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注射用丹參在肝硬化腹水中的治療作用。方法 20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保肝護肝、利尿劑、支持療法,治療組加用注射用丹參,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白蛋白)指標的變化和腹水減少的差異。結果 治療組使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明顯下降,白蛋白上升,腹水明顯減少,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注射用丹參能顯著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臨床癥狀與體征。
關鍵詞:注射用丹參;肝硬化腹水;療效觀察
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常見頑固性的腹水,肝硬化腹水與門靜脈高壓直接相關,是多種慢性肝損害動態發展的嚴重階段[1],目前西醫治療以保肝、利尿為主,目前仍未取得理想的療效且復發率高。肝硬化腹水屬于中醫\"鼓脹\"范疇,源于肝、脾、腎三處病變,導致氣血淤積在腹內,表現為\"腹大如鼓,皮色蒼黃,腹部青筋顯露\",針對該病因和臨床癥狀,中醫藥治療具有一定優勢。我院2014年5月~2015年4月應用注射用丹參治療肝硬化腹水203例,并進行臨床對比研究,觀察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5月~2015年4月收治的經彩色多普勒、CT、肝穿刺活檢確診的20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82例,酒精性肝硬化21例,排除梗阻性黃疸、肝癌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水。按照Child-Pugh分級,其中B級124例,C級79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B級62例,C級40例,男性81例,女性21例,年齡32~69歲,平均年齡49.8歲;對照組B級62例,C級39例,男性83例,女性18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1.3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基本保肝藥物治療,包括還原性谷胱甘肽、水飛薊賓、甘草酸二胺,同時口服呋塞米20~40mg/d 與螺內酯60~120mg/d,利尿且注意補鉀;口服普萘洛爾10mg,3次/d,以降低門脈壓力;靜脈給予維生素K1 10~30mg/d預防出血;低蛋白血癥患者加用白蛋白或新鮮血漿提高膠體滲透壓;脾功能亢進患者口服利可君升高血小板。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加用注射用丹參(凍干)(哈藥集團中藥二廠生產,批號1409713、1410716、1412714、1411730)800mg(使用前先用適量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臥床休息,限制鈉、水攝入,以每日飲水不超過1000ml,氯化鈉每日攝入量0.6~1.2g為宜 ,觀察治療20d。
1.3觀察項目 使用AU64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監測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轉氨酶(ALT)、白蛋白(ALB),使用彩色多普勒測量腹水量。根據Child-Pugh分級標準將腹水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重度。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選用SPSS16.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用t檢驗。P<0.05說明碰巧出現的可能性小于5%,可以否定無效假設,兩組差別有顯著意義。
2 結果
2.1治療后腹水情況 治療組肝功能Child-PughB級62例中腹水消失49例,13例重度轉為輕度,Child-PughC級40例中34例由重度轉為輕度, 6例較治療前減少由重度轉為中度。對照組Child-PughB級62例中腹水消失28例,34例重度轉為輕度,Child-PughC級39例中8例由重度轉為輕度,31例由重度轉為中度。
2.2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后肝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療組較對照組變化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3除1例輕微皮疹過敏現象,不影響后續治療外,無其他不良反應。
3 討論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機制主要是肝血竇壓力增加,與下列因素有關:①全身小動脈擴張;②鈉水儲留;③肝血竇壓力增加[2]。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改善肝功能,緩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丹參屬唇形科植物,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我國傳統中醫藥,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癰、除煩安神、通脈養心、保肝、抗胃潰瘍、抗脂質過氧化、消除自由基、抗衰老等多種功能[3]。
現代藥理研究證明,丹參中水溶性成分丹酚酸能降低肝組織羥脯氨酸(HYD)含量,抑制Ⅰ、Ⅲ型肝原在基質中的沉淀,從而減輕肝纖維化程度,表明丹酚酸有顯著的抗纖維化作用[4]。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擴張血管作用,可經過抗自由基的過氧化損傷,修復肝細胞,恢復肝血竇血流,改善肝微循環和營養供給,抑制肝纖維化增生;能顯著增加尿中尿素、肌酐、鈉和無機磷的排泄。研究發現,丹參可促進細胞外液轉移至細胞內,增加腎血流量,并增加尿量,促進腹水消退,縮短臨床治療周期。
臨床結果表明,注射用丹參(凍干)治療肝硬化腹水,可使病情緩解期縮短,顯效率明顯提高,盡快有效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和生活質量,且未發現影響治療的嚴重過敏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Moore K P,Wong F, Gines P, et al. The management of ascites in cirrhosis: report on the consensus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cites club[J] .Hepatology, 2003,38(3):258-266.
[2]李海軍,李東,孫殿興.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及其并發癥[J] . 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09,36(1):61-64.
[3]徐世琴,劉琳. 注射用丹參(凍干)結合西藥治療肝硬化肝腹水40例[J] .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17(23):3655-3656.
[4]徐列明,劉成,劉平. 丹參酚性酸B對大鼠傳代肝貯脂細胞增殖、形態和合成細胞外基質的影響[J] . 中華肝臟病雜志,1996,4(2):86.
編輯/蔡睿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