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析螺旋CT及血管造影在肝癌破裂診斷中的運用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破裂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血管造影檢查,而觀察組則運用螺旋CT檢查,對兩組的診斷準確率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檢查,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診斷準確率明顯較高,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在對肝癌破裂進行診斷時,運用螺旋CT檢查,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從而確保治療效果。
關鍵詞:螺旋CT;血管造影;肝癌破裂;臨床診斷
肝癌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疾病,具有病情嚴重、并發癥多等特點,其中肝癌破裂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約為2.5%~20%左右,病情兇險、起病急、預后差,并且具有較高的病死率,在肝癌死因中約占10%左右,也是導致肝癌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1]。由于患者的病情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再加上肝癌破裂在臨床上缺乏典型性特征,大部分患者發病后會出現惡心、血壓降低、面色蒼白以及腹痛等癥狀,也有一些患者的癥狀不明顯,診斷難度大。所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2]。因此,本文對螺旋CT及血管造影在肝癌破裂診斷中的運用價值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癌破裂患者77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38例,觀察組39例。對照組中12例為女性,26例為男性,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為(43.9±5.1)歲,病灶部位:30例位于肝右葉,8例位于肝左葉,其中3例為彌漫性病灶,10例為單發性病灶,25例為多發性病灶;觀察組中14例為女性,25例為男性,年齡25~67歲,平均年齡為(44.2±5.2)歲,病灶部位:32例位于肝右葉,7例位于肝左葉,其中4例為彌漫性病灶,8例為單發性病灶,27例為多發性病灶。兩組患者的病灶部位、病灶類型等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血管造影檢查,具體操作如下:運用飛利浦Allura Xper FD20血管造影機對患者進行檢查,采用Seldinger技術,選擇患者的股動脈進行穿刺,完成穿刺后,按照常規方法插管,直到肝總動脈或者肝固有動脈,然后對患者進行肝動脈造影。
1.2.2觀察組 觀察組則運用CT檢查,具體操作如下:運用GE LightSpeed VCT 64層螺旋CT儀對患者進行檢查,在對患者進行平掃后,再運用增強掃描,平掃時,指導患者保持平躺姿勢,對患者進行腹部擺位定位成像,其中間距為5mm,層厚也為5mm,對患者進行螺旋式平掃。同時,在對患者進行增強掃描時,運用高壓注射器將非離子型碘對比劑100ml注入患者的肘正中靜脈,注射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速度,一般為3~4ml/s,然后對患者進行掃描,分別獲得延遲期、靜脈期和動脈期三期頭像,重建原始數據,并進行分析處理。
1.3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12.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進行處理,運用率(%)表示計數資料,運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檢查,對照組的38例患者中,17例肝癌破裂,檢出率為44.74%,陽性征象包括毛細血管滲血、小動脈噴血等;而觀察組的39例患者中,37例肝癌破裂,2例漏診,檢出率為94.87%,陽性征象包括對比劑外溢、瘤周血腫、\"去核征\"以及腹腔內高密度影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肝癌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惡性腫瘤,通??梢苑譃閮煞N類型,分別是轉移性肝癌和原發性肝癌,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位居第3[3]。當前臨床上在診斷肝癌破裂時,血管造影是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其陽性征象以毛細血管滲血和小動脈噴血為主,但是出現誤診和漏診的幾率較高,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機[4]。螺旋CT技術由于具有操作簡單、無創性、診斷準確性高等諸多優點,被廣泛運用在肝癌破裂的診斷中。同時,臨床研究資料表明,螺旋CT采用三維重建方法,不僅可以將肝癌破裂的部位準確顯示出來,還能判斷肝癌破裂程度,有助于臨床上分期和確定患者病情[5]。在本次研究中,37例患者確診,2例誤診,檢出率為94.87%,主要陽性征象包括對比劑外溢、瘤周血腫、\"去核征\"以及腹腔內高密度影等,并且在圖像上表現為腫瘤內容物明顯外溢,腫瘤假性包膜中斷,低密度區呈現出不規則形和楔形特點。此外,CT診斷肝癌破裂的不典型征象則包括腫瘤包膜模糊、肝表面腫瘤突出等,在圖像上呈現出腫瘤表面齒狀凹陷特征。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檢出率為94.8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4.74%,檢出率高。
由此可見,臨床上在對肝癌破裂進行診斷時,運用螺旋CT檢查,能夠提高診斷準確率,從而確保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譚小云,陳德基,何明基,等.原發性肝癌自發破裂出血DSA特征及急診動脈栓塞治療[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0,26(7):879-882.
[2]Kim HC,Yang DM,Jin W,et al.The various manifestation of ruptur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T imaging finding[J].Abdom Imaging,2008,33(4):633-642.
[3]章云軍,董禮陽,杜雨清,等.原發性肝癌破裂出血的急診CT表現及介入治療[J].實用醫學雜志,2007,21(23):3408-3409.
[4]Tsitouridis I,Michaclides M,Christopoulou A,et al.Early stage of intraperitoneal ruptur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T and MRI evaluation[J].Annals of gastroenterology,2007,282-285.
[5]李勤,歐暉,螺旋CT及血管造影在肝癌破裂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4,20(28):65-66.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