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觀察和分析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的效果。方法 基于治療方法的不同,選擇本院在2012年10月~2015年7月收治的76例大腸息肉患者,將其分為開腹組和內鏡組,各組病例數均為38例,開腹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內鏡組患者于內鏡下實施高頻電切術,對比分析兩組患者一次性治愈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內鏡組一次性治愈率明顯比開腹組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少于開腹組,兩組數據經過比較分析,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即P均<0.05。結論 于內鏡下采用高頻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治愈率高且并發癥少,建議在臨床中優先使用。
關鍵詞:大腸息肉;內鏡;治療;高頻電切術
大腸息肉包含有腫瘤性贅生物與非腫瘤性贅生物,上述兩種息肉在臨床中區分難度比較大,多以息肉進行初步評判,而后進行病理學檢查,待確診后再進一步進行分類[1]。該病可能是飲食、家族性、炎癥增生性、環境和遺傳性等因素共同所致,容易引起腹瀉、消化道出血以及腹痛等,常被認為是癌前病變,在臨床中一旦發現須及時清除[2]。目前在大腸息肉的臨床治療中,內鏡下采用高頻電切術治療所獲良好效果已得到認可,下面筆者就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的效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取的對象來自于2012年10月~2015年7月到院實施手術治療的大腸息肉病例,共有76例,多數患者均存在腹痛、便血、便秘、腹脹以及腹瀉等癥狀,所有患者和其家屬均簽訂知情同意書,積極參與到本次研究活動中來。排除并心肺功能不全患者、伴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以及安置有心臟起搏器患者。基于手術治療方法的不同,把76例患者劃分成為開腹組和內鏡組,各組例數均為38例。開腹組38例患者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為32~67歲,平均年齡為(46.27±3.21)歲,單發息肉22例,多發息肉16例,息肉直徑為0.6~3.2 cm,平均直徑為(1.8±0.3)cm;內鏡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為33~66歲,平均年齡為(46.24±3.19)歲,其中有24例患者單發息肉,有14例患者是多發息肉,息肉直徑為0.7~3.3 cm,平均直徑為(1.9±0.2)cm。通過比較檢驗,兩組患者在息肉直徑、男女病例分布以及平均年齡等方面比較所存差異不明顯,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均>0.05,可比性較好。
1.2方法 開腹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內鏡組患者于內鏡下實施高頻電切術治療,操作主要如下:手術前實施常規腸鏡檢查,以口服的方式服用硫酸鎂,切忌不可食用甘露醇,所用治療儀為ERBE高頻電治療儀,混合電流指數為3~4,功率在30~35 W。根據患者息肉形狀、數量和大小以及充血情況等,明確切除次數,對不同位置的多發息肉應從右半結腸至左半結腸依次進行摘除。按照結腸鏡前端、息肉距離與電極所形成的角度,適時采取變換體位、調節旋鈕和扭動鏡身等方法,充分暴露息肉,使其處在最佳位置,其中息肉直徑若<0.5 cm則采取熱活檢鉗燒灼;直徑在0.5~2 cm的采取高頻電圈套和電凝,利用圈套器將息肉蒂部套住,事先實施電凝而后進行電切,注意圈套器不可過于收緊以防機械切除引起出血;直徑超過2 cm,可分步摘除,同時在病灶底部位置注射腎上腺素讓其隆起,以此減少出血和穿孔,注意每次摘除的息肉不可過多,盡量分為多次摘除。如息肉在鄰近位置或者同一位置則一次性切除,若不在同一位置則分別摘除,以防出現并發癥。
1.3觀察指標 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一次性治愈率、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研究實驗數據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t比較檢驗計量資料,表示方式為(x±s),以χ2比較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開腹組和內鏡組治療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通過統計學處理分析可知,內鏡組一次性治愈率明顯比開腹組高,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比開腹組少,兩組數據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即P均<0.05,見表1。
3 討論
常見大腸息肉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有報道研究發現,大部分腺瘤性息肉均是結腸癌前病 變[3]。目前關于大腸息肉發病原因還尚未給出明確的標準,但從大量調查資料來看,大部分腸癌均為腺瘤癌病所致,故近年來在大腸息肉的臨床中多數學者認為應早發現和早切 除[4]。傳統開腹切除手術手術時間長、不適合切除多發性息肉、創傷大,目前已逐漸被內鏡下切除手術所代替,內鏡下切除術包含有粘膜切除術、高頻電切術、粘膜剝離術、微波以及分塊切除法等,上述切除法中最為常用的是高頻電切術,該手術經電灼熱效應和組織接觸后,產生高熱,可快速汽化以及蒸發組織水分,讓蛋白變性以及凝固,以此達到切除息肉的目的。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內鏡組一次性治愈率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開腹組(P<0.05)。
綜上所述,于內鏡下采取高頻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效果好且并發癥少,安全可靠,值得在臨床中應用以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彪,賈宇新,張儼琳,等.內鏡下鈦夾和(或)尼龍圈套輔助電切術治療大腸有蒂巨大息肉的臨床應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3,12(6):433-434.
[2]饒官華,鄒尤寶,韋樹理,等.鈦夾聯合內鏡下高頻電切除大腸息肉46例分析[J].海南醫學,2010,21(1):85-86.
[3]蘇俊,吳會超,劉菲菲,等.內鏡下高頻電切術治療不同類型大腸息肉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7):759-762.
[4]張霞,王景波,曹林紅,等.內鏡下高頻電凝電切術治療大腸息肉護理體會[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1):1809,1822.
[5]王一鳴,熊毅敏,鄭國榮,等.鈦夾及尼龍繩對預防大腸巨大有蒂息肉高頻電凝切除術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3,19(1):29-33.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