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安順 561000)
[摘 要] 群眾合唱作為雅俗共賞的藝術,有著廣泛的影響。從群眾合唱的概述出發,結合群眾合唱的特殊性,就群眾合唱排練中如何解決氣息提出了一些建議,對提高群眾合唱的排練水平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 鍵 詞] 群眾合唱;排練;氣息
[中圖分類號] J60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13-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也得到了發展。群眾合唱藝術以其不可取代的優勢,在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采用。值得注意的是,在群眾合唱的排練中存在著一些應關注的實際問題。正是從這個層面出發,本文對群眾合唱排練中如何解決氣息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一、群眾合唱的概述
從音樂作品體裁劃分的層面來看,一般會把用人聲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音樂形式稱作作品,而將由兩組以上的歌唱者共同完成兩個以上聲部的聲樂作品稱作合唱。[1]伴隨著群眾合唱藝術的不斷普及,群眾合唱藝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推動了社會文化進程的發展,提高了群眾文化素質。簡而言之,應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推動群眾合唱藝術的健康發展。
二、群眾合唱的特殊性分析
群眾合唱排練中通過提高群眾合唱參與者的氣息控制能力可以推動群眾合唱健康發展的實現[2]。這是因為群眾在參與合唱的過程中,會進行發聲訓練,而發聲訓練要求參與者有飽滿的情緒,需要參與者自由地進行氣息收放。通過氣息的控制來幫助群眾合唱的參與者發泄心中的郁悶,進而漸漸地提升參與者的氣質,且在合唱練習過程中強調參與者之間應加強交流,強調合唱參與者應相互配合與協作。換句話說,群眾合唱排練中應解決氣息控制問題。
三、群眾合唱排練中解決氣息控制問題的建議
在群眾合唱中,氣息應該根據旋律的起伏來進行調節。在合唱過程中氣息要以情緒變化為基礎對力度進行調整,這就需要對氣息相關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本文有以下建議:
(一)群眾合唱排練中氣息的訓練建議
群眾合唱排練中氣息的訓練方式主要包括: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以及快吸慢呼。以慢吸慢呼為例,在群眾合唱的排練過程中引導參與者在放松的基礎上,通過鼻子牽引嘴巴的方式來吸氣進而讓氣息到達腹腔,如果群眾合唱的參與者無法找到氣息所應達到的深度,在訓練過程中可以用讓群眾合唱參與者適用工具來抵住自身腰部與臀部的接連方位,當氣息吸至八成滿以后,引導參與者緩慢地吐氣的同時緊咬牙關且發出“S”聲[3]。氣息的靈活運用貫穿于整部音樂作品,還可以把發音訓練與氣息訓練結合起來,如在群眾合唱中,氣息的控制與聲音的高低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合唱的作品中旋律聲音高低起伏較大的情況下,在唱到高音區時,在氣息控制訓練上必須達到深、沉、穩、氣息支點要低。
(二)通過氣息控制來提高合唱水平
從現有的群眾合唱排練中如何解決氣息來看,需要關注氣息的控制會對聲音高低的影響,還需要關注氣息控制對聲音的強弱產生作用,同時,氣息的控制與聲音的連、頓聲音的連貫也有密切的聯系,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氣息控制來表現感情。對于群眾合唱來說,合唱不但要唱出聲音,還要唱出感情,在群眾合唱的排練過程中,要關注參與者合唱過程中在各類情緒方面的變化,不同的情感表現對氣息力度的控制要求存在著一定的區別。以歡快明朗的情緒為例,在合唱中對氣息要求是力度不大,但是參與者的腹部和橫膈膜呼吸肌的運動需要靈巧且有彈性[4]。而在表現深情與親切等情緒時,對氣息的要求是力度均勻且柔和。又如在群眾合唱強音的排練中,要做到氣息下沉來增加流量,進而來體現應有的強勁與剛毅的情,強調的是在氣息運動中要求合唱參與者維持具有平穩的狀態。而在群眾合唱高音的排練中需要關注合唱參與者腹部肌肉在氣息方面的控制能力,通過這方面的訓練來提升合唱者在聲音方面的集中性。
四、結束語
群眾合唱藝術的發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與支持,這就決定了在具體的群眾合唱排練過程中氣息控制水平的高低需要結合合唱訓練中的具體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確定合理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群眾合唱的氣息控制水平,進而從根本上推動我國群眾合唱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龐浩然.邊疆民族地區高校開展合唱活動實踐研究[J].當代音樂,2016(8):29-30.
[2]徐倩.合唱藝術與民族語言特點的相互關聯[J].藝術海洋,2016(6):83.
[3]李婭敏.民族語言特點對合唱藝術的影響[J].文藝研究,2016(6):121-122.
[4]伍榮發.少數民族地區合唱隊培養方式研究[J].音樂論壇(音樂教育教學),2015(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