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工業高級技工學校,江蘇 無錫 214106)
[摘 要] 教育過程中通過實踐的方式或親身參與的方式獲取知識始終具有一種無法替代的位置,技能實訓貫穿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
[關 鍵 詞] 藝工結合;實訓基地;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37-01
當今,任何一個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專業實訓是職業學校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這種實踐式的學習方法,可追溯到英國著名物理化學家和思想家波蘭尼于1958年在《個體知識》一書中首次提出的緘默知識的概念。波蘭尼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顯性知識和緘默知識,緘默知識是通過體驗性學習習得的”。
在職業教育過程中,通過實踐的方式或親身參與的方式獲取知識始終具有一種無法替代的位置,技能實訓貫穿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職業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因此,藝術實訓基地的建設應以培養符合社會崗位需求人才為目標,努力創造職業崗位的實踐環境,為學生提供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場所。我校藝工結合實訓基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建設:
一、開放共享學習平臺的建立
(一)完善的基礎
藝術類專業是我校及無錫市重點建設專業,也是江蘇省的特色專業,以工藝美術專業引領的藝術類專業群是無錫市重點建設的專業群。專業群中各專業方向擁有共同的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各專業及專業方向的實踐教學也在同一個實訓體系中協作完成,這為實訓中心的建設提供了完善的專業基礎條件。
(二)實訓環境的建設
一是實訓室的設置應以實用為前提,并具備一定的前瞻性,充分考慮專業群的設置與發展,方便教學、實習以及訓練,能保證在實習和訓練上提供最佳的效果;二是環境的美觀性及文化建設的適應性。在滿足實訓功能的前提下保證環境的舒適性與美觀性,可讓參與者有更好的身心體驗,更快速地喜歡融入這種環境,為后續的實訓奠定基礎。
(三)功能多樣化
根據學校實訓場地面積,為更加充分的提高實訓場地的利用率,滿足多專業的實訓教學,實訓中心大部分實訓室建設具備功能集成化、多樣化的特點,為專業群或跨專業發展提供了合作、共享的平臺。
二、藝工結合,交叉型實訓系統建立
“藝工結合”是“藝術和技術的合一”“設計和美術的融合”,是該學科的基本屬性。一方面,繼承和發揚傳統工藝建立藝工結合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建設有竹刻、剪紙、泥塑等大師工作室,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解、學習傳統技藝和現代工藝的平臺,同時傳承優秀民間工藝也是對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有益補充。
另一方面,實訓室的改建注重引進、吸收和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并為專業建設和發展服務。如,虛擬增強現實技術、非接觸觸控技術以及桌面式交互體驗技術與學校現有的專業充分結合,帶來虛擬教育與現實環境的疊加效應,真正做到“來源于現實、高于現實”,使教學內容的表現變得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
三、深化校企合作,提升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職業學校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只有與企業掛鉤,校內實訓基地與校外企業的實訓基地同步實施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才能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的人才。
我們在注重校內實訓室建設的前提下,積極引進與專業相關的企業、行業專家建立工作室。請企業的技術專家來校授課,同時將企業的產品作為教學實訓項目,或根據學生的專業學習水平讓有能力的學生參與企業實際項目。實現學校和企業的設備、技術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專業教師與行業技術人員相互融合,技能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生產活動有機結合,推動企業文化進校園。
四、注重信息化的引領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大幅提升信息化服務教育教學與管理的能力,以及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發展”作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主要任務。藝術實訓基地的建設正是以信息化為著力點來推動教學改革的,并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變革課堂的呈現形態、教學的評價機制、學習手段和學習渠道。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與信息化教學能力,以適應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的要求。
五、創新實訓基地的運行和管理
藝術實訓基地作為一個現代化、開放性的校內實訓基地,正常的運行與管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涉及方方面面,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制度保障。制定了健全的實訓基地運營管理機制并嚴格執行。(2)科學管理。設立專兼職共同組成的實訓室管理人員,保證實訓的精細化管理。(3)信息化資源的開發。依托藝術實訓基地推進信息化資源開發與建設。(4)推進學生實訓與企業生產、實習作品與企業產品相結合,實現教學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
配套完善的實訓基地,為改革實踐教學、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充分保障。只有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才能實現與區域經濟的發展,與行業和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有效對接,培養的學生才能成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孟祥雙.面向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9(17):22-27.
[2]韓太東,王振國,朱健.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與實踐[J].遼寧高職學報,2009(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