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重癥患者分級管理護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ICU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號碼表法分為兩組,50例研究組和50例對照組,研究組接受分級護理,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死亡率。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死亡率分別為(18.9±5.7 d、95.2±4.2分、14%)、(24.3±6.4 d、80.2±6.4分、26%),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結論 本次研究認為重癥患者分級管理護理能夠明顯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重癥患者;分級管理;護理
重癥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多為腦血管意外、顱腦外傷及惡性腫瘤晚期、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但是病區護士人力、物力有限,如何將有效的醫療資源用于不同病情患者中成為醫學界研究的重點。分級管理護理是一項基本的醫院管理制度,目的為提高護理質量、規范護理行為[1]。分級管理護理實行后有利于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并做出及時地調整。因此本次研究擬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重癥病房的患者,探討分級管理護理方法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重癥病房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號碼表法分為兩組,50例研究組和50例對照組,研究組接受分級護理,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兩組基礎疾病為高血壓腦血管意外、腦外傷、外科手術、交通事故、感染性休克、重癥感染。研究組平均年齡(52.8±22.9)歲,男性27例,女性23例;對照組平均年齡(53.6±26.5)歲,男性28例,女性22例;兩組人員性別,年齡,基礎疾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入選標準:①年齡>18周歲。②自愿參加試驗,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有惡性腫瘤者。②精神病或不能正確表達自己主述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士配置方法 由護士將床位平均分配給每個護士,使每個護士包干一定數量患者。
1.2.2研究組護士配置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詢問病史及查體,根據患者損傷類型,初步分為重度、中度、輕度,分別給予特級護理(患者的護患比1∶1)、一級護理(患者的護患比1∶2~3)和二級護理(無需專人)。
1.2.3特級護理 ①迅速建立2條以上的靜脈通道,快速、足量的進行液體復蘇,輸入液體要注意晶體和膠體的比例。②對于昏迷的患者,要保證口腔清潔,去除口腔內分泌物,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注意是否有瞳孔大小不對稱、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記24 h尿量和每小時尿量。③對于氣道阻塞、呼吸循環不穩定的患者,積極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實施機械通氣。對于張力性氣胸的患者,立即進行胸穿,使肺復張。④藥物治療以營養神經、腸內營養+靜脈營養、抗生素抗感染。⑤懷疑內臟損傷時,立刻安排床旁B超、X線,準備腹穿包,進行診斷性穿刺,立刻進行血型、血交叉檢查,做好手前準備。⑥對脊髓損傷者,搬運時注意避免脊椎旋移,防止發生醫源性截癱。
1.2.4一級護理 此類患者病情較輕,循環呼吸基本能自主維持。因此護理重點為:①在詢問病史的同時,進行包扎止血,建立靜脈通道,遵醫囑為患者進行安排各項檢查。②1~2 h進行生命體征監測,記24 h尿量,等各項檢查完善后,送入相關科室進一步治療,或留觀處理。
1.2.5二級護理 護理此類患者損傷輕,無活動性出血,生命體征平穩。①因此在醫生開出檢查單后,護士安排護工對患者護送,按急診流程進行抽血、B超或影像學檢查。②留觀查看或轉其他科室。
1.3評價指標 對比研究組和對照組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死亡率。
1.4統計分析方法 將資料錄入 Econometrics Views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使用Student's t 檢驗。兩樣本率的比較用χ2檢驗法,當P<0.05,判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和對照組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死亡率。研究組和對照組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死亡率分別為(18.9±5.7 d、95.2±4.2分、14%)、(24.3±6.4 d、80.2±6.4分、26%),結果比較有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分級管理護理是一項基本的醫院管理制度。重癥患者病情程度不一,易造成護理資源不合理配置,如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護理資源過剩,而病情危重的患者護理資源不足,極易造成造成護士疲勞和緊張,發生醫療事故[1-3]。因此對重癥患者進行分級管理護理十分必要。
本次研究發現研究組和對照組總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死亡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以看出采取分級管理護理能夠明顯降低ICU患者預后,提高患者對護士的護理滿意度。我們認為使用常規護理時,醫護人員主觀判定性大,不能及時發現患者潛在的危險,可能導致頭部創腔引流管、氣管插管脫出,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4]。而分級管理護理可以通過團結協作,制定合適的救治方案,告知家屬患者的病情嚴重性,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而且在分級護理中,護士能落實各項救治方案,如發現氣血胸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時,可以依照護理計劃,立刻行胸腔閉式引流,避免了匯報病情、延誤手術時間的弊端[5-6]。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認為實行分級管理護理能夠明顯縮短重癥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死亡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宋彥芹.如何落實分級護理制度的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0):1965-1966.
[2]耿夢雅,謝海莉,利慶華,等.分級護理在ICU中的應用探討[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9):90-91.
[3]陶玲,穆沙,葉舟,等.APACHE II評分系統對危重病人的監測意義[J].臨床急診雜志,2008,6(1):14-15.
[5]王鼎鐵.APACHEò評分在內科急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7,13(5):261,273.
[6]趙玉敏,張連榮,馮吉煥.APACHE II評分系統在重癥監護病房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6):6-7.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