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作為《出展世界》雜志品牌線下活動之一和第七屆中外會展項目合作洽談會的亮點板塊,出展交流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本次出展交流會由《出展世界》雜志社主辦,中國貿促會系統北方會展聯盟、中國國際商會會展工作委員會支持,并得到深圳市泰德勝物流有限公司的贊助支持。來自國內外知名會展主辦單位、組展代理機構、會展服務機構以及相關業界近百名代表出席了會議。交流會由主題演講、權威發布和兩場主題對話組成,充分探討出展行業的發展機遇與挑戰。
On July 6th, as a brand live event of Overseas Exhibitions magazine and one of the highlights of 7th Expo Project Fair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held during 4th to 6th July, Overseas Exhibitions Seminar was held in Beijing Yanqi Lake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er.
The seminar was supported by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orthern China Exhibition League, and the Exhibition and Event Committee of China Chamber of International Commerce. Over 100 delegates including leading multinational organizers, agents for overseas exhibitions, and service suppliers for overseas exhibitions attended the meeting to discuss industry challenges.
The seminar consisted two theme speeches on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MICE cities and exhibition logistic solution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respectively; the authoritative release of 2016 Development Report on Chinese Outbound Exhibition Industry; and two panel discussions themed on In-depth cooperation of Outbound Chinese exhibitions and Enhancing the value of overseas exhibitions.
主旨演講一會展城市的國際推廣
國內資深會展行業人士、法國國際專業展促進會駐華代表團駐華代表婁述渝介紹了法國巴黎大區的經濟發展情況和展覽市場的格局。巴黎大區和法國全境每年舉辦450個國際展覽會,展覽覆蓋眾多產業,其中不乏世界級的大展,參展商為16.2萬家,高居歐洲首位,亞太區參展商達到17%;迎來1,400萬觀眾,亞太區買家占12%。同時,巴黎也是全球知名的商務旅游目的地和會議城市。
中國是法國展覽會重要的國際客商與展商來源國。中國是法國展會的第5大參展國和第11大觀眾國,中國觀眾占法國展會國際觀眾的三分之一。過去數年,圍繞法國的時尚創新,農業與食品,建筑、環保和工業,交通等優勢產業,法國國際專業展促進會等相關機構有條不紊地在全球各地開展了對會展城市的宣傳推廣,參與機構的級別越來越高,宣傳范圍不斷超出單純的展覽會宣傳。婁述渝認為,會展城市的國際推廣是一個新的課題,也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也成為各個地方展覽業推廣促進的一個很好的抓手,希望業界共同努力,把中國的會展城市也推向全球。
主旨演講二“一帶一路”展會物流挑戰應對
深圳市泰德勝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緬芝作為知名展品物流企業分享了一帶一路地區的“全球展會物流挑戰應對”。她認為,展覽企業要從貿易暢通、道路聯通等多個指標綜合分析參展目的國與中國的國別合作度。國別合作度最高的是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緊接著是泰國、巴基斯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蒙古、波蘭等,這些都是深度合作大型和快速推進型的國家,也是值得會展企業高度關注的國家。
而物流運輸企業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高度融合鐵路運輸;創新運輸組織模型,釋放信息數據紅利 ; 構建國與國之間港口物流統一通關標準;借力中歐班列帶來的新契機等,并考慮“多式聯運”的操作模式,即采用兩種以上物流方式,相互銜接、轉運的符合運輸方式,打造通暢物流體系。另一方面,展覽企業也要注意進軍“一帶一路”市場的風險因素,例如政治不穩定、經濟不發達、宗教文化影響、海外勞工安全問題等。最重要的是切犯經驗主義錯誤,而要加強學習,增強認識,選好入口,集群行動。
權威發布
《2016中國出展行業調查報告》
為展現中國出展行業的基本面貌,填補行業調研空白,新展智慧大數據研究院作為會展業的專業調研機構,特對全國知名出展企業進行了抽樣調查并主持撰寫《2016中國出展行業調查報告》。在出展交流會上,中外會展雜志社編輯部主任陳猛發布了報告并向在場觀眾免費發放報告。
該報告分為三章,分別是:《出展項目基本情況》《海外自辦展基本情況》《案例分析》。報告得出的基本結論是,隨著參展企業對提升出展成效的進一步要求,組展機構的業務也變得更加多元。很多組展代理機構在自身代理業務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經驗和業務資源衍生出海外自辦展、個性化商旅服務、市場信息咨詢等業務。同時,加強中國品牌形象打造、展會知識產權等議題也引發業內更為深入和廣泛的思考。
