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開展了以“提高普通外科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為課題的品管圈活動,規范靜脈留置針輸液流程,延長留置時間,減少留置針并發癥,保護患者血管,提高患者滿意度,減輕護理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成立品管圈,主題選定、活動計劃擬訂、調查現狀、設定目標、分析要因、確定要因、制定對策、組織實施、檢查效果、鞏固措施、總結資料等11個活動步驟實施品管活動。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各項指標均優于活動前。結論 品管圈活動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
關鍵詞:品管圈;外周靜脈留置針;規范留置
品管圈活動(QCC)又稱質量管理小組,是指在工作崗位上為了解決問題,自發結合成一個小團體,在自發、相互啟發的原則下,運用各種質量控制(QC)手法,全員參加,對工作現場不斷地進行維持與改善的活動[1]。品質管理已成為我院醫療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從2012年我院開始推行無鋼針靜脈輸液,2014年1月我科全面實行無鋼針靜脈輸液,發現留置針留置時間太短,并發癥高,留置率低。我們普通外科小組成員開展了以“提高普通外科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為課題的品管圈活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成立品管圈,病區選出7名醫護骨干,其中兩名醫生為品管圈小組成員,設定圈名與圈徽。小組選出圈長1名、督導員1名。QCC活動按PDCA的步驟,即P階段:主題選定、活動計劃擬訂、調查現狀、設定目標、分析要因、確定要因、制定對策;D階段:組織實施;C階段:檢查效果;A階段:鞏固措施、總結資料等共11個步驟進行。品管圈活動實施日期2014年3月1日~2014年8月31日。
1.2 方法
1.2.1成立QCC小組,小組成員共7名,其中醫生2名,護士5名。
1.2.2選定主題采取頭腦風暴法,列出了4個主題,7名圈員通過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方面對各個主題進行評估,每項按5、3、1分進行評分,最終確定本次活動主題為“提高普通外科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見表1。
1.2.3實施過程
1.2.3.1品管圈活動全面展開后,圈員討論設計了《醫護人員對靜脈留置針相關知識認知問卷調查表》,對我科20護士和12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共有25個條目,共100分,包含靜脈留置針治療評估、靜脈留置針并發癥認識、靜脈留置針維護等相關內容,結果顯示臨床醫護人員對靜脈輸液治療相關知識認知水平不容樂觀,知曉率僅為70%,并且87.5%醫生認為靜脈治療是護士的事93.8%醫生不知曉哪些藥物對血管的刺激性大。
1.2.3.2圈員匯總分析了我科2014年3~5月我科留置針588例次,不達標249例次,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率為24.4%。留置針規范化留置率不達標的原因查檢查。
1.2.3.3現狀調查,組織討論2014 年3~5月對我科588例留置針進行留置針留置時間,發生并發癥的人數,貼膜情況,沖封管情況,拔針原因進行現狀調查。然后全體共同參與,頭腦風暴,采用魚骨圖從人(患者、護士)、法(置管方法、部位、封管液、患者自護方法)、物(留置針類型、貼膜、接頭、膠布)法(管理方法)、3個方面對患者留置針規范化留置率不達標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原因:①人,患者對留置針的相關知識缺乏,活動度大,弄濕敷料;患者血管脆性大、彈性差,管徑細、彎曲、萎縮;患者煩躁、不合作;護士年輕化,臨床經驗不足,穿刺技術欠佳,固定技術不熟練,沖封管的方法不正確;導惰性心理,怕麻煩;②物,目前使用的留置針帶有U型延長管,增大了死腔,容易產生回血,導致感染和堵塞;敷料粘貼性差;藥液刺激性大;未全面使用正壓接頭;③法,管理方法,規范化培訓留置針穿刺、護理技術和提高監管力度。對留置針的穿刺和維護流程實行環節監控,重點強調貼膜技術和A-C-L三部曲。依據柏拉圖進行分析,再結合頭腦風暴、魚骨圖,最終以護士固定方法不正確、敷料粘貼性差、沖、封管技術不熟練、藥液刺激血管、穿刺技術不熟練5項確定為本次QCC活動的改善重點。
1.2.3.4目標值設定 提高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目標值(%)=現況值+(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1-2],根據品管圈80/20原則,由表2可見該案例的改善重點的累積百分比為75.9%,在主題選定時根據得分,圈能力=圈能力平均值÷圈能力總分=5÷5=100.00%,故本次活動的目標值=0.24+(0.24×0.76×1.0)≈0.422=42.2%
