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急、慢性咽喉炎患者采用頸部穴位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5年6~8月收治的患者8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40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口服藥物治療方式,治療組患者給予藥物穴位注射治療措施,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并行統計處理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咳嗽咳痰持續時間為(5.0±0.7)d,聲音嘶啞持續時間為(5.1±0.4)d,咽喉不適持續時間為(5.5±0.7)d,臨床總有效率為96.5%,均顯著好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慢性咽喉炎患者行頸部穴位注射治療能夠較迅速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適宜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慢性咽喉炎;頸部穴位;穴位注射
急、慢性咽喉炎是臨床常見的細菌感染性疾病[1],伴隨社會環境與生活習慣等不斷變化,其發病率逐年上升[2]。疾病發生后常存在難治愈及易復發等特點,導致患者長期遭受疾病困擾,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近年來,針灸治療咽喉炎逐漸受到臨床廣泛認可[3],我院將頸部穴位注射治療應用于急、慢性咽喉炎患者中,獲得滿意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6~8月贛州市第五人民醫院五官科門診收治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8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耳鼻喉頭頸外科學》相關診斷標準,排除合并臨近器官疾病、過敏性體質及全身性疾病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0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10例,女282例,年齡25~76歲,平均(37.1±4.6)歲,病程6個月~17年,平均(27.8±5.1)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106例,女294例,年齡26~78歲,平均(36.7±5.1)歲,病程6個月~18年,平均(26.3±4.9)個月。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中急慢性咽炎患者給予金嗓利咽丸(西安碑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5031725),口服60粒/次,3次/d;西地碘含片(北京華素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4021930),含服1片/次,3次/d。急慢性喉炎患者給予金嗓散結丸(西安碑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5042231),口服60粒/次,3次/d;西地碘含片應用方法與劑量同上。觀察組患者均采用頸部穴位注射治療,應用藥物包括慶大霉素針2ml、強的松龍針2ml及2%利多卡因針2ml。其中,急慢性咽炎患者注射部位為下頜角正中下緣5分處以及對側扁桃體穴,消毒后應用一次性注射器進針2寸左右,注射藥物3ml后快速拔針,并行壓迫止血,1次/w。急慢性喉炎患者注射部位為咽四穴,分別為甲狀軟骨邊緣四周5分處,每次選擇2個穴位注射,沿甲狀軟骨邊緣向內直刺1.0~1.2寸,注射藥物3ml后快速拔針,并行壓迫止血,1次/w。兩組患者均以1w為1個療程,連續治療2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治療后持續隨訪3個月以上,記錄患者咳嗽咳痰、聲音嘶啞以及咽喉不適等癥狀持續時間,并根據其臨床表現評定治療效果。①顯效:患者在治療1個療程內相關癥狀均顯著改善,治療后3個月內臨床癥狀與體征均完全消失,且無復發;②有效:治療2個療程內相關癥狀均顯著改善,治療后3個月內臨床癥狀與體征大部分消失;③無效:治療結束后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1.4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 1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癥狀持續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咳嗽咳痰、聲音嘶啞與咽喉不適癥狀持續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咽喉炎是常見上呼吸道疾病,主要分急性與慢性兩種[4],急性發病患者多為流感、急性扁桃體炎以及急性鼻竇炎等傳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所致,在其漫長病情發展后轉為慢性咽喉炎,進而形成長時間反復發作的咳嗽、咳痰、咽部不適等癥狀[5]。同時,由于咽喉炎常具有遷延不愈等特點,在治療不及時或不得當等情況下甚至促使感染情況進一步向上或向下蔓延[6],嚴重者甚至并發全身性感染表現,對患者健康存在一定程度危害。本次研究為良好改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將穴位注射治療應用于發病患者中,其療法主要傳承于巴氏神經反射學理論,以中醫針灸作為基礎。該種治療方式可更迅速改善疾病癥狀,一方面,通過中醫辨證施治觀念發揮經穴調節作用,另一方面,相關藥物直接作用下進一步抑制疾病發展。研究所應用藥物中慶大霉素發揮廣譜抗菌作用,強的松龍針抗炎、抗排斥、抗毒素并促進中樞興奮作用,利多卡起到局部麻醉效果,三藥聯合應用后迅速改善病毒感染,緩解局部炎癥反應,從而促進咽喉癥狀消失。本組患者經頸部穴位注射治療后,其咳嗽咳痰、聲音嘶啞與咽喉不適癥狀持續時間明顯短于常規口服藥物治療患者,并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口服藥物患者,充分證實頸部穴位注射方式在急、慢性咽喉炎中具有確切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急、慢性咽喉炎患者行頸部穴位注射治療能夠較迅速緩解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適宜廣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關愛靈,那仁滿都拉.蒙藥玉簪花-15味散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探討[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5,21(4):21-22.
[2]趙曉巍,屈媛怡,仲華.夏枯草片聯合頭孢拉定治療急慢性咽喉炎隨機平行對照研究[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14,29(11):86-87.
[3]劉立公,黃琴峰,胡冬裴.針灸治療咽喉炎的古今對照研究[J].中醫文獻雜志,2011,29(4):20-23.
[4]夏君.穿心蓮滴丸對急慢性咽喉炎的治療效果觀察[J].四川中醫,2014,32(3):168-169.
[5]秦華佗.野菊花注射液霧化吸入配合穴位外敷治療慢性咽喉炎40例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2):80-81.
[6]涂守東.咽喉痛及咽喉炎的主要臨床癥狀和治療藥物的合理選擇[J].黑龍江醫藥,2015,28(3):546-549.
編輯/倪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