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的治療方法與護理措施。方法 對我院收治的86例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的病例根據護理模式的差異,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圍術期護理,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措施。對比兩組患者感染得到控制的時間和機械通氣的時間長短,分析綜合干預護理對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病例的干預效果。結果 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灌洗術后給予綜合干預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和機械通氣時間,是一套安全,有效的護理辦法,值得廣泛應用。
關鍵詞:機械通氣;肺部感染;肺灌洗術
機械通氣是在呼吸機的幫助下,以維持氣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氧合、防止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為使機體有可能度過基礎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為治療基礎疾病創造條件。機械通氣是利用機械裝置來代替、控制或改變自主呼吸運動的一種通氣方式。但是在呼吸機應用的過程中氣管插管本身可將上氣道的正常菌群帶入下氣道造成感染,以及器械的不潔,操作過程的不標準等方面原因有可能會導致病原菌侵入造成感染[1]。預防性的抗生素應用在臨床中往往不能達到控制感染的效果,對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患者一般采取肺灌洗術治療,有臨床報道顯示效果較好,45例3年隨訪,體力明顯增加32例(71.1%),體重平均增加2.18 kg。91.1%患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次數減少。還可以通過肺灌洗術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評價,對臨床用藥具有指導意義[2]。于此同時,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后,臨床護理工作對患者恢復進程的影響也很重要,本次研究針對2008~2014年我院所收治的86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討論綜合護理干預對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術后恢復的輔助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自2008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86例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的病例根據護理模式的差異,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各43例。86例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齡范圍在35~69歲,機械通氣原發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炎患者及其他不同原因導致的急、慢性呼吸衰竭,診斷依據海平面靜息狀態下,動脈血壓分壓及二氧化碳分壓數值符合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86例患者均為機械通氣治療中發生肺部感染后給予肺灌洗術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原發病因等方面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干預措施主要包括:①病歷資料:從患者入院治療開始,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史資料及藥物過敏等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②術前準備:保持患者住院環境的清潔,減少人員出入給患者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鎮靜藥物使用前對患者做好安撫工作,降低其緊張情緒,情緒的穩定可以有效降低耗氧,降低氣道壓力升高導致呼吸拮抗的可能。③術中工作:對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等進行監測,適當使用藥物預防心率失常,血壓身高同時降低耗氧量。④術后觀察:對患者術后各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霧化機使用時蒸餾水需及時更換,根據觀察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調整霧化吸入時間,統括扣胸,拍背等幫助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定期對患者血氣,血常規標本送檢,以了解患者呼吸道感染情況。⑤心理護理:由于病情的變化及不同治療手段的應用,患者可能由于對疾病了解的不夠充分而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對疾病的治療和術后恢復產生不利影響。
1.3數據統計 統計兩組患者感染情況得到控制的時間長短及機械通氣時間長短,并發癥的發生率等。
1.4數據整理 通過SPSS 16.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對比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然后利用χ2進行檢驗。當P<0.05時,說明試驗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照組患者感染得到控制的平均時長為(8.32±3.47)d,機械通氣平均時長為(11.34±3.61)d;實驗組患者感染得到控制的平均時長為(6.92±2.51)d,機械通氣平均時長為(9.85±2.59) d。兩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住院期間由于肺灌洗術引起較明顯的并發癥的人數分別為8例(18.6%),2例(4.6%)。兩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機械通氣是在呼吸機的幫助下,以維持氣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氧合、防止機體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積,為使機體有可能度過基礎疾病所致的呼吸功能衰竭,為治療基礎疾病創造條件。機械通氣是利用機械裝置來代替、控制或改變自主呼吸運動的一種通氣方式。而呼吸道感染氣管插管本身可將上氣道的正常菌群帶入下氣道造成感染,污染的吸痰管、器械,不清潔的手等均可將病原菌帶入下呼吸道。病原菌多是耐藥性和毒性非常強的桿菌、鏈球菌或其他革蘭陰性桿菌。當發生感染時應使用抗生素。預防方面最重要的是無菌操作,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不能降低或延緩感染的發生反而會導致多種耐抗生素的菌株感染[3]。而肺灌洗術可以改善癥狀,肺灌洗術后當時患者即可感到呼吸通暢,胸悶、胸痛、氣短好轉或消失,3年1~3次療效鞏固。體質、體力恢復。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次數明顯減少。有報道顯示,根據對45例患者的3年隨訪,體力明顯增加32例(71.1%),體重平均增加2.18 kg。91.1%患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次數減少。肺部粉塵被清除。清除粉塵總量:每側肺平均在3000~5000 mg,其中游離二氧化硅70~200 mg。氣道阻力,呼吸功能明顯改善,動脈血氧分壓有所提高[4]。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可以有效的對肺部感染進行治療,同時可以通過灌洗術過程對病原菌進行鑒別診斷,對臨床用藥具有指導意義[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行肺灌洗術后護理人員通過采用對患者病史的加深了解,對手術前中后期的深度參與,術后對患者康復的整體干預等綜合護理措施可以有效加速患者恢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對于患者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采用機械通氣的呼吸衰竭患者一般自身調節能力和免疫能力較為底下,治療時間越長,對患者預后的影響越嚴重,同時可能導致患者對呼吸機依賴性產生。應用綜合護理措施對機械通氣患者重癥肺部感染行肺灌洗術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以有效提高治療進程,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是一套安全,有效的護理辦法,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劉艷,許志榮,郭春蓮.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治療重癥肺部感染的護理體會[J].中國臨床研究,2012,(05).
[]寧獻芬,劉海麗.經纖維支氣管鏡治療重癥肺部感染258例的護理體2會[J].微創醫學,2010,(03).
[3]凌宙貴,劉濱,劉衛,等.ICU與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率比較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01).
[4]梁英健,馬曉春,章志丹,等.呼吸重癥監護病房機械通氣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學動態變化[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3,(04).
[5]王承輝,劉衛,劉歡,等.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有創加無創機械通氣序貫治療老年COPD嚴重呼吸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04,(02).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