2016年,中國企業共出國參加1,492個展覽會,較較上年增加了7%;展出面積為83.5萬平方米,較上年增加了14%。參展企業數量超過5萬家。絕大部分參展商為中小企業。不少出口企業有固定的出國參展計劃,出國展覽在中國外貿事業的發展中仍然扮演重要作用。
在自辦展領域,自辦展項目數最多的國家依次是:巴西、斯里蘭卡、印度、俄羅斯、南非、印度尼西亞、美國、越南、伊朗、土耳其。在全年自辦展項目中,獨立展為56個,占比為55%;展中展為45個,占比為45%。在前十名辦展機構的項目中,獨立展為35個,展中展為36個,占比基本持平。大型企業的海外自辦展業務長期以來較為穩定,占據中國海外自辦展領域的大半江山。前十名辦展機構展會項目數為71個,占全年項目數的70%。
主題對話一海外自辦展深度合作
陳志榮表示,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從2001年起在澳大利亞舉辦中國紡織服裝展覽會,并與國內各省市的貿促機構合作,歷經多重挑戰之后,現已經打造成為一個在當地市場具有良好反響的行業自辦展。自辦展的運營一定要堅持商業化,同時要根據產業本身的發展特點,盡量打造國際化的展覽會,持續吸引買家。另外,海外自辦展不能單打獨斗,而是與出展所在地的原有品牌展會的合作,這有利于降低營銷成本,擴增展會規模。在未來,愿意以資本合作、項目合作、項目承包等方式與各機構開展合作。
米亞賽·吐爾遜表示,公司的相當一部分展覽業務聚集在“一帶一路”沿線,包括俄羅斯、東歐、波蘭、中亞五國、東南亞國家等地。隨著中國品牌進入國際市場的水平進一步提升,中國機構的海外自辦展業務也順應了這一趨勢。ITE利用自身本土優勢,與中國國內機構開展合作,共同培育展會品牌初見成效,計劃未來將這種模式復制到各地各行業的其他展覽會。自辦展的主辦方要考察市場需求,盡量避開已經非常成熟的競爭激烈的發達會展市場。建議在非常需要中國產品且相關展覽存在空白的發展中國家辦展,并竭力提升展會的貿易效果,確保展會的可持續發展。ITE也愿意以開放、透明的姿態與業界機構展開辦展合作。
綦宜龍表示,公司從2003年開始在印度市場舉辦中國商品展,并逐漸擴展至泰國、斯里蘭卡和緬甸等國家,在斯里蘭卡、印尼、泰國等地都積累了相應的展覽資源。今年年初與新加坡的展覽公司成立合資公司,計劃進一步在海外自辦展領域和“一帶一路”區域開拓更多展覽項目。在國際合作的過程中,大型展覽機構對展會品牌高度重視,中國展覽機構如有足夠實力可以考慮尋求合作。另外,專業展和綜合展的結合是一個持久的痛點,需要企業不斷探索展會的定位,把握好展會專業性和展會規模的平衡點,今后計劃開拓關注金融科技、物聯網領域的戰略業務。
吳丹認為,海外自辦展可以成為組展代理機構重要的新業務增長點,而西麥克以境外當地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結合公司固有資源,逐步開拓海外自辦展業務,包括在印度、蒙古等市場潛能較大的市場,并嘗試“展中展”等模式。比如印度,整體經濟發展很快,會展市場潛力也很大,基礎設施仍有不斷改善的空間。公司也在墨西哥的一些品牌展會舉辦了中國品牌展,并在一些展會上與主辦方和商協會合作,在展會上舉辦對接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展覽公司可以抱團出展,共拓機遇,培育中國自辦展品牌,并從市場化的角度去解決辦展過程中的痛點。
主題對話二以展覽創造更多價值
劉國良表示,漢諾威米蘭的中國子公司一方面是把漢諾威展覽會和米蘭的展覽會引到中國來,一方面組織中國企業參加漢諾威米蘭的展覽會。當前,德國展會的國際化程度在進一步加強,而亞洲的參與國中,增長最快的是中國。中國企業要提升所展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性,反映中國相關產業的先進工藝水平。
全球來看,業內數家辦展巨頭都是出版商出身,具有豐富的行業信息和客戶數據,或是作為場館運營者收集到豐富的客戶數據,成功進軍展會主辦領域。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收集效率大大提升,同時,合作和共享也是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目前傳統展覽會受到其他媒介的挑戰,但主辦方可以依托專業的辦展優勢,加強與政府協會合作伙伴的合作,在共享時代共享展覽會的發展。
李靜表示,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成立18年以來,已經將10多個行業包括一些世界排名第一的展覽會品牌引入中國,同時負責境外項目的管理和推廣,提升代理商的服務水平,傳達主辦方優秀的服務理念,與國內合作伙伴共同改善中國的參展商和觀眾到海外去參展和觀展的體驗。她建議中國參展企業要遵循主辦方對展區的科學劃分,提前做好參展規劃和籌備工作,及時報名,更好地邀請客戶到現場來洽談。
她認為,德國展覽公司是全球辦展最專業的主體之一,政府對會展基礎設施和展會公共服務做得非常到位,而主辦方也會與專業的協會合作,確保展會主題和內容契合行業發展。此外,各大型展覽公司舉辦的展會各有優勢,一般不會出現舉辦大量重復題材展覽會等惡性競爭。而跨國主辦方在擴張國際業務的過程中,通常十分倚賴本地化的運營團隊。同時,出展行業對合作有很高的要求,在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代理商、服務商等機構的合作,為展商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務。
李波表示,在過去7年,公司專注于外展組織代理業務,包括電力、工業、光伏新能源等行業的100多個展會。目前中國展商的外貿市場越來越多元化,在歐美中東等地的展會以外,非洲等地的參展體量也越來越大。因此,公司會整理不同區域的行業展會信息,給參展企業更多的選擇。此外,也會根據展商需求,組織有針對性的商旅考察行程,助力客戶更好地開拓海外市場。在具體的銷售層面,主要通過三種渠道開展合作,包括:自有客戶加代理同行的銷售;與各行業的商協會合作招展;緊跟各地貿促體統和商務廳的外展補貼政策,梳理相關展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