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GE多層螺旋CT檢查囊型肝包蟲病的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86例在我院就診的囊型肝包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其中增強掃描60例,行B超檢查75例,所有患者都經過手術病理確診。結果 研究發現細粒棘球幼和泡狀棘球蚴分別為74例和12例,GE多層螺旋CT的準確率高于B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囊型肝包蟲病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應用GE多層螺旋CT掃描,準確率高,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囊型肝包蟲??;GE多層螺旋CT;診治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 in diagnosis of Cystic echinococcosis.Methods We investigated retrospectively the data of the 86 cases with Cystic echinococcosis which were proved after surgery from our hospital,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re were 60 cases were enhancement scanning and 75 cases were B ultrasonic inspection.Results Examined by CT,larval Echinococcus granulosus tapeworm and alveolar hydatidosis were 74 cases and 12 casesseparately,Theaccuracyrateof CT was higher than B ultrasonic inspection.There were diffeents between them(P<0.05).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CT diagnosis has great value in Cystic echinococcosis.
Key words:Cystic echinococcosis;CT;Pathological examination;Diagnosis
肝包蟲病分為囊型和泡型兩種類型,其中以囊型所占的比例最大?,F階段臨床主要通過影像學檢查來確診和隨訪。我院對部分囊型肝包蟲病患者的資料進行分析和探討,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F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選取86例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診的囊型肝包蟲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5~65歲,平均(42.1±6.5)歲;部位:左側肝22例,右側肝48例,兩側肝葉患者16例。入組患者均經過手術病理確診。所有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和儀器 GE多層螺旋CT掃描儀選用日本東芝公司提供的TGE多層螺旋CT-500s型全身GE多層螺旋CT機掃描儀,將層厚和層間距均設為10mm,重建時設定為5mm,螺距設定為1,矩陣設定為512×512。B超則應用由GE公司提供的LOGIQ730超聲彩色診斷儀,將超聲探頭的頻率設定為3.5MHZ。詳細記錄和觀察發現包蟲的位置、體積、形態、囊壁以及結構特征等。結果和手術病理進行對比。
1.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19.0的統計學軟件處理,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用χ2檢驗計數資料,當P<0.05表示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在此次研究中,發現細粒棘球幼和泡狀棘球蚴分別為74例和12例,兩類患者分別具有不同的GE多層螺旋CT影像學表現,其中術前GE多層螺旋CT發現84例,其確診率為97.68%,而術前B超發現73例,其確診率為84.88%,GE多層螺旋CT確診率更高,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包蟲病臨床上又稱其為棘球蚴病,其囊狀幼蟲可在人體肝臟、肺、腎臟、脾等部位寄居。肝包蟲囊腫根據流行病學以及病理表現的不同可分為細粒棘球蚴以及泡狀棘球蚴兩種類型,其中以前者的發生率最高,臨床約在98%左右,而后者臨床發病率僅在2%左右,但是大量統計數據顯示,泡狀棘球蚴引起的臨床癥狀更嚴重,且預后較差,能夠在各組織臟器間進行轉移[1]。寄生包蟲囊腫可在人體各組織臟器寄生,以肝臟的發生率最高。以往B超精彩被用來評價藥物治療前后囊腫的改變,如其內外囊是否發生分離,內囊壁是否出現破裂以及坍陷,囊內容物呈現高密度,囊腔變小等,這些表現都可視為治療有效的表現,因此成為眾多藥物試驗判斷有效的標準,但是沒有明顯的可比性。B超檢查方便快捷,能夠用來進行定位、定性以及觀察內部的密度,對絕大多數囊型肝蟲病診斷并不困難,但對肝泡狀棘球蚴診斷局限性較強,尤其是在合并感染和退變的病灶時。近年來隨著GE多層螺旋CT技術在臨床的應用和推廣,其逐步用于包蟲病的診治中。GE多層螺旋CT掃描橫斷面圖像具有較高的分辨率,能夠對包蟲病灶的細微結構進行觀察,并了解不同階段的病理改變以及并發癥的形態特征[2]。GE多層螺旋CT能夠清晰的顯示肝臟的解剖結構,發現和觀察病灶所在的位置,病灶的數目、體積以及結構特征等,因此有助于提高確診率[3]。此次研究顯示術前GE多層螺旋CT發現84例,其確診率為97.68%,而術前B超發現73例,其確診率為84.88%,GE多層螺旋CT確診率更高,且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且臨床發現,通過GE多層螺旋CT技術的X線衰竭系數GE多層螺旋CT值,能夠進行各種定量對比?,F階段GE多層螺旋CT已經被廣泛的用于評價藥物治療前后囊腫病理改變。
總之,GE多層螺旋CT和彩色超聲檢測囊型肝包蟲病不同病理階段都有典型的影像學改變,并以此來評判包蟲的活性程度,為臨床醫師的進一步治療指引方向,同時也可判斷預后。超聲由于費用相對較低,可重復性強,因此可以作為囊型肝包蟲病檢查的輔助方法之一,術前和GE多層螺旋CT聯合檢查,有助于提高檢查的確診率,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馬欽風,宋書邦,張玉英.超聲在囊型肝包蟲活性判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11,6(27):564.
[2]仁桑,冶俊山,普布次仁.CT在肝包蟲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西部醫學,2010,22(4):731-732.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