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吉首 416007;2.吉首大學,湖南 吉首 416000)
[摘 要] 花垣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要實現精準扶貧,必然要走教育精準扶貧的路子。兩年來,湘西州花垣縣的教育精準扶貧事業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從花垣縣的教育精準扶貧現狀及對策入手,分析探究其可行的路徑。
[關 鍵 詞] 花垣;教育;精準扶貧;路徑
[中圖分類號] G719.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25-01
一、花垣縣的簡介
花垣縣,隸屬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人稱“一腳踏三省”“湘楚西南門戶”。總面積1109.35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88個村19個社區(居委會),31多萬人,苗族人口占78.5%。花垣是苗族聚居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二、花垣縣的貧困現狀及原因分析
花垣縣有162個貧困村,占行政村總數的56.3%,,貧困人口6.1萬人,占全縣農業人口的23.1%。這些貧困村的地理位置大多偏僻、生產生活條件惡劣、群眾文化素質低等,這些都給當地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十分嚴重的影響。
三、花垣縣教育精準扶貧的主要措施及存在的問題
貧困地區是實現全面小康的短板,補齊這塊短板若只靠“輸血”,則是圖一時之快,只有通過教育授之以漁,來實現貧困地區的自我“造血”發展,才能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因此,開展教育精準扶貧,不僅是個人發展的需要,還是撬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利器,更是國家在新常態下實現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經走訪、調查發現,花垣縣在教育精準扶貧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在全州率先啟動貧困生資助全覆蓋,惠及10000多戶貧困家庭。近年來,花垣縣認真貫徹落實“五個一批”和“十項工程”的工作要求,把實施教育脫貧工程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工作來抓,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出臺《花垣縣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資金發放實施方案》文件,全面落實貧困生資助全覆蓋。
2.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全方位實施精準扶貧。花垣縣職業教育中心是該縣職業教育和各種職業培訓為一體的綜合協調機構。該中心以培養技能人才為目標,在精準招生、精準培訓、精準對接、精準幫扶、精準就業等方面發揮職業教育優勢,全方位實施教育精準扶貧。
(二)存在的問題
1.職業教育的發展不太給力。
2.農村小學生的營養問題沒得到解決。
3.人才技能欠缺問題較嚴重。
4.農村教師師資力量薄弱。
四、花垣縣教育精準扶貧的路徑選擇
教育精準扶貧是現代扶貧攻堅的關鍵,它不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貧困人口的貧困問題,增強貧困人口自身的致富能力,而且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一)強化教育事業保障
第一,我們要把“控輟保學”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落實縣、鄉鎮人民政府“控輟保學”工作的主體責任。第二,政府應制定一系列針對貧困人口的教育資助與幫扶政策。第三,我們需要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關愛網絡,關注貧困兒童、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第四,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施就業援助。
(二)提升基礎教育水平
大力實施《花垣縣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設立基礎教育扶貧基金,加大對花垣縣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基礎教育投資力度,從根本上增強貧困人口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競爭力。
(三)改善學校設施條件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貧困村學校高速寬帶接入,確保所有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對花垣縣各貧困村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保育員的培訓;支持鼓勵優秀教師到貧困村從教。逐年提高農村教師人才津貼,教師職稱評審和評先評優向農村學校傾斜,對在農村學校任教20年以上的教師建立榮譽制度。
(五)加快發展職業教育
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實施“一家一”職教工程,并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就讀職校一律免費;通過教育培訓,提升該地區貧困人口的人力資源價值,增強他們自身的脫貧功能。
(六)實施貧困生資助全覆蓋
構建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和所有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的教育發展幫扶機制。
(七)加快發展成人教育
可以依托湘西職院、縣職業高中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實行彈性學制,分階段完成學業,大力發展農村新型職業農民教育,促進成人教育與農村適合發展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嚴萬躍.論現代教育的扶貧功能[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2]湘西自治州統計局.湘西自治州2015年統計年鑒[R].2015.
[3]湘西自治州教體局.2015年湘西自治州教育統計年鑒[R].2015.
[4]何丕潔.對職業教育精準扶貧問題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30).
①本文系國家民委課題“職業教育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為例”的階段性研究成果;湘西自治州哲學社會科學課題“湘西州花垣縣教育精準扶貧的路徑研究”(課題編號SKF2016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依君(1981—),女,漢族,湖南省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中國文學。
彭克鋒(1978—),男,漢族,湖南省吉首大學講師,研究方向:高校媒體資源、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