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造影檢查在小肝癌診斷中的應用及其影像表現特點。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7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穿刺病理活檢證實為早期肝癌,對所有患者行超聲造影檢查,并依據超聲影像幾灌注特征進行診斷,研究其超聲影像特征以及與病理表現的相關性。結果 67例小肝癌患者經超聲造影檢查確診64例,確診率為95.52%,與病理證實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超聲造影三時相觀察可知,小肝癌動脈期早期快速增強,動脈期中晚期以及門靜脈早期呈快退表現;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超聲造影增強時間、達峰時間比較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分化程度的小肝癌廓清時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高分化者開始廓清時間晚于低分化者。結論 采用超聲造影檢查可有效提高臨床小肝癌診斷及病情評估能力,對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小肝癌評價準確,無創性檢查適用于中老年小肝癌患者的動態病情監測。
關鍵詞:超聲造影;小肝癌;分化程度;影像特征
小肝癌是指亞臨床肝癌及早期肝癌患者,嚴格來說小肝癌在臨床上并無明顯的肝癌癥狀與體征,患者無明顯臨床癥狀,病灶表現為邊界清晰、切面均勻的球形結節,因此臨床漏診、誤診率極高。超聲是腹腔及表淺器官疾病診斷常用手段,但由于小肝癌臨床表現及病理改變并不典型[1],因此常規超聲對小肝癌的檢出率并不理想,而穿刺活檢雖為小肝癌診斷金標準,但穿刺次數以及位置的選擇受限,不利于多次取樣動態監測病情。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造影檢查在小肝癌診斷以及病理病情評估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肝癌患者67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23~75歲,平均年齡(45.9±4.5)歲,病理活檢正式高分化26例,中分化29例,低分化12例。所有患者因發現肝內包塊就診,常規超生檢查無法明確腫塊性質,均經穿刺病理活檢及手術切除證實為小肝癌患者。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對本組研究完全知情同意;確診為小肝癌患者,符合第八版《內科學》[2]中相關診斷標準;凝血機制、免疫功能正常。
1.2方法 采用我院飛利浦CX-50型超聲診斷儀檢查,探頭型號為C5-1,具備超聲造影檢查能力。首先行肝臟常規超生檢查,設定疑似病灶區為ROI,觀察病灶區病變的形態、大小等一般病理表現,固定探頭后行超聲造影檢查,采用意大利Bracco Sono Vue超聲造影劑混合5 ml生理鹽水制成5 mg/ml六氟化硫微泡懸浮液,經患者肘靜脈團注2.4 ml造影劑并采用5 ml生理鹽水沖管,造影檢查過程中行實時動態存儲圖像技術,全程造影觀察6 min,其中包括動脈期10~30 s,門脈期30~120 s,延遲期121~360 s,并記錄病灶開始增強時間、增強達峰時間、開始廓清時間、增強水平、增強形態。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開始增強時間、增強達峰時間、開始廓清時間、增強水平、增強形態,觀察動脈期、門靜脈期、延遲期三期超聲造影增強表現,增強水平以病灶增強后的回聲強度與同期周圍正常肝實質作對照。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IBM SPSS 19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應用(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超聲造影診斷結果及增強表現分析 67例小肝癌患者經超聲造影檢查確診64例,確診率為95.52%,其中肝細胞癌41例,超聲造影確診40例(97.56%),肝內膽管細胞癌5例,超聲造影確診5例(100.00%),轉移性肝癌21例,超聲造影確診19例(90.48%),與病理證實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超聲造影三時相觀察可知,小肝癌動脈期早期快速增強,動脈期中晚期以及門靜脈早期呈快速廓清、呈快進快退表現。
2.2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灌注參數比較 高分化小肝癌開始增強時間(20.3±2.4)s,達峰時間(34.0±3.9)s,開始廓清時間(104.2±2.6)s,中分化小肝癌開始增強時間(19.5±2.4)s,達峰時間(30.9±2.8)s,開始廓清時間(76.2±3.8)s,低分化小肝癌開始增強時間(18.0±3.1)s,達峰時間(28.6±2.7)s,開始廓清時間(49.4±4.9)s,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超聲造影增強時間、達峰時間比較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分化程度的小肝癌廓清時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高分化者開始廓清時間晚于低分化者,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超聲造影檢查小肝癌確診率較高,達95.52%,與病理活檢結果比較無顯著差異,并且超聲造影三時相觀察小肝癌動脈期早期快速增強,動脈期中晚期以及門靜脈早期呈快速廓清、快進快退表現,同時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超聲造影增強時間、達峰時間比較無顯著差異,但不同分化程度的小肝癌廓清時間比較存在顯著差異,其中以高分化者開始廓清時間晚于低分化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有學者通過實驗研究正式快進快出是肝癌典型超聲造影表現[3],主要是由于超聲造影灌注特征與腫瘤的血液供應有著密切關系,小肝癌即使肝癌癥狀不明顯,但其病灶區的血流動力學參數以及血液供應已發生不同程度的改變,通過超聲造影檢查可準確檢出腫瘤血供的異常變化而進行診斷,而對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灌注參數差異的分析可知,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動脈期增強程度比較無顯著差異,多表現為高、等增強,消退時間以“快出”、“慢出”最為常見[4],其中快出主要見于低分化,慢出主要表現為高或中分化,分化程度高的腫瘤廓清時間慢,結合本研究分析可能與高分化腫瘤肝動脈供血比較少,門靜脈供血較多有關,并且高分化肝癌為雙重血供,動脈期增強不顯著,而隨著分化程度的降低,肝動脈供血逐漸增多,血流灌注量大,造影劑開始廓清時間提前[5]。
綜上所述,采用超聲造影檢查可有效提高臨床小肝癌診斷及病情評估能力,對不同病理分化程度小肝癌評價準確,無創性檢查適用于中老年小肝癌患者的動態病情監測,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廖曉紅,楊莉蓉,李慧敏.超聲造影在不同病理類型原發性小肝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J].河北醫學,2015,21(7):1128-1129.
[2]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J].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996-1000.
[3]郭娟,郭瑞強,陳金玲.對比增強超聲造影對小肝癌診斷價值的Meta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13,34(2):196-198.
[4]虞梅,梅琪,倪娟,等.肝超聲造影監測和早期診斷微小肝癌的應用價值[J].中國癌癥雜志,2014,24(3):203-204.
[5]陳瓊,司芩,錢曉莉,等.小肝癌的超聲造影特征及其與病理分化程度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4,19(4):342-343.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