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并研究小兒肺部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3年4月~2015年6月的兒科送檢痰標本中分離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進行分析。結果 共送檢痰標本665份,分離鑒定病原菌310株,陽性率為46.62,其中居前2位的是大腸埃希菌(101株,32.58%)和肺炎克雷伯菌(54株,17.42),此兩種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檢出率分別為65.35%(66/101)、48.15%(26、54)。連續3年,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為100%,對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西丁的耐藥率相對較低,對其他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結論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小兒肺炎的重要病原菌,其產酶率高,耐藥性強,臨床應規范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降低細菌耐藥率,延長抗菌藥物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小兒肺炎;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本院住院患兒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3]。對兒科痰標本分離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性進行統計分析,對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據此進行分析,現將主要研究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4月~2015年6月本院兒科住院患兒送檢痰標本(均為負壓抽吸)分離菌株。排除同一患者重復菌株。本研究選擇ATB Expression全自動細菌鑒定儀、ID32E 鑒定試條,由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生產;藥敏紙片購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試劑有限公司。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
1.2方法 細菌的培養分離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3版)操作,通過全自動檢定儀鑒定試條鑒定細菌。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結果判斷按照美國臨實驗床室標準化研究所菌株均經表型確證試驗證實。
2 結果
2.1病原菌 共送檢痰標本665份,分離鑒定病原菌310株,陽性率為46.62%。其中分離率居前2位的是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別為101株(32.58%)和54株(17.42%)。
2.2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 此兩種菌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檢出率分別為65.35%(66/101)、48.15%(26、54)。連續3年,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美羅培南、亞胺培南、頭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均為100%,對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頭孢西丁的耐藥率相對較低,對其他抗菌藥物的敏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3 討論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見的條件致病菌,當呼吸道黏膜屏障受損或機體免疫功能障礙時,感染的發生率增加[4,5]。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易發生原發感染。本院連續3年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居兒科痰標本分離率的前2位,是小兒肺炎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顯示共送檢痰標本665份,分離鑒定病原菌310株,陽性率為46.62%。其中分離率居前2位的是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別為101株(32.58%)和54株(17.42%)。ESBLs由質粒介導,包括TEM、SHV起源的ESBLs和非TEM、SHV起源的ESBLs[6~8],是腸桿菌科細菌對廣譜頭孢菌素耐藥的最主要原因。產ESBLs細菌對青霉素類、頭孢菌素及單環菌素耐藥,僅對頭霉素、碳青霉烯類及酶抑制劑敏感。攜帶ESBLs的質粒,可同時攜帶對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磺胺類等多種藥物耐藥的基因,表現為多重耐藥,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困難。兩種細菌對頭孢菌素類、磺胺類及氨基糖苷類(除阿米卡星外)藥物的耐藥率均在50%以上[9],且敏感率呈逐年下降趨勢,尤以對第三、四代頭孢菌素下降明顯,可能與兒科抗感染治療以β-內酰胺類藥物為主有關。產酶菌株對藥物的耐藥率高于非產酶株,且呈多重耐藥[10]。酶抑制劑復合物制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敏感率也呈下降趨勢。產ESBLs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西丁的耐藥率分別為25.76%和15.38%,提示可能存在產AmpC酶的耐藥株,應加強對AmpC酶的檢測。小兒因機體酶系統不成熟、腎功能發育不全等因素,限制一些藥物的使用,而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和不規范使用,使細菌在選擇性壓力下耐藥性不斷增強,產ESBLs菌株逐年上升,給小兒呼吸道感染治療帶來困難。本院兒科痰標本分離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藥嚴重,產酶率高,無論是感染還是定植菌,均給臨床帶來麻煩,可造成傳播。應加強對細菌耐藥性的監測。建議治療時,結合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限制廣譜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特別是第三代頭孢菌素的使用。對于產ESBLs菌株,應選用對其敏感的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復合制劑,嚴重感染時考慮碳青霉烯類藥物。通過降低細菌耐藥率,延長抗菌藥物的使用壽命。
參考文獻:
[1]許春燕,余素飛,彭敏飛,等.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24):1524-1525.
[2]宋新程.呼吸道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藥變遷的探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22(34):263-364.
[3]靳穎,劉錦,王俊妨,等.產KPC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情況及基因型分析[J].實用檢驗醫師雜志,2013.22(04):452-453.
[4]陳鍵.老年呼吸科患者感染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藥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4(01):634-635.
[5]陳俊華,王小娟.致ICU和非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性[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6,01(01):22.
[6]符火,林尤仕.腫瘤患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的耐藥性監測[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5,27(24):2643-2644.
[7]潘慧瓊,袁雪峰,周敏,等.重癥監護病房耐碳青霉烯類肺炎克雷伯菌同源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27(12):264-265.
[8]李偉超,陳亮,徐鳳琴,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耐藥性變化分析[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5,04(05):352-353.
[9]萬珊,費櫻,楊煥婕,等.1051株臨床肺炎克雷伯菌的藥敏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12(20):45-46.
[10]黃忠強.肺炎克雷伯菌的藥敏結果分析[J].廣西預防醫學,2014,124(04):421.
編輯/安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