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保衛部,湖北 武漢 430000)
[摘 要] 實驗室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重點,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明顯比實驗室的建設滯后。鑒于此,分析了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然后再進一步提出應對建議。
[關 鍵 詞] 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65-01
據調查,高校實驗室火災的成因來自人、物、環境和管理等方面,其中由不當行為所致的火災占80%以上,而在環境方面,電氣火災的占比達37.1%,這無疑給高校科研事業的發展帶來嚴重威脅。據此,筆者結合相關知識,淺析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與實踐途徑。
一、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實驗室是高校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場所,但這一區域存在的火災隱患尤其多,其中常見的原因包括:一是人的消防安全意識薄弱或缺乏消防常識,在實驗操作中缺乏自我約束,再加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監管不力,便可能直接引發火災,如此不僅會對實驗室的貴重儀器設備造成損壞,更重要的是還會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如2002年9月,南京一高校理化實驗室因人員違規操作實驗而引發火災,事故導致整棟實驗樓燒毀。二是實驗室的設備眾多,且一些實驗極具危險性,則一旦實驗環境中存在不安全條件,便可能引發火災,其中主要表現在用電環境、消防設施和配套設施環境等方面。三是實驗室的特殊性要求正確擺放和使用實驗物品,特別是一些危險的化學品,一旦存放和使用不當,便極有可能引發火災。四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證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的重要條件,但我國高校在消防安全制度的建設上仍存在諸多不足,如制度的建設不完善或可操作性差等,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難度。總之,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是一項迫切又十分必要的工作,其應與高校實驗室的建設保持同步。
二、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實踐途徑
鑒于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在實驗室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筆者提出如下實踐途徑:
(一)部門監管與全員參與
結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和《消防法》,編制《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匯編》和《實驗室安全實施細則與操作規程匯編》,以保證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系統化與可操作性。此外,從宏觀上,賦予實驗室及監管部門檢查與評估職能,并明確其在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中的責任;從微觀上,確定校領導和每一級人員的消防安全責任,堅決執行“使用人負責、擁有人負責、主管人負責”的管理原則,并逐級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
(二)明確消防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
在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中,管理部門應做好如下工作:一是結合《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建立完善的實驗室消防安全評估體系,并定期對表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違反規定的進行通報及責令其整改,同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分。二是重視消防安全檢查,其中常見的檢查形式包括日常巡檢、專項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等,以便及時發現和排除高校實驗室存在的消防安全隱患。
(三)重視消防安全教育
全員消防安全素質的提高是改善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局面的根本所在,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的約束下,組織全校師生參與實驗室消防安全教育,具體實現途徑包括:一是開展實驗室消防安全宣傳,比如組建學生消防科普社團或開展“416防災日”和“119消防日”等主題活動,以提高高校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二是開設實驗室消防安全課程和舉辦專題講座,以保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都能按規定開展實驗活動。
(四)重視實驗室消防安全標準化建設
實驗室消防安全標準主要包括實驗室消防安全設施的配置標準、實驗室運行規范和操作規范等,具體如下:一是以實驗室的性質為依據來制定消防安全設施的配置標準和安全疏散標準,注意做好危險設備和物品的警示標識。二是實驗室開放力度的增加要求進一步完善其運行規范,比如推行準入制度和信譽制度,每一位申請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都應通過網上安全考試,其中申請進入危險性實驗室的學生應通過現場考核。三是針對實驗室的不同性質,提供給每一位操作人員完整的設備操作指南,并從中提示應急處理程序、操作風險等。
(五)創建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信息化平臺
鑒于高校實驗室點多、面廣的特點,外加專職管理人員的缺口較大,則建議推行實驗室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即以消防安全評估結果為依據,將實驗室的房間分成若干個消防安全等級,并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此外,在校園網絡下,創建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臺,從而進一步完善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系統。
綜上所述,為了促進高校實驗室的良性發展,應重視對高校實驗室消防安全管理的研究,從制度建設、人員管理和管理技術更新等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
參考文獻:
[1]李廣艷.高校化學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278-282.
[2]靳力鼎,王玉婷.微信公眾平臺環境下的高校實驗室消防教育研究[J].長治學院學報,2016(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