮,朱連英.步長穩心顆粒聯合谷維素治療50例心血管神經癥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90-91.
[2]趙建才.更年安聯合美托洛爾治療更年期心血管神經癥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118.
[3]闞艷紅,劉曉紅.步長穩心顆粒聯合骨化三醇膠丸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療效觀察[J].時珍國醫國藥,2012,23(12):3194-3195.
[4]莊靜.導師黃津伶治療女性更年期綜合癥心腎不交證的臨證經驗[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5,26(11):2422-2424.
[5]唐昌麗.丹梔逍遙散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4,9(1):61-64.
[6]辛明蔚,劉雁峰.大鼠模型在更年期綜合征中西醫實驗研究中的應用概述[J]. 環球中醫藥,2013,6(10):764-769.
[7]孫洋.米氮平和氟西汀治療伴抑郁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18):23-24.
[8]韓俊俠,金棟.補心氣口服液合血府逐瘀軟膠囊治療心血管神經癥98例[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2,21(11):1227-1228.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