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第二技師學院,福建 福州 350301)
[摘 要] 德育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育人樹人,是一門集理論性、原則性、科學性、方向性以及思想性為一身的學科。德育課教學的開展,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實踐中,技師學院德育課的教學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基于此,試圖探討研究如何利用情感教學這一教學方式來有效改善技師學院德育課教學效果不佳這一困局。
[關 鍵 詞] 德育課;教學效果;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074-02
人本教育思想認為,學習原本就應當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認知,二是情感,并強調在學習中個人對學習的喜愛之情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如何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情感呢?這就要求德育課教師要力圖將情感因素滲透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之中,從而促進整個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進而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品質高尚的未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由此可見,在德育課教學中應用情感教學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一、情感教學內涵及其作用
所謂情感教學即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因素的前提下,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情感因素予以充分重視,并努力運用各種方法或經過各種途徑讓這些情感因素發揮出積極的作用,進而達到完善教學目標,改進教學環節,優化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目的。將情感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應用到德育課教學中來,一方面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濃厚興趣;一方面有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進而使學生在德育教師人格魅力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一方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道德行為,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期待,能夠使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鼓勵,進而增強了自我價值感與自信心,從而自覺地向教師所期望的方向去努力前進。
二、技師學院德育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技師學院德育課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德育課教學方法陳舊、單調,教學手段較為落后,仍然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僅會削弱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主體作用,而且容易使師生之間產生心靈上的隔閡,進而嚴重挫傷學生想要學習好德育課的積極性。其次,教學內容仍然存在著“空”“大”“遠”的情況,遠遠脫離了當前階段學生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以及就業實際,不僅目標籠統,而且說教多,如此不僅學生覺得教師總是談一些大道理,就是一些教師自身也覺得所講內容太過脫離實際,自然難以觸動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的情感。再次,一些德育教師也將德育課單純地看為知識傳授,忽視了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沒有認識到情感教學對于學生情感的重要性,當教師自身都缺乏情感的時候,自然對德育課教學工作談不上有多高的熱情,當教師都不重視德育課的時候,德育課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可想而知。最后,不少學生也認為來技師學院就是為了學習技能、技術的,因此更加重視專業課學習,片面地認為德育課即便學了也沒什么用,沒有認識到德育課對自身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自然也就缺乏正確的學習動機。正是由于上述問題的存在,造成了技師學院德育課實效性低下,因此德育課教師必須在充分認識到德育教學特點的前提下,努力通過情感教學的應用,以情促教,激發學生學習德育課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三、德育課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應用實踐
(一)巧妙創設各類問題情境
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各類問題情境,比如設問式情境、疑問式情境、懸念式情境等等,巧妙地運用問題情境進行“感情投資”,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觸景生情”,從而產生認知沖突,進而將學生的求知欲望調動起來。比如在學習《維護在家庭中的權利和義務》這一節內容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自覺并懂得維護自己在家庭中的權利,并認真履行在家庭中的義務;用行動關愛父母,承擔對家庭的責任,對父母、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導學生感受維系父母與子女之間關系的除了權利與義務外,更重要的是“愛”。教師可以進行如下的層層設問:請說說在家庭當中作為未成年子女可以享有哪些權利?作為父母是否有撫養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是否又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你是如何認識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的?這些設疑由于恰到好處,學生為此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從而在激烈的情感“撞擊”中強烈地意識到作為子女要學會感恩,理解父母,善于溝通。
(二)深入挖掘教材情感因素
德育課教學活動是認知活動,同時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調節。正所謂“觀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德育課教學過程也應當始終伴隨著情感活動,脫離情感活動的德育課教學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整個德育課教學過程中都應有機滲透情感交流,情感教學的開展也應當建立在德育教材的基礎上,否則就成為“空中樓閣”。德育課教材中的每篇課文其實不僅是客觀事物的寫照,同時也是情感的載體。雖然有些課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較多,有些課文中的情感性因素較少,但無不閃現情感的火花。因此教師只有深入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并積極通過多種途徑將這些情感因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使原本枯燥的條文生動化,抽象的理論具體化,才能打動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學生對教師講授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使整個德育課教學過程情趣盎然。比如《哲學與人生》教人探索世界、探索人生;《經濟政治與社會》教人關注百姓民生、國家社會;《職業道德與法律》教人要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職業生涯規劃》教人要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自信,敢于放飛夢想等等,這些都是德育課中最基本的情感因素。又如教材中那些名言警句、典型人物、故事案例等等其實都能夠成為情感教學很好的素材。教師要深刻領會教材中的有情之“理”,在教學時正確表達這些“理”中的情,引領學生體驗感悟德育理論中的情感。
(三)廣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學生的道德品質畢竟是在實際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因此德育課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應用還應當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否則德育教育就失去了其最根本性的意義。德育教師應當多鼓勵、引導或組織學生去積極參加一些社會性的活動,通過廣泛地接觸社會來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比如玉林示范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擔當意識與責任意識,于2017年1月14日在興業縣龍安鎮牟村開展了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有的學生們組成了義務春聯小組,寫了將近400幅春聯贈予村民,有的學生組成了義務維修小組,用精湛的技術幫村民把電飯鍋、電磁爐、電風扇等家電一一修好,共維修了50多件家電,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還有的學生組成了走訪慰問小組,他們走進貧困戶家中,與他們親切交談、噓寒問暖,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和家庭生活情況,并把自己親手寫的對聯送上,表達最誠摯的新年祝福。還有的學生組成了宣傳普及小組,將黨扶貧政策整理成宣傳頁,宣傳給村民。
德育課承擔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重任。因此,在德育課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探尋各種教學方式、策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成一個學生喜歡、積極參與、樂在其中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里充分體驗情感、感悟人生,只有如此,德育課才能真正地成為一門能夠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學科。
參考文獻:
[1]王旺.淺談中職德育課中情感教學的有效滲透[J].科學中國人,2016(12):232-233.
[2]朱貴賓.論情感教學在中職德育課中的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9):148.
[3]馬德芳.情感教學在中職校德育課中的滲透[J].經營管理者,2011(1):337.
[4]潘進仲.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的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8):158.
[5]張波.實施情感教學,提升中職德育課德育實效[J].中國校外教育,2012(17):13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