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一技師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摘 要] 新形勢下,企業新型學徒制的人才培養工作,應該結合這些年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和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取得的成果展開研究。根據多年的職業教育教學實踐經歷和平時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反思,嘗試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看法和具體措施。
[關 鍵 詞] 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32-02
一、前言
伴隨著智能制造業的發展,對于技能人才的核心素質要求也變得更加苛刻,如何培養與企業崗位相匹配,與國際標準相接軌,與區域經濟定位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是所有職業院校應該著重思考的命題。而企業新型學徒制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了。企業新型學徒制由企業與職業院校、相關培訓機構共同合作,企業有資質的師傅和職業院校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共同帶徒、工學結合,全日制或半工半讀等方式培育新型技術工人,是一種企校共育人才的模式。
二、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實施的必要性
目前,技能人才的培養主要依賴兩方面,一方面依靠職業院校培養,全日制或短期技能培訓班形式;另一方面企業自主培養,采用傳統的師傅帶徒弟或企業內部短期培訓班的形式。這兩種模式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都為人才培養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譬如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從傳統的學科式教學,到后來的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在逐步創新,培養的人才綜合素質也明顯提高,但與企業實際生產的崗位要求還有一定差距;而企業自己培養的人才,動手能力較強,但缺乏系統性的理論知識培訓,只知道怎么做,而不清楚具體原理知識等問題,導致自身發展受到約束。企業新型學徒制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一方面可以借助職業院校的師資、教學設備和各方面資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借助企業的生產經驗和實踐基地,能夠最大限度地實現優勢互補。
三、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優化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方案
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印發了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同時對試點工作如何開展提出了具體的工作方案,方案中明確了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的主體職責、主要面向的對象等問題。特別指出了培養對象,主要是公司新錄用員工及新轉崗員工。考慮到培養對象的特殊化,所以采用傳統的理論+實訓教學模式。此外,因為培訓對象是企業員工和新轉崗員工,綜合企業利益等各方面因素,所以培訓周期也不宜太長。
因此,職業院校若要開展試點工作,首先必須制定一套適合本地區機械行業發展的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方案。在具體實施時,一般以第一年在學校脫產學習,組成以學校老師為主、企業師傅為輔的師傅團隊,共同帶徒,主要進行專業技能、職業素養、質量管理等知識的學習;第二年在企業學習,主要依靠企業師傅為主、學校教師為輔的導師團隊,主要進行生產經驗傳授、實踐技能提升以及職業素養培養等學習任務。
(二)創建與企業無縫對接的課程體系
第一年在職業院校的學習,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教學目標,深入本地區相關企業進行崗位職責、職業素養、知識和技能等職業活動分析。建立“課題任務典型化、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模式一體化”的機械類專業企業新型學徒制課程標準;構建機械類專業相關課程“基于產品典型工作任務”的教學內容;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工學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實施“以企業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學習情境”教學方法,及時更新企業新技術、新工藝等教學內容,制定企業新型學徒制課程標準建設。同時,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必須加強職業素養、質量管理、安全操作規程等企業員工必備的知識。
第二年在企業的深造,以熟諳專業技能為主,學習企業相關文件為輔。學生在進行實踐技能提升的同時,開設相關職業素養養成教育課、公司規章制度、企業文化、職工準則、崗位作業流程、零件圖紙編碼、技術文件、各種設備設施說明書、產品制造工藝、安全作業等理論科目。
(三)創新教學方法,改進評價模式
企業新型學徒制的培養對象面向的是企業員工,所以必須創新教學方法,改進評價模式,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1.創新教學方法
在學校脫產學習的第一年,主要采用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將企業生產的實際產品、工作流程和規范納入教學中,按照企業生產場景、企業標準和規范,實施教學項目,做到“所學即所用”的目標,使學生學習的目的性更加明確,學習起來也更有積極性,同時增強了產品質量意識和學習成就感,做到“快樂學習,快樂工作”。
在企業學習的第二年,主要采用學生學中做、做中學模式,師傅明確工作任務,學生帶著工作任務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同時,將職業素養、企業文化、安全操作知識等貫穿一年的學習過程中。
2.學生評價模式改革
開展給予企業新型學徒制模式的多元評價模式改革,開展院校教師和企業導師聯評,學校與企業合評、知識與技能綜合考核、職業素養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的多元學生評價模式,建立小組成果展示、任務完成情況、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職業素養養成等多項評價指標,讓校企聯評、組員自評、小組互評、導師點評等考核方式涵蓋于學習的整個階段,客觀且系統地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建設高水準的校本教材和精品課程
根據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方案和課程體系方案,針對性地開展崗位分析,以企業典型產品或真實工作情境為載體,開發適合相應工種的精品課程和校本教材。同時,緊密圍繞行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崗位實際需要,動態調整課程的內容,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融入教材中,開發出結構合理、專業性強、專業知識新穎豐富的優秀教材。
(五)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傅團隊
通過國內外進修、企業實踐鍛煉等形式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養、較高專業水準、較高專業教學和教研教改水平,具備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擁有前沿的職教理念,掌握機械類專業相關工種發展動態的校級師傅。
同時,到相關企業選拔高水平的能工巧匠作為企業導師。企業導師不僅要指導學生進行技能操作訓練,而且要將企業規范、流程等灌輸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將平時積累的生產經驗和技巧傳承給學生。
(六)校企聯合建設具有企業真實生產情景的實訓場所
開展真實的崗位生產訓練,提升實訓的效果和對于崗位的認知水平。可按照生產情景、生產組織狀態布局和一體化教學要求調整實訓中心的相關實訓設備,校企聯合建設開放型機械類專業學校實訓場所。同時,逐年完善實訓場所的功能,完善實訓場所管理制度實行7S管理,形成機械類制造企業特有的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
四、結束語
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對我國制造業的作用越來越大,而職業教育恰恰肩負著培養相關從業人員的使命。伴隨著企業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工作的開展,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以崗位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改革新趨勢,培育與企業崗位匹配,擁有較高的職業素養以及核心崗位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是大勢所趨。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與現代學徒制[J].職教論壇,2009(6).
[2]王振洪,成軍.現代學徒制: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教研究,2012(8).
[3]楊林.對我國現代學徒制試點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3(1).
[4]胡錦秀.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