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顧客老年手術患者的護理。方法 對2013年1月~2015年7月在本院骨科住院的老年患者53例護理措施進行分析。總結患者在圍術期的護理方法,提出注意事項。結果 53例患者均康復出院。臨床主要護理:術前一般護理,心理護理,術后做好氧氣吸入,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功能鍛煉,積極預防并發癥。結論 在臨床護理中,降低護理風險,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和治療效果。
關鍵詞:骨科;老年患者;護理
隨著我國經濟與醫療事業的發展的不斷發展,我國大于60歲的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斷增高。骨科疾病多數發病急,進程快。患者精神上無準備,痛苦大,身體與精神上承受巨大的痛苦。老年人由于骨科退變,身體新陳代謝較慢,且多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手術風險大,術后并發癥多。老年患者應患病住院,原來的環境改變了,缺乏與其他人的交流,易對手術治療產生抵抗心里,因特別注意。本人回顧總結在我科對于老年骨科患者的護理,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103年1月~2015年7月我科收住的53例患者為對象,年齡60~83歲,平均73歲。其中扭傷14例,摔傷23例,車禍16例,住院時間14~27 d,術后并發癥4例。
1.2圍術期的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1.2.1.1一般護理 為患者做好X線、CT等檢查,充分了解患者身體情況,并評價患者手術中可能的影響因素。對于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積極進行治療,將血糖、血壓控制在正常或手術可接受的范圍內。抬高患肢,消腫,有利于手術進行和手術后的回復。護士做好相關手術部位的備皮,做好徹底消毒。讓患者在床上練習大小便,對于開放性傷口,放置人工留置物等可能感染的患者,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手術前禁食12 h,禁水4 h。保證患者睡眠充足,充分休息。對于心理焦慮,失眠的患者,適當應用鎮靜劑。
1.2.1.2心理護理 向患者充分介紹病情與手術的注意事項,讓患者充分了解手術的必要行、好處、術后并發癥、功能鍛煉的必要性及方法交代清楚,尤其是致殘手術之前,更應向患者講清傷后假肢的安裝使用,功能恢復和生活能力程度,宣傳有關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使患者對即將實施的手術充滿信心,并能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工作。術前和患者充分交流,了解患者心理,解答患者困惑。
1.2.1.3術前準備 協助醫生完成各項檢查,排除手術禁忌癥。加強營養,糾正負氮平衡,給予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飲食,必要時輸血或白蛋白,以增強體力;術前晚8∶00可用甘油灌腸劑灌腸,既可避免患者麻醉后肛門括約肌松弛而污梁手術臺,又可避免術后腹脹及排便難的痛苦。
1.2.2術后護理
1.2.2.1一般護理 病室應安靜、空氣流通、陽光充足、夜間燈光柔和、溫度濕度適中,最好安排在有傳人護理的監護室,直至清醒或病情穩定。根據麻醉及手術種類準備床單位,以硬板為主,需行石膏固定者,備好沙袋、棉熱墊、軟枕、肢體架等,需要做牽引的患者應備好牽引架,牽引繩,重量錘和鉤體等專科器材,必要時準備急救藥品。術后用平車推回病房,抬上病床時最好多人工作一致,以減少振動,防止對手術部位的影響。對于脊柱手術者,在搬動時需保持脊柱水平位,絕不能彎曲或扭轉。去枕平臥6 h,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使用心電監護儀,保持呼吸通暢,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氣管引起吸入性肺炎,若有嘔吐情況,應及時給予清理,全麻患者應吸氧至患者蘇醒,且呼吸正常。抬高患者的患肢,預防水腫,促進血液循環,以促進骨折的回復和傷口的愈合。密切關注傷口恢復,注意消毒,換藥,及時處理引流物。
1.2.2.2飲食護理 麻醉清醒后6 h候開始正常飲食,應加強水份和營養物質的攝取,選擇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但要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攝入,對于體弱或失血較多的患者,亦需適當補液或輸血。老年患者因新陳代謝慢,不易消化,傷口難以愈合。充分保證患者營養,多吃蔬菜,水果,以滿足老年患者對于營養的要求。
1.2.2.3功能恢復 是骨科術后的重要的康復手段,其目的是恢復局部功能和全身健康,但由于骨科術后的康復期較長,有些疾病甚至需要長時間臥床治療,從而影響了局部和全身的正常生理活動。原則如下:上肢以恢復手的靈活性為主,可指導患者做手的握、抓、捻等鍛煉,下肢的功能鍛煉應注重負重和行走,可加強腳趾和股四頭肌的練習等。初期,由于患者虛弱,手術部位疼痛明顯,應以休息為主,患肢在健肢幫助下做少量運動。健肢保持正常運動,防止術后并發生。中期應加強鍛煉,用器械或他人輔助,以加快功能恢復。但注意不可強度過大,對患肢造成二次傷害。后期,應讓患者自主用患肢多做正常的肢體活動,對于不正常的活動應及時糾正,以免造成錯誤的恢復。在恢復過程中應該用中藥涂抹、烤電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功能恢復。
1.2.2.4預防并發癥 及時換藥,觀察傷口愈合,注意環境清潔和空氣清新,臥床期間注意保暖,保持內衣及被單的干燥,加強口腔護理,防止細菌向下移行。保持呼吸道通暢,主要給予濕化氣道、勤翻身、間斷拍背、鼓勵咳嗽及咯痰,預防感染和呼吸道疾病。正常下肢應多運動,防止因長期臥床而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減少肢體突出部位與病床接觸的時間,經常更換被褥,特別是對于全身衰竭、極度消瘦或全身水腫等患者,在做好日常壓瘡預防護理外,必須積極治療原發病,早期給予營養支持,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褥瘡的形成。多飲水,吃易消化的食物,老年人易有便秘,必要時進行灌腸處理。
2 結果
53例患者經過我院的積極治療,均可能康復出院。住院時間14~27 d,平均(19.81±5.74)d。手術時間在60~130 min,平均(80.89±19.76)min。
3 結論
老年患者由于機體代謝功能降低,恢復能力差,術后容易發生并發癥,因此需要護士加強臨床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及時向醫生匯報。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骨科疾病不像以前那樣單純。由于個體差異大,常并存多種疾病,因此不能只考慮局部病變的治療而盲目進行手術,應充分估計患者的整體情況,對合并的疾病需進行治療和護理,使其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手術治療。做好圍術期的手術護理工作,有利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患者術后康復。
參考文獻:
[1]任蔚虹,王惠琴.臨床骨科護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08.
[2]閆靜.臨床護理路徑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0,23.
[3]黃坦軍,張宗玉.老年期常見的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M].北京:人民衛生版社,1995:267-27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