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天津 300350)
[摘 要]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宣傳已經逐漸從傳統的課堂式授課轉變為以互聯網技術為載體的教育模式。目前,我國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課程項目的設置十分單一和枯燥,并不具備良好的互動性和科學性。基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思政教育工作遇到了機遇和挑戰,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所開展的思想教育工作,不僅能夠進一步促進思政工作的開展,同時,還能夠不斷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關 鍵 詞] 高校;思政教育;宣傳現狀;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51-01
相關教育部門在構建一級、二級思政教育體系中已經明確指出總體目標,特別是對于專題網站的建設、監督以及備案等方面進行考核,進而積極強化網絡體系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以及創新化等性質。網絡和信息技術作為社會文化的傳播載體和媒介,在開展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應該根據制約網絡體系下的思政教育問題的重點著手,積極加強網絡體系下的思政教育模式的開展和建設,重點基于科學化的制度和手段等方面積極促進思政教育的健康發展,為各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一、網絡思政教育的宣傳現狀
網絡信息技術的便利性對于傳統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戰,而老師對于思政教育的教學思想仍然處于十分保守的狀態,尤其受到以往教學方式的禁錮,對于全新的教學環境,如:電腦、手機等先進設備存在過于消極的心理,進而從根本上排斥網絡技術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部分高校嚴重缺乏對于信息技術以及網絡設備的培訓和學習,存在思政教師信息素養嚴重缺失的現象。除此之外,高校的管理人員對于思政教育的校園網建設并不完善,由此所造成的校園網絡監管力度較為薄弱的現象十分顯著,大學生由于過于激動的心理情緒宣泄所造成的輿論問題屢見不鮮。除此之外,部分網絡管理人員由于疏忽對于輿論的控制和解決,對于輿論事件的解決效果并不顯著,進而導致整個事態難以得到良好的控制。部分思想教育即使應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也僅僅是在課堂上播放已經制作好的現成課件,嚴重缺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影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基于網絡技術下思政教學的效率。近幾年來,以網絡技術為載體的新型教育環境和模式,將會逐漸改變思政教育老師的思想意識,尤其是對于自身角色的急速轉變,大部分思政老師需要從自身知識的儲備方面,積極加強馬列主義的學習,同時,加強自身教學能力和網絡技術之間的融合,尤其是網絡技術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能夠塑造學生的堅強意志和積極心態,進一步增加以網絡為載體的思政教育教學。
二、網絡思政教育的解決對策
(一)培養思政老師的信息素養
基于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需要積極提升目前思政教師的綜合素質和網絡意識,特別是對于培養思政教師的網路意識和思想覺悟,積極堅持以馬列主義為理念和觀點。高校管理人員需要重點培養思政教師的信息素養,通過專業的培訓和指導,進而積極強化網絡平臺的共享性和互動性,進而積極引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和諧交流和互動,避免負面輿論影響網絡思政課程的展開。在利用網絡技術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要進一步強化思政教師對于網絡教學模式的應對能力,尤其是對于馬列主義的宣傳教育方面,積極鼓勵學生主動收集相關方法,基于教學難點、重點以及目前的熱點話題等問題的討論過程積極鼓勵學生關注內心世界的發展。除此之外,思政教師需要緊抓學生的關鍵發展期,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運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創新意識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從學生的貼身問題出發,幫助學生尋找與課堂中所存在關聯的共同之處。利用互聯網設備播放教學課件,并根據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進行詳細的指導和講解,將學生隨機分為學習小組,積極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營造思政學習的氛圍
高校團組織已經成為發揮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在創新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需要時刻堅持多元化的教學理念,積極以班級、團體組織、社團等形式構建網絡體系,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方面。在創新思政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觀看紅色電影的方式宣傳核心價值觀,通過組織學生參加辯論大賽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正能量,進而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團結創新的意識。通過加強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的自律教學,將自身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相互結合,才能夠形成較強的自律意識。若在網絡信息的環境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觀,可以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和信息技術,減少網絡平臺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提高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綜合道德素養,采取正確的理念和心態對待網絡。
(三)構建網絡思政教育環境
在目前的發展形勢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積極加強法律意識和技術防范意識,培養學生綠色網絡信息環境的意識。如:加強網絡媒體基本操作的學習和培訓,規范學生網絡行為的自我約束和控制,加強網絡技術和信息媒介的客觀分析能力,進一步加強網絡技術的傳播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同時,加大對于不良輿論的抵抗和控制力度。
總而言之,通過積極開展網絡體系下的思政教育和宣傳,積極規劃網絡教育內容和環境的建設方針,可以加強對不良輿論的控制和抵制,協調各個部門做好信息反饋工作,進而形成綠色的網絡思政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何尊,劉芳溢.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互動模式研究[J].管理觀察,2015(33).
[2]鄭瓊.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途徑研究[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
[3]祁芬蓮.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維[J].時代教育,2016(23).
[4]高喜平.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淺析[J].中國輕工教育,2015(2).
[5]李語熙.關于網絡思政教育在高校應急教育中運用的思考[J].新校園(上旬刊),2016(9).
作者簡介:郭雅志(1987—),女,漢族,天津市人,本科,就職于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研究方向: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