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螺旋CT三維成像應用于脊椎骨科中所具有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在2011年7月~2013年11月我院門診部收治的在脊椎骨科中實施治療的患者3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15例,觀察組15例,對照組15例患者運用平片技術診斷,觀察組15例患者運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診斷,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結果 對照組脊椎骨損傷診斷的準確率為73.33%,觀察組脊椎骨折診斷的準確率為93.33%,兩組對比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門診脊椎骨科當中運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具有較高的診斷率,其診斷價值非常高。
關鍵詞: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脊椎骨科;應用價值
臨床上,脊椎創傷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對于脊柱創傷有效診斷對患者后期有效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1]。近年來,在脊椎骨科中應用螺旋CT三維成像越來越廣泛,單純螺旋CT主要是運用連續掃描的方法來采集螺旋狀容積數據的一種新技術,也是CT成像一次革命性的飛躍,其可以圍繞著患者采集數據,并構建成為三維信息,重建成直觀立體的圖形。其逐步應用于全身各個部位,彌補二維圖像中多個層面缺乏整體直觀感的不足,并成為對脊椎骨科診斷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分析螺旋CT三維成像應用于脊椎骨科中所具有的應用價值,現將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2011年7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在脊椎骨科中實施治療的患者30例,隨機分成兩組,所有患者經過診斷皆為脊椎骨損傷,對照組15例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齡為13~68歲,平均年齡為(38.1±2.3)歲,患者損傷部位主要分布為:有2例患者為頸椎骨損傷,有5例患者為胸椎部損傷,有8例患者為腰椎部損傷;觀察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齡為15~71歲,平均年齡為(39.2±1.6)歲,患者損傷部位主要分布為:有3例患者為頸椎骨損傷,有7例患者為胸椎部損傷,有5例患者為腰椎部損傷。兩組患者在性別與年齡及病癥方面對比皆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運用平片技術診斷,對患者實施全面掃描,掃面的時間為2s,X線的射幅1~5mm,床臺移動的速度為2~5s;觀察組運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診斷,掃描的時間為1s,重建的間距為1mm,X線的射幅1~5mm,床臺移動的速度為1~5s。并在CT掃描之后將數據傳送到計算機工作臺中,采用3D技術進行處理。
1.3判定條件 診斷的準確率=確診的例數/總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組數據主要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來處理和分析,計數資料由χ2檢驗,計量資料由t檢驗。以P<0.05代表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15例患者運用平片技術診斷,觀察組15例患者運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診斷,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發現:對照組中,診斷為棘突骨折有3例,診斷為椎弓骨折有3例,診斷為橫突骨折有2例,診斷為其他類型的骨折有3例,有4漏診,對照組脊椎骨損傷診斷的準確率為73.33%,觀察組中,診斷為棘突骨折有5例,診斷為椎弓骨折有4例,診斷為橫突骨折有2例,診斷為其他類型的骨折有3例,有1漏診,觀察組脊椎骨折診斷的準確率為93.33%。兩組對比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脊椎創傷是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嚴重的影響,對于脊柱創傷的患者有效診斷對后期有效治療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單純螺旋CT技術對于脊椎可以實現多平面的檢查,并在脊髓病變的診斷顯示中存在著一定的優勢,能夠很好的顯示出脊髓病變團。但是該技術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有空間分辨率不高,對于骨骼觀察的敏感度不高,若患者的體內有金屬物體如鋼釘等,就會對診斷的結果產生嚴重的影響[2]。采用CT成像診斷脊椎損傷,能夠清晰顯示出脊椎骨質增生情況,準確測量椎管前后徑距離,同時還能顯示出脊椎兩側橫突的狹窄情況。傳統CT橫斷面像對于整個病變的椎管難以完整顯示出來,也無法有效的評價椎間孔實際情況,而在二維像基礎上要想對該內容有效的實現判斷,必須依靠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骨科醫師進行判斷,并且要求其具有優秀的空間構造力[3]。但是每一個醫師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思維模式,常常會出現對同一個患者病變理解無法達到統一,從而影響了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的準確性。
采用平片進行診斷所具有的優點主要有:受檢的部位影像能夠永久在膠片上保留,可為后期提供參考對照與分析,還能作為科研的資料保存,其攝片能夠顯示出人體的微細結構,并且能夠檢查在人體中比較厚的部位,讓患者接受到X線的量比較少。但是其顯示出來的圖像并不清晰,對治療有一定的阻礙。
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對于上述問題能夠有效的解決,其所產生的診斷圖像能夠清晰顯示出椎管、橫突孔與椎間孔、小關節以椎間盤組織等立體結構,方便骨科醫師直觀的掌握病變的位置、形態、大小與病變的部位、周圍組織之間的關系等,給醫師對患者制定科學有效的手術提供方案基礎,并在診斷的過程中對患者產生的損傷比較小,基本無損傷[4]。在本組研究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該技術進行診斷,其漏診率約為4%,證明CT診斷應用于脊椎骨科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5]。
本組研究對在2011年7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在脊椎骨科中實施治療的患者30例,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15例,觀察組15例,對照組15例患者運用平片技術診斷,觀察組15例患者運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診斷,對比兩組患者的診斷準確率發現:對照組中,診斷為棘突骨折有3例,診斷為椎弓骨折有3例,診斷為橫突骨折有2例,診斷為其他類型的骨折有3例,有4漏診,對照組脊椎骨損傷診斷的準確率為73.33%,觀察組中,診斷為棘突骨折有5例,診斷為椎弓骨折有4例,診斷為橫突骨折有2例,診斷為其他類型的骨折有3例,有1漏診,觀察組脊椎骨折診斷的準確率為93.33%。兩組對比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臨床脊椎骨科診斷當中運用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其所產生的診斷圖像能夠清晰顯示出椎管、橫突孔與椎間孔、小關節以椎間盤組織等立體結構,并且具有非常高的診斷準確率,診斷的時間短,在對患者實施診斷的過程中對患者造成的損傷非常小。因此,對于脊椎骨科損傷患者采用螺旋CT三維技術實施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蔣瑞生,張萬偉,王樹春. 多層螺旋CT三維成像技術在門靜脈海綿樣變性中的應用及臨床價值[J]. 中國醫療前沿,2010(20):66.
[2]葉哲偉,楊述華,周均清,等.CT圖像三維重建在復雜頸椎骨折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創傷外科雜志,2010,25(06):542-543.
[3]羅云輝,彭秀斌,肖萬宏,等.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在脊柱退行性病變中的診斷價值[J].實用醫技雜志,2012,15(08):12-14.
[4]高明生,姜華,劉艷.磁共振成像(MRI)在脊柱外傷診斷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06):631.
[5]方向明,陳宏偉,李國良,等.多層螺旋CT各種三維成像技術及仿真血管內鏡在大血管疾病中的應用比較[J].實用醫技雜志,2012(19):2699.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