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使用袢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治療老年肩鎖關節脫位的臨床效果,從而總結出更好的治療方案。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出現了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患者就診的先后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的老年患者進行鎖骨鉤鋼板固定復位治療,而治療組的患者進行袢鋼板復位治療,對兩組患者各項治療指標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袢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有效治療率對比無明顯的差異性。但患者的術后恢復,術后并發癥以及遠期并發癥和患者肢功能恢復對比有差異。結論 袢鋼板治療老年肩鎖關節脫位具有更好的治療效果,但是否存在遠期并發癥,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關鍵詞:袢鋼板;鎖骨鉤鋼板;老年肩鎖關節脫位;治療;臨床效果
肩鎖關節脫位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創傷性疾病,患者可表現出局部疼痛、腫脹及壓痛,傷肢外展或上舉均較困難,前屈和后伸運動亦受限,檢查時肉眼可見皮膚局部高起,雙側對比較明顯,肩鎖關節處可摸到一個凹陷,可摸到肩鎖關節松動,X線照片檢查,可明顯顯示鎖骨外端向上移位。肩鎖關節脫位多數是由于外傷導致,同時還經常伴有韌帶斷裂,因此法復位后制動較為困難,手術率較高。老年患者因為身體機能的衰退,同時還可能伴隨有多種基礎疾病,因此對于手術治療具有更加嚴格的要求,現就對我院收治的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者使用袢鋼板治療的3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簡要的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出現了肩鎖關節脫位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患者就診的先后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4例,治療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齡為60~80歲,平均為(72.8±1.5)歲;左側脫位患者14例,右側脫位20例;跌倒傷17例,墜落傷10例,交通意外損傷7例;二級脫位患者11例,三級脫位患者23例;患者出現脫位的時間為1~8 h,平均為(3.5±0.5)h;對照組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齡為60~80歲,平均為(72.6±1.3)歲;左側脫位患者15例,右側脫位19例;跌倒傷18例,墜落傷10例,交通意外損傷6例;二級脫位患者12例,三級脫位患者22例;患者出現脫位的時間為1~8 h,平均為(3.5±0.4)h。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例數、致病原因、發病時間、疾病分型等多個方面對比均無明顯的差異性。同時要排除掉80歲以上,合并有嚴重基礎疾病,脫位可以進行保守治療無需進行手術,對手術麻醉過敏等多種不適合手術以及無法耐受手術的病例。
1.2 入選標準 根據患者傷力及韌帶斷裂程度,按照Zlotsky等將其分為三級,選擇損傷達到三級,或者二級脫位,但是使用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療方法達不到治療效果的患者。
1.3方法
1.3.1鎖骨鉤鋼板治療 取患者30°半平臥位,墊高患側肩部,給患者進行上臂叢麻醉,對于過分緊張的患者進行全麻,以肩峰、喙突及鎖骨遠端內側做為標志,起自肩峰外側取肩鎖關節長約8~10 cm的橫弧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暴露肩鎖關節、骨折部位和斷裂的韌帶,清理好瘀血塊和破裂的關節盤后,復位肩鎖關節。選擇合適的“S”形鋼板塑形后插入肩峰下,并將鋼板端置于鎖骨上,利用鋼板復位肩鎖關節,一般以鎖骨遠端低于肩峰1~2 mm較好,螺絲釘固定鋼板與鎖骨,修補斷裂韌帶。術后常規抗炎治療保證患肢休息并用三角巾懸吊1~2 w,2 w后逐漸練習抬高患肢及肩關節運動,10~12 d拆線,半年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1.3.2袢鋼板治療 同樣對患者30°半平臥位,墊高患側肩部,給患者進行上臂叢麻醉,對于過分緊張的患者進行全麻,以肩峰、喙突及鎖骨遠端內側做為標志,起自喙突做“L”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深筋膜,暴露暴露肩鎖關節、骨折部位和斷裂的韌帶,清理好瘀血塊和破裂的關節盤后,使用手法復位肩鎖關節。在C臂機輔助監視下,使用克氏針經喙突到基底部鉆孔,后使用4.5 mm的鉆頭擴大髓道,復測鎖骨上沿到基底部的長度,選擇長度合適的環形袢將袢鋼板植入。術后常規抗炎治療,并進行早期的功能鍛煉。
2結果
2.1治療效果對比分析 袢鋼板與鎖骨鉤鋼板患者手術當中的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分別平均是(66.5±12.5)min,(95±15.8)ml和(59.5±9.5)min,(94±9.6)ml,兩組數據結果對比無明顯的差異性。治療組當中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間傷口愈合復原較好的例數為29例,愈合一般的例數5例,而對照組當中愈合復原較好的例數為18例,愈合一般的例數15例。雖然兩組患者在經過有效治療之后,均達到了治療效果,但是治療組當中的患者傷口愈合的優秀率要高于對照組當中的患者,見表1。
2.2術后并發癥對比 兩組患者在術中均未出現鎖骨下神經、血管損傷等手術并發癥,術后無感染現象,內固定無松動及脫出。但是進行了鎖骨鉤鋼板治療的患者術后瘢痕較為明顯,有2例患者感覺疼痛較為劇烈,傷口充血腫脹較為明顯7~10 d才有所減退,而治療組患者當中術后瘢痕較小,患者無明顯的異常不適,傷口僅表現出現輕微的充血腫脹3 d左右疾病消退,兩組結果對比也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遠期并發癥對比 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6~18個月的隨訪,X線片顯示鎖骨骨折全部愈合,無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現象。治療組患者的肩部外展,上舉,前屈和后伸運動完全恢復正常,而治療組當中有3例患者出現了肩部外展輕微受限。而且治療組的患者無需進行第二次取出鋼板的手術,同時治療組當中也無肩鎖關節再脫位發生,而對照組患者不僅需要進行第二次的手術,而且對患者的隨訪當中還出現有2例患者沒有取出鋼板,在取出鋼板的患者當中有3例患者出現再脫位,兩組患者在術后遠期并發癥結果對比上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鎖骨鉤鋼板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較多,效果也較好的一種有效的治療肩鎖關節脫位的方法,其相較于以前的肩鎖關節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喙鎖韌帶重建或固定術、鎖骨外端切除術、肌肉動力重建術等這些方法來說,具有手術視野清晰,能夠更好的清理關節,修復肩鎖關節囊、喙鎖韌帶、三角肌等損傷部位,同時由于鎖骨鉤鋼板自身的形狀上面的優勢,不僅更加合符人體的局部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特性,固定后鎖骨與肩峰之間的關系與原關節結構類似也能夠有效的減少發生組織排斥反應的出現,同時內固定物不經過關節面,減少了術后創傷性關節炎發生的可能性,具有較高明顯的臨床優勢[1-2]。
總之,就目前我院掌握的臨床資料而言,使用袢鋼板相較于鎖骨鉤鋼板治療老年肩鎖關節脫位上面來說,不僅具有更高的愈合優勢,患者術后的并發癥,術后的遠期并發癥以及對患者的功能恢復等多個方面對比具存在有明顯的優勢。但就現在臨床上的數據來說,有關于袢鋼板的治療效果以及有無其他遠期并發癥等方面報道的資料不夠,因此是否采用這種治療方法,還需要更多的數據補充之后再說。
參考文獻:
[1]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504-50.
[2]趙明東,尹望平.肩鎖關節脫位的治療進展[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1,(02).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