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針對實訓基地管理現狀,提出學生包干區管理模式,在提高實訓室管理效率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責任意識,錘煉了工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關 鍵 詞] 包干區;實訓室;工匠精神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06-0166-01
高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為辦學目標,實訓基地則是切實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和實踐經驗的重要場所。由于實訓室數量多、實訓設備復雜多樣、管理人員不足等原因,不少高職院校都在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筆者是浙江省某高職院校汽車學院實訓基地管理員,結合實訓基地現狀,提出學生包干區管理模式,在提高實訓室管理效率的同時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責任意識,錘煉了工匠精神,取得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一、運行模式
(一)管理模式
學院將實訓基地分解成10個包干區,由不同班級包干負責,各班生活委員擔任包干區負責人,生活委員根據各班人數情況進行分組并確定組長,采取責任實名制,每周指派一個小組協助實訓室員和教師進行指定包干區管理工作,并配合衛生評比檢查小組做好衛生檢查工作。
(二)檢查模式
學院學生會組建包干區自治委員會,負責實訓基地包干區的各項工作,包括制訂衛生檢查制度,督查各班級工作實施進程,以及反饋總結檢查結果等。檢查周期為每周一次,檢查表見表1。
(三)結果反饋模式
每月統計一次各班所在包干區域每周扣分情況,自治律委員根據扣分情況對各班級進行高低排名,并在反饋單上注明檢查所反饋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統計排名與建議上報輔導員處備案,檢查列入素質分考核,作為獎懲依據;檢查結果公開公示并通過學院微信公眾賬號定期推送。
(四)獎勵制度
根據學院每周包干區檢查結果,對該周的前2名授予“工匠傳人”班級小組稱號,連續獲得“工匠傳人”的稱號班級由學院對集體和個人以公開表揚和適當獎勵。
二、運行結果
筆者以電控發動機實訓室和鈑金實訓室為例對實行包干區管理模式前后的檢查結果并行對比,應用SPSS軟件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實施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結果見表2。
三、總結
可見,包干區管理前電控發動機實訓室和鈑金實訓室管理質量均在80分以下,說明原有管理模式存在較大問題,管理質量普遍不高。實行包干區管理后,學生在實訓室管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實訓室管理質量迅速提高(P<0.01)。此外,學生也普遍認為該模式給他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和場地,對他們提高職業素養和培養工匠精神有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佳.5S現場管理法及其應用[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1(7):58-59.
[2]陳勁,陽銀娟.協同創新的理論基礎與內涵[J].科學學研究,2012(30).
[3]劉寶平.“8S”管理方法在高校實訓中心的應用研究[J].商,2013(22):327.
[4]劉曉蔚,劉天明.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18).
[5]王新娜,王永生.“6S”管理在高職院校實訓室管理中的實施[J].金山,2012(9).
作者簡介:沈國盛(1984—),男,浙江杭州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汽車實訓管理與研究。