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自2014年開始在我院骨科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后近1年患者作為改進組,同時選取2013年1月~12月住院患者作為未改進組,并比較兩組患者疼痛情況以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結果 改進組各項指標均優于未改進組,P<0.05。結論 對骨科創傷具有疼痛的患者采取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將明顯降低患者疼痛感,并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該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骨科創傷;持續性質量改進;疼痛管理;應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bone trauma patients pain management.Methods Since 2014 in our hospital orthopaedic patients with nearly a year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nursing quality improvement as improvement group,and select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hospitalized patients improved as a group,and compare the two groups patients pain and satisfaction on nursing service.Results Improve the indicators are better than did not improve group,P<0.05. 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orthopaedic trauma with pain nursing service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service quality,the method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rauma;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Pain management;Application effect
疼痛是臨床骨科創傷患者較為常見的一種術后臨床癥狀,主要是因為手術和創傷對患者身心帶來雙重打擊,致使患者出現疼痛感等應激表現[1]。雖然患者感到疼痛是一種正常的自身防御保護性反應,然而持續性的、過度的疼痛會引發一系列術后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這將對患者心理情緒和日常休息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我院從2014年開始對骨科護理服務工作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發現其護理效果明顯。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4年開始在我院骨科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后近1年收治的105例患者作為改進組,其中女性患者40例,男性患者65例,年齡為20~78歲,平均年齡為(50.7±1.6)歲,骨創傷疾病包括股骨骨折43例、骨盆骨折18例、尺橈骨骨折20例、髕骨骨折14例、手和足外傷10例,多發骨折者20例;同時選取2013年1月~12月住院治療120例患者作為未改進組,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78例,年齡為22~75歲,平均年齡為(51.2±1.9)歲,骨創傷疾病包括股骨骨折45例、骨盆骨折22例、尺橈骨骨折21例、髕骨骨折16例、手和足外傷16例,多發骨折者33例。兩組患者上述指標間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自2014年開始對我院骨科創傷患者實施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具體內容如下:①骨科科室建立疼痛管理持續質量改進小組,組員主要為科室護士長、富有工作經驗的資深醫護人員組成,護士長任組長,小組對疼痛管理中的護理服務方案進行擬定,并監督護理服務過程中方案的具體實施過程;②改進小組對科室醫護人員進行有關疼痛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以便提高醫護人員對疼痛管理有關知識(疼痛評價工具的應用、非藥物和藥物治療方法,在護理實際操作過程中監督和反饋患者疼痛管理)的掌握情況,同時指導醫護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實施疼痛管理持續改進方案,對患者疼痛程度做出準確評價,并予以積極處理,同時對處理后的疼痛緩解情況做出評估,在護理記錄單上對患者疼痛評估情況、疼痛處理措施以及護理效果等進行記錄;③醫護人員在患者入院后及時對其疼痛情況進行評估,在術前當日8點、16點和22點分別進行評估,術后當日每隔1h進行1次評估,術后1~3d內則評估3次/d,同時將評估內容及時記錄,若患者具有疼痛感則及時采取護理干預,協助患者擺放適當體位,予以局部冷敷,減少患者因牽引或受壓導致的疼痛,指導患者采用聽音樂、看電視、讀書和雜志等方法來轉移注意力,從而降低疼痛感,若患者疼痛明顯或劇烈,則及時告知醫生,并遵醫囑予以患者鎮痛治療,對于中等疼痛患者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或弱阿片類藥物,對于重度患者則予以強效阿片類藥物;④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應積極主動對患者實施骨科創傷疼痛知識的宣教活動,定期為患者介紹疼痛的正確評估方法,此外將匯總患者疼痛護理單后,對患者和家屬進行有關護理服務意見的征詢,同時根據患者意見對疼痛護理工作中的不足進行改進。
1.3觀察指標[2] 對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以及對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進行比較分析。疼痛情況采用可視化視覺模擬評估法(VAS)進行評估,評分標準為0~10分,0分為完全沒有疼痛感,10分則為不可忍受的劇烈疼痛,患者根據自身疼痛感進行評分,評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利害。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則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進行評價,問卷總分為100分,90~100分表示滿意,80~90分表示比較滿意,80分以下表示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 有專人采用SPSS19.0對兩組患者VAS評分以及滿意度等數據進行處理,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采取率表示,VAS評分則以(x±s)表示,組間比較分別予以χ2和t檢驗。
2 結果
2.1改進組和未改進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改進組患者其術后VAS評分為(4.21±1.02)分,未改進組患者其術后VAS評分為(6.38±1.50)分,改進組換氣VAS評分明顯低于未改進組(t=-12.5066,P=0.0000)。
2.2改進組和未改進組患者疼痛程度比較 改進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98.09%,未改進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為83.33%,改進組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明顯高于未改進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幾年來,疼痛已經成為繼呼吸、脈搏、血壓和體溫之后的又一大重要的生命體征[3]。疼痛不但會對患者身心帶來痛苦,還會引發焦慮和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不良的心理情緒又將加重疼痛程度,同時對患者睡眠質量產生影響,進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不利于護患關系的維持以及患者預后恢復[4]。特別是對于骨科創傷患者來說,疼痛是其術后最為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術后康復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如何加強骨科創傷患者疼痛管理是目前骨科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持續性質量改進是目前一種新型的醫療質量管理理念,其主要以系統論為基礎,強調全程和持續性的質量管理,不僅注重終末質量,更加注重于護理服務過程中的環節控制和質量管理[5]。將持續性的質量改進措施應用在骨科創傷疼痛管理當中來,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及時評估,并予以反饋和干預措施,可準確、直觀且快速的反映患者疼痛發展過程,同時還能讓患者及其家屬參與到臨床疼痛管理,正確的指導患者認識和表達疼痛,加強護理人員對疼痛的進一步管理[6]。
改進組各項指標均優于未改進組,P<0.05。綜上所述,對骨科創傷具有疼痛的患者采取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將明顯降低患者疼痛感,并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該方法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季建芹.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持續質量改進理念的運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0):103-104.
[2]鄭越瑜,蒙小燕.舒適護理在骨創傷患者術后疼痛控制中的應用[J].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6):911-912.
[3]許娜萍.護理干預對骨創傷科患者疼痛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4):122-123.
[4]丁文玲.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4):108-109.
[5]劉梅,劉林,許勤.持續質量改進在骨創傷患者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0):872-875.
[6]趙俊葉.創傷骨科患者的心理護理及疼痛干預研究[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3,(8):1008-1010.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