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江蘇 蘇州 215024)
[摘 要] 畢業生就業質量是評價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成績的關鍵指標,而離職率的高低則直接影響就業質量的高低。造成畢業生高離職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關 鍵 詞] 離職率;畢業生;就業;職業規劃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39-01
畢業生就業質量是評價高職院校就業工作成績的關鍵指標,而離職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就業質量的高低。本文描述的離職率指畢業生畢業后初次就業至畢業半年后離職的比率。下面以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以下稱“蘇州外包學院”)為例,對畢業生半年內離職率問題做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一、畢業生離職率現狀及影響
通過江蘇省高職院校和蘇州外包學院近幾年的離職率調查對比,現狀如下:
1.全省高職院校離職率情況。根據麥可思調查報告顯示,江蘇省近三屆(2013屆~2015屆)高職院校畢業生半年后離職率分別為46%,43%,44%,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比率。
2.蘇州外包學院畢業生離職率情況。根據麥可思調查報告顯示,蘇州外包學院近三屆(2013屆~2015屆)畢業生半年后離職率分別為57%,53%,49%,均高于江蘇省同類院校,但總體呈下降趨勢。
3.畢業生高離職率造成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1)不利于畢業生職業發展。頻繁的跳槽使畢業生難以深入了解企業內涵、掌握企業核心技術;企業對畢業生的信任度降低;畢業生實習時間延長;不利于畢業生長期的職業發展。(2)不利于企業的穩定及發展。高離職率增加了企業招聘、培訓成本;高離職率阻礙了企業生產的連續性;高離職率對企業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3)不利于社會對就業工作的認可。高離職率會引發社會對就業工作的高度關注,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畢業生誠信度、企業社會聲譽都會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
二、畢業生高離職率原因分析
造成畢業生高離職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畢業生的主觀原因,也有高校就業指導方面和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的原因,具體總結歸納如下:
1.主觀原因分析。根據麥可思就業報告顯示,蘇州外包學院在2015屆發生過離職的畢業生中主動離職的比率達到98%,最主要的原因有三個(原因為多選):(1)個人發展空間不夠(占40%)。個人期望值與企業現狀落差大,不確定未來的發展空間。(2)想改變職業或行業(占35%)。擇業過于盲目,忽視了專業和崗位的匹配程度。(3)追求更高薪資福利(占28%)。實習期和入職初期待遇比較低,不符合期望值。
2.客觀原因分析。(1)求職過于盲目。擇業輕率、專業對口率低是主要原因,求職時沒有充分考慮專業水平與崗位的匹配度。(2)企業機制不夠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缺乏必要的員工培訓、忽視員工的職業發展規劃、未及時關注畢業生過渡期、薪酬制度不完善、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3)畢業生就業指導不充分。高職院校就業工作部門在解決畢業生就業同時沒有完善的就業指導。主要體現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充分、就業心理未引導、自我調控能力未加強。
三、畢業生工作穩定性對策及思考
針對以上高職院校畢業生高離職率的現象,蘇州外包學院針對產生的原因實行了一系列應對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1.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1)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畢業生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2)就業心理指導:指導畢業生正確處理就業環境和自我意識的認知,合理解決就業過程中的功利心理、從眾心理、依賴心理、責任意識等。(3)職前教育:指導畢業生充分了解自身需求、企業信息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實施精準化推送模式。(1)充分利用就業APP。就業APP是專門針對畢業生推出的一款手機軟件,通過整合企業和畢業生雙方需求實現“點對點”精準化推送。(2)充分利用就業微信公眾號:就業公眾號是學校針對本校就業情況專門申請的通過文字、圖像、視頻等形式服務畢業生的平臺,可根據受眾群體實現個性化精準推送。
3.建立健全企業用人機制。(1)建立員工培訓發展機制:根據畢業生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培訓,主要包括企業文化、公司前景、工作職責、職業發展等,通過“傳、幫、帶”等形式使畢業生盡快融入企業。(2)注重引導和人文關懷:充分關注新進員工的心理狀況;充分理解新進員工的心理變化;充分關心新進員工的需求;給予工作和生活上必要的人文關懷。(3)建立合理的薪資制度:同工同酬、合理安排實習期;明確員工的薪資調整體系;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結合社會發展和行業標準及時調整工資結構。
4.畢業生自我調整。(1)盡快完成身份轉變:及時進行自我調整,盡快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過渡;熟悉員工守則,以員工的身份看待和要求自己。(2)盡快融入企業文化:增強主人翁意識;充分認識企業的背景、文化、發展前景;正確處理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工作和生活的關系。(3)合理定位、放眼長遠。合理定位新進員工身份,謙虛謹慎;正確認識實習期間與轉正之后的薪資待遇和職業發展;正確認識企業在發展不同階段面臨的機遇與問題。
5.其他因素。(1)家庭的合理引導:協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工作意識;正面引導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問題;著眼長遠,為畢業生提供切實有效的擇業建議。(2)社會因素:社會各界要及時關注畢業生就業問題。政府部門要加強監管,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保證畢業生的合法權益;鼓勵企業對畢業生錄用和崗前培訓,并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對畢業生的特殊性給予充分理解,并提供相應的指導服務。
教育部《關于做好2017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高校要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水平和服務能力,加強就業指導能力建設。通過蘇州外包學院近三年的離職率來看,經過原因分析和各方改進總體呈下降趨勢,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也逐步提高。由此可見,解決高離職率需要學校、企業、社會多方面共同協作。
參考文獻:
詹發尚.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褚蓉(1983—),女,江蘇南京人,講師,研究方向:高校學生管理和就創業指導。
劉玉升(1982—),男,江蘇蘇州人,碩士,講師,高級職業指導師,創業咨詢師,研究方向:高校就創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