1.2.4對策實施針對以上5個真因,全體圈員通過頭腦風暴制定計劃與實施。
1.2.4.1操作培訓 針對靜脈留置針操作中護士固定技術欠妥、沖封管技術欠規范,敷料粘貼性差等現狀,派出我圈護理骨干去靜脈治療小組學習班學習規范化培訓學習靜脈留置針低張力貼膜固定技術、A-C-L沖封管技術等,回來后為全體圈員進行操作專場培訓及示范指導。擬定了《靜脈留置針貼膜指引》、《靜脈留置針貼膜考核標準》及《靜脈留置針沖封管指引》。根據普通外科特點,采用直型留置針、正壓接頭和U型透明敷貼。貼膜固定技術操作三步曲操作:①低張力自然垂放,捏壓導管凸起部位-塑形,②按壓整張敷料,充分粘貼,③邊揭除框架,邊按壓敷料(不加遺漏)。注意事項:①捏導管突起,②撫壓整塊敷料,③邊撕邊框邊按壓[3-4]。規定在靜脈輸液結束前需執行脈沖沖管+正壓封管技術[5]。
1.2.4.2 加強刺激性藥物知識培訓,加強醫護協作,選擇正確合理的輸液途徑。以往醫生對患者用藥的關注重點是藥物對患者的病情的治療效果,而很少關注到靜脈治療過程,對靜脈治療護理新進展情況不了解。針對以上現狀,我們制定《普通外科常用刺激性藥物》組織全科醫護人員進行系統培訓,科室統一組織考核,要求人人過關。全體圈員在靜脈治療專科護士的指導下,討論并制定定了《普通外科輸液途徑選擇指引表》,該表指導醫護在為患者執行靜脈輸液治療前進行科學評估,增強醫護的主動靜脈輸液治療意識,規范靜脈輸液治療行為。
1.2.4.3加強穿刺技術培訓 針對我們科護士人員流動性大,輪科和新入職同事比較多,我們加強入科培訓,全體圈員討論并制定《新入科護士培訓表》,并統一實施考核,檢查執行情況。平時的日常工作中我們加強溝通,交流穿刺技術感受。
1.2.5評價方法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評價效果,評價項目包括靜脈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和醫護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問卷調查情況。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和兩獨立樣本t檢驗。
2 結果
2.1活動前后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見表2。
2.2有形成果開展品管圈活動前后,本科室患者的靜脈炎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活動前靜脈留置針相關知識知曉率76.0%,活動后為91.2%。
2.3無形成果開展品管圈活動以來,每名圈員就自己的切身體會對品管方法運用、專業知識、醫護溝通協調、團隊精神、責任與榮譽、工作熱情與工作效率7個方面,按每項5、3、1分進行評分,所有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品管工具的運用、專業知識和醫護溝通協調、團隊精神方面提高最明顯。
2.4開展品管圈活動以來,圈員們帶動全科人員參與活動,醫護加強關注靜脈輸液治療新技術、新方法,學會運用評判性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由表2可見,開展品管圈活動后外周留置針的規范留置率由24.4%提升到66.7%,大大超出目標值42.4%。開展品管圈活動促進了我科靜脈留置針輸液流程規范化,護士靜脈留置針相關專業知識由76.0%提升到91.2%。患者對靜脈輸液治療的滿意度大大提升。
3 討論
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增強醫護溝通能力,使護士的工作模式由被動執行醫囑的模式變成學會評判性思維的主動模式,出現問題學會分析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品管圈作為一種有效的管理方法,其優勢是全員均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參與權和管理權[1],充分開發圈員智慧,激發熱情,提高工作熱情,促進了圈員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總之,國內許多文獻報道,認為品管圈活動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一種有效手段[2]。
參考文獻:
[1]張幸國.醫院品管圈活動實戰與技巧[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5.
[2]張玲玲,錢火紅,朱建英.美國靜脈輸液專職護士的發展現狀及對我國的借鑒護理學報,2007,14(12).
[3]張琳,司聯晶,白玉萍.不同液體滲透壓及封管方法對淺靜脈留置針并發癥的相關性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19).
[4]蘭琳,榮秀華.兩種沖封管方式對外周淺靜脈留置針留置效果觀察[J].西部醫學,2013,25(1).
[5]周菊.固定頸內深靜脈導管的兩種貼膜方法效果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13